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成森前不久,53岁的妈妈和女儿一同硕士毕业的消息吸引了许多关注,女儿一句“人生是旷野,这一步妈妈走了31年”,令不少人心有戚戚。与之对照,一则“大厂裸辞员工重返职场”的消息,则给想要“出走”的人们浇了盆冷水。旷野无疑令人神往,无数现实事例又表明,一时兴起“重启人生”、追求自我的路可能没那么好走。对于大多数行驶在轨道上的我们,如何安放内心的“旷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时钟”的概念:何时求学、何时就业、何时结婚生子……我们的人生往往被一张规定性时间表所约束着,仿佛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着标准模板。遵从社会时钟,实际上就是不断寻求大多数人认同、寻求社会主流资源支持的过程。客观而言,社会时钟有其积极的一面。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选择走按部就班的“大道”,是获取确定性与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当代人的一生是“关键的一生”,每一刻都容不得半点差池。循规蹈矩,在既定的轨道上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小心翼翼地前行,如同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周而复始。社会时钟的负面效应,莫过于同质化的乏味、同侪竞争的焦虑。当个体“弹簧”压上愈来愈重的砝码,逃离的动能也在积蓄。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诗和远方的田野”,再到“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那些文艺腔十足的网络热梗,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人生海海,天地广阔,总有那么一些瞬间,心中会泛起打破惯常、跃向旷野的冲动。
游客在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景区观光拍照。图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只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看问题、做事情免不了瞻前顾后,追求自我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毕竟,打破社会时钟,充满不确定性,结果未必尽如人意。满心欢喜地闯入一片新领域,会不会只是一条功利而拥挤的新轨道?心向往之的旷野,有时何尝不是另一座围城?揭开旷野的粗粝真相,其符号化意义逐渐消解。毕竟,节奏日趋加速的时代,留给“离经叛道”者的试错空间相对有限。前段时间,有企业人事声称,空窗期超过半年的求职者一概不予考虑,引起广泛争议。职场歧视不应存在,但其后果实实在在需要个体承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生活急转弯之前,谁的内心不被拷问:放不放得下沉没成本?能不能负担试错成本?总体上,“旷野”不一定指向实际行动,也概括不了客观现实,而更多代表一种美好念想。那是无尽的可能,是恣意的姿态。当人生早早定型,一眼看到头;当内卷大潮裹挟,倦怠感袭来,我们需要一个出口、渴望一次释放。不过,站在真正的分岔路口,无论是潇洒转身奔向远方,还是脚踏实地经营当下,首先应是充分理性的。告别人云亦云,倾听内心的声音,权衡所能承受的成本,做出的改变哪怕不那么尽善尽美,也足以无愧于心。在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笔下,世界正呈现出“加速社会”的图景: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变迁、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的结构化时间发生异化,年龄危机、职业焦虑等随之而来。诚然,社会时钟滴答作响,驱使着人们步履匆匆。但纵然如此,一个健康的社会,也应该容许各种可能性。而作为个体,最难也最为可贵的,便是永远积极、永远渴望。这正是:找准自己节奏,旷野自在心间。(文丨成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