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苏州孟奶奶启动新一轮寻人,这次还是很幸运
60年前的同学又找到一位:诸暨凤姐
蒋奶奶近照
年轻时的蒋奶奶
本报讯 “尽管岁月流转,友情珍藏于心”,上个月,有两位老太太的重逢故事感染了众多读者,仿佛看到了现实版《流金岁月》(详见本报5月27日3版报道)。
几天后,记者分别给现居德清的申屠锡雪女士和苏州的孟可令女士寄出了刊登她们故事的报纸。因为临近端午节,记者还随信给两位老太太放了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的香囊。
孟奶奶心态非常开放,“感谢钱江晚报,你们是在传播真善美。我愿意接受你们的采访,你们写得很好。”
聊着聊着她翻开了案头的老相册,跟记者诉说了一件心事,“能不能请你们再帮忙寻找一个老同学蒋时凤,她和我们当年都在萧山中学读书,后面听说她回了老家诸暨。”
6年同窗情
难忘年少时光
回忆起年少时和蒋时凤相处的点滴,孟奶奶甜甜地笑了。她印象中,蒋时凤梳着两个小辫,眼睛不大,常常穿着格子衫。蒋时凤每次回家,总会带好吃的分给同学们。“她比我年长一岁,我叫她凤姐。”
她俩一同度过了初高中时光。1962年高考结束后,蒋时凤带着孟奶奶回诸暨老家转悠。孟奶奶说,她在那里待了7天,蒋时凤的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给她们做好吃的,有手擀面,还有混着芝麻的地瓜干……那段时光,平静又美好。
回家后不久,孟奶奶很快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是很遗憾,蒋时凤没有考上大学。她们一直有书信往来,孟奶奶在信中鼓励蒋奶奶:“凤姐,你成绩很好,又很用功,怎么没考上呢?”
“我一上考场心态就乱了。”蒋时凤回复说,她又接着考了两次,但都没能成功。最后回到诸暨做小学老师,中间也辗转过几所学校。
时间来到1992年到1993年间,一次同学聚会是两人最后一次碰面。“班里很多老同学都来了,蒋时凤也过来了,我还打趣说她怎么没打扮一下,她不高兴啦。”孟奶奶说。
后来,孟奶奶于1999年去了广东工作,两人之间慢慢断了联系。
多年未见
一听声音就知是老同学
收到孟奶奶的求助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诸暨市公安局、教体局等部门,寻找蒋时凤。
昨天下午,诸暨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给记者发来消息:查到一个!1941年生,以前当过老师,现在户籍在城区。
根据这则线索,城中派出所民警钱金婧立刻上门打探消息。据钱警官反馈,老房子拆迁了,她目前和儿子住在一起。
就在我们焦急等待的同时,诸暨市教体局也发了消息过来:有一位名叫蒋时凤的退休教师,曾任职于大唐镇校(现大唐街道中心学校)。
下午5点多,蒋奶奶回到家后,最终确认了身份——她就是孟奶奶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记者立刻帮两位奶奶交换了联系方式。“刚刚凤姐给我打来电话,多年未见,但是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我的凤姐姐。”孟奶奶十分激动,不停地向记者表达感谢。
“开心,很开心。我们从1992年之后就没有联系了。”记者好不容易拨通蒋时凤的手机,听得出来她还沉浸在刚刚的兴奋中。
蒋时凤深情地说,她以前和孟奶奶十分要好,两人是同桌,也是睡一张床的好姐妹。
83岁的蒋奶奶,身体很硬朗,跟孟奶奶一样喜欢出门旅游。现在,她有了新的计划,那就是赶紧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她加了我儿子微信,我自己不会弄,以后就可以常常联系了。”
本报记者 章卉 俞倩玮
通讯员 王雨 周佳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