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看得见的身边新变化
系列报道⑤
举手投出“新时尚”(图)
本报记者 曲晴 摄影 孙立伟
东丽区万新街东城家园社区设立垃圾分类箱和有偿回收太阳能智慧回收箱,让居民便捷处置垃圾,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社区居民使用有偿回收太阳能智慧回收箱,实现回收旧物换“碳币”。
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有偿回收易物兑换箱中分类的垃圾。
从前“一兜扔”,现在“四分类”;曾经“嫌麻烦”,时下“成习惯”……生活垃圾分类,一头系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向居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以点带面,打造有特色、成体系、见效果的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变成百姓生活中的“新日常”。
“上个月,社区新装的这个小箱房可真不错,箱体密闭性好,天热也不会有渗漏和异味儿。”走进东丽区万新街东城家园社区,环境幽雅,入口不远处便看到一座智能垃圾投放箱房,它不仅外观漂亮,而且操作便捷。谈起以前的垃圾桶,住在7号楼2门的业主杨玉良直摇头,“以前夏天垃圾桶周围都有味儿,还容易溢出来,招苍蝇,你看现在这个多干净。菜叶和水果皮是厨余垃圾,遥控器上的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把带下楼的垃圾分类扔进投放口。
“小区垃圾分类箱房落地之前,社区就开展了室内垃圾分类知识讲解以及室外垃圾分类实地宣传活动,落地后居民如果对垃圾分类有不清楚和不会投放的情况,有督导员现场引导。”在社区值守的垃圾分类宣传员孙烨介绍说,“让无用的垃圾变身为居民账户中的‘碳币’,最近开展的‘碳币’兑换桶装饮用水活动,既为辖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又增加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居民基本都能正确分类投放。”
昨日,市城市管理委废管处处长尹鲁浩针对垃圾分类问题介绍说:“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步扎实推进。今年,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和水平,全市打造了119个生活垃圾示范街镇,涉及1740个社区。为了确保整个垃圾分类工作源头规范,在全市大力推行撤桶并点建箱房的举措,截至目前,全市改造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站15000余处,其中分类箱房4750余座,投放智能分类柜3200余处,分类棚亭作为辅助设施全面铺开,天津已经形成‘箱房+智能柜+棚亭’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1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