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邓伟强
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中,有一棵古樟树,胸径2.53米、树高15米、平均冠幅19米,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古树主干一分为二,宛如两个背靠背读书的少女,婀娜多姿,经过几代人悉心呵护,至今枝叶繁茂、长势良好。
这棵古樟植于明代,已有580多年历史,褐色树干极为粗壮,需6个人才能合抱,树枝绵延挺拔,碧绿的叶片挂满了枝头,遮挡着偏西的阳光,遮蔽出几百平方米绿荫。远远望去,像是在大地上撑起一把绿色大伞,又如一座蓬松的小山。
1943年,长桥柳氏族人利用祠产和族人捐助开办“私立圣和中学”,也就是长沙县一中的前身,校址位于古樟所在地,旁边还有一条小溪,名为沙溪,古樟树后,柳氏族人立牌坊一座。
“圣和”语出孟子,赞柳下惠为“圣之和者也”,因此学校最初名为圣和中学。在树后复原的牌坊前,仅有下联:沙溪流厚泽愿后来子弟大家兴起萃人文。下联为2005年挖出,上联佚失。根据校友回忆,原上联似为:基址托长桥仰前代规模就地修培绳祖武。圣和之名以及石联均承载了广育英才的愿景,也赋予了古樟新的内涵。
在新中国成立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很崇拜古樟,来古樟前祈祷朝拜的人络绎不绝。1957年左右,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热潮。炼钢需要木材,由于古樟历史悠久,长势极好,被炼钢队盯上,欲将古樟伐去炼钢。为保护古樟,当时长沙县一中的师生们便自发组成了护卫队,对古樟进行日夜守护,实行轮岗制,一刻也不松懈,这才让这棵古樟逃过一劫,得以继续生存。
2005年,古樟又因为学校改扩建而再次陷入危机,改扩建的工程延及古樟周围,古樟根深绵长,建设工程破坏了古樟部分根系,导致古樟一度颓势渐显。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竟逐渐好转,如同拥有了灵气一般。
从过去的圣和中学到现在的长沙县一中,古樟俨然成了学校的名片,它既长于学校,又是一种对学校文化的传承。一中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文化传承也是以古樟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时古樟也象征着学校的“和”文化,代表着和谐共生、团结奋进的精神。
长沙县一中的校刊名为《古樟之韵》,学校师生也屡屡为古樟作诗写词,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伏家芬的《古樟赋》。2013年学校70周年校庆时,深圳校友会捐赠石碑一块,刻《古樟赋》于石上。
历尽波折,校园古樟更具神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