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崔宏园
船舶长期远洋航海,淡水如何持续供应?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生产的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反渗透膜法技术,脱盐率高达99.8%,每天可以制造淡水3-50吨,支持定制化设计,基本不受时间、空间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以连续稳定生产质量可靠的淡水资源,再也不用担心船上淡水不够用了。
“所谓‘反渗透’,就是在浓度大于普通淡水的海水中,加上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的方向,把海水中的盐分滤出,把有用的淡水压到膜的另一边,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研究中心主任张尊良介绍说,经过淡化的海水就像家庭的净化水一样,完全可以饮用。要得到水质纯净的淡水,膜的作用非同小可。“膜技术是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我们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渗透膜技术,可有效去除海水中溶解的盐、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尊良介绍。
能量回收装置是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装置之一,作用就是把浓海水的压力能量回收再利用,对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和造水成本至关重要。张尊良告诉记者,能量回收装置也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实现加压与能量回收一体化,在成本下降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具备体积小、安装方便的特点。一般远洋渔船使用空间本就有些拥挤,如果体积过大,安装也是一个难题。因此,研究中心对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和材质进行优化,一个小型的淡化装置仅有一台小区净水机那么大,重量也只有300公斤,可以安装在狭窄的船员仓或过道,十分方便。
志在“向海洋要淡水”,研究中心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链,继续开展海水淡化装备开发与应用场景推广,切实解决特殊场景的用水问题,并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广海水淡化、中水回用、节能节水、零排放等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产业化落地步伐。
海洋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是环翠区的特色和优势之一。研究中心是环翠区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缩影。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环翠区将以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为重点,聚力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