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幸福城”里的幸福生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28 02: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幸福城”里的幸福生活

——榆林市横山区避灾生态移民搬迁侧记

“幸福城”里的幸福生活

“幸福城”里的幸福生活

搬进新家后,白耀文夫妇在横山区“首泰·幸福城”小区门口办起了小超市。 本报记者 马腾摄

本报记者 马腾 通讯员 阎顺心

走出榆林市横山区南塔乡高圪垯村时,谢忠芸忍不住回头,再次打量这个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村里人陆陆续续都搬到城市里生活了。他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舍:这一走,种地的“手艺”怕是要丢了。

8月15日,让谢忠芸没想到的是,在移民搬迁政策的帮助下,他又沿着当年离去的路,走回高圪垯村,重新拾起了种地的行当。

从2018年开始,榆林市横山区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避灾生态移民搬迁。截至目前,共有1608户6000多名住在大山里的农民搬入横山区“首泰·幸福城”小区,成为有土地的“城里人”。现在,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搬去县城还要种地

谢忠芸是作为第一批避灾生态移民住进横山区“首泰·幸福城”小区的群众。

搬迁之前,谢忠芸有许多顾虑:搬走了,户口怎么办?家里的承包责任田怎么办?政府要求搬迁户签订“一表三协议”,会不会把大家的责任田收了、户口销了?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搬迁户都有这样的顾虑。

很快,横山区移民办主任思华山向大家解释:“政府保证所有搬迁户在原村上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搬迁户原来所享有的相关权益不变。”

了解到即使住到了城市,老家高圪垯村的46亩地依然是自家的承包地,使用权和使用年限一律不变,谢忠芸这才放心了。很快,谢忠芸种上了20亩的黑豆和玉米,还在其余的26亩地里种了核桃树、枣树等“懒庄稼”。此外,他还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农产品门市,把家里的农产品拿到店里卖,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搬去县城了为什么还要种地?不少搬迁户这样回答:“不种地,那还叫农民。”

谢忠芸说:“除了对土地有眷恋外,我们最大的担忧仍然来自生计。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有了土地,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再苦再累总可以生存。”

白耀文、张军飞是石窑沟办事处的搬迁群众,他们两家同时搬进了城里。白耀文在种植家乡责任田的同时,在新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超市。张军飞在种植家乡责任田的同时,经营了一家停车场。

在横山区,像他们一样,人住在城里,“老家种地、城里创收”两不误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

创收就在家门口

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让很多农民从大山深处搬到县城。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承接搬迁群众的社区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横山区移民办提出“先业后搬,以业促搬”的思路,在“首泰·幸福城”小区一楼规划了40多间门面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社区工厂3家,建立便民活动场所50多家,带动10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26岁的横山区韩岔镇高畔峁村村民高凤凤,在西安打了3年工,跑过业务,当过流水线工人。

2020年春季,住在“首泰·幸福城”的哥哥给高凤凤打了一个电话:“政府要给搬迁群众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并且提供工作岗位。要不,你回家试试?”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这个消息让高凤凤十分欣喜。回到家,看到参加培训的都是和自己一样大的年轻人,而且回家就业还可以省下外出打工的租房费用,她下定决心,留乡发展。

如今,高凤凤已经在县城办起了3家美容养生会所,月收入7000多元。她说:“现在,我吃住都在家里,花钱少,不仅攒了钱,还能照顾上父母。”

吉磊是韩岔镇屈家庙村人,搬到“首泰·幸福城”前,他总担心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老家后没法过日子。

哪知道,换了一方水土,天地更加广阔。原来,社区推荐吉磊到西安、北京等地学习技艺。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手艺的吉磊,办起了吉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每年收入10余万元。

韩岔镇三星村韩宽墕村侯志平一家四口人搬到“首泰·幸福城”后,做起了网络直播。侯志平还和儿子侯小东、儿媳范小艳开了一家房产中介机构,全家月收入上万元。

现在,“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成为搬迁群众新的就业模式。

幸福生活有奔头

冯光福的老家在韩岔镇永昌村,那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决心走出大山后,冯光福带着老伴和两个儿子来到城里发展。

谁知新的问题出现了:在城里买房,地理位置还凑合的商品房少说也得30多万元。后来,他经过详细打听,在“首泰·幸福城”购房,不仅价格低,政府还给补助5万元,此外,还免收契税和登记费。

这么好的政策让冯光福动了心,他立即取出自己存的15万元,付了房款,搬进“首泰·幸福城”。

搬进新房后,冯光福的生活被幸福包裹着。大儿子冯雪峰参加了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凭着心灵手巧、能吃苦的韧劲,学成了一手过硬的修车手艺,办起了一家汽车维修中心。“日子好了,好事跟着来了。去年,儿子办了婚事,今年,儿媳妇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日子过得美得不行。”冯光福说。

在这里,不仅是冯光福,还有6000多名像冯光福一样的搬迁群众住进了新家,他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家表示,住进“幸福城”不光方便,还有好生活。

如今,横山区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已经成为榆林移民搬迁的典型,政府在异地搬迁中,不断强机制、壮产业、促就业,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8月15日傍晚,谢忠芸干完农活在小区楼下乘凉,霞光洒在这位老人慈祥的脸上。这时,他不禁轻轻吟诗一句:“霞光映照新居户,喜花常开幸福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700个;划出436间帮扶商铺,助力436户搬迁户自主创业,确保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韦 苇)
2023-01-28 02:33:00
...,老幺,你们想吃什么就捡。我要这个……”除夕前夕,搬迁户徐长剑一家忙着买年货、包饺子、贴春联……一家子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们家要好好准备,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幸福年。“今年是我
2023-01-31 07:49:00
...科室,并在鹤城新区安置点内设立居民卫生室,有效解决搬迁户就医问题。”新州镇卫生院副院长黄代学介绍。隆林各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星军介绍,根据社区的发展做好远期规划,以群众
2023-04-17 08:52:00
...光新村刚举行完“十星级文明户”评比颁奖活动,获评的搬迁户高丽平满脸激动地说道。近年来,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紧紧围绕“稳得住、有工作、逐步能致富”目标,强力抓好安置点
2023-01-18 19:50:00
安徽泗县:为群众幸福生活“充电蓄能”
...政策,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帮扶支持力度,专门为搬迁户设置岗位,充分吸纳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搬迁人员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搬迁户就业,增加搬迁户收入,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
2023-12-11 16:10:00
...莲) 5日上午,“叮”的一声,泰顺县筱村镇北坑畲族村搬迁户龚晓琴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她看了一眼短信,喜上眉梢:“上个月带娃之余做来料加工,有近2000元的收入。”龚晓琴是泰顺
2023-09-06 09:35:00
...置区所在村(社区)获评县级以上文明村(社区)、7户搬迁户获评县级以上“文明家庭”、3户搬迁户获评县级以上“十星级文明户”。切实解民愁盼。该县推行“群众动嘴、党员干部跑腿,社区
2024-01-16 03:03:00
...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云冈区鸦儿崖乡鸦儿崖村搬迁户贾奶奶于今年春节前入住泉兴佳苑小区,提起搬迁后的生活,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泉兴佳苑小区是云冈区采煤沉陷区搬迁安
2024-04-10 04:16:00
...配度,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稳定在80%以上。该县532户搬迁户“两业”综合覆盖率达100%。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更在于搬迁居民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2024-10-18 16: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陆续刊发援疆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其中包括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典型经验做法。科技创新求发展,推进产业援疆提质增效
2025-11-07 08:01:00
我市的国际合作又有新进展!乘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11月6日,太原市招商引资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各方嘉宾齐聚一堂
2025-11-07 08:02:00
10月29日,由平安集团驻浙江地区统管党委举办的“绿动钱塘·聚力前行”公益健步行活动在杭州滨江艺术望江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2025-11-07 08:03:00
近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国际佳丽齐聚贵阳
2025-11-07 05:5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井冈山市城市管理局
2025-11-07 06:50:00
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燃气泄漏、电梯故障……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破解安全治理痛点堵点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近日,由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11-07 06:50:00
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知识经济崛起与员工需求多元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企业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2025-11-07 06:50:00
宜春守护群众出行“安心路”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直属执法一大队联合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十支队一大队、高速交警四支队五大队、宜春收费站及畅行宜春服务区等多部门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以前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镇上,现在得花40多分钟步行,稍不注意就会摔跤!”近日,贵溪市塘湾镇金源村村民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07 06:50:00
南京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 让孩子的一餐一饭都晒在阳光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赵姜苏日前,记者来到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食堂
2025-11-07 07:49:00
南报网讯(记者许玉洁高洁)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协作帮扶交流对接活动上,南京商洛对口协作推动打造的“丹凤厨工”“镇安月嫂”两大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2025-11-07 07:50:00
从“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全国首个“以房管安”系统在南京上线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杨欣通讯员李鸿雁)11月6日,全国首个“以房管安”信息化系统(一期)在南京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5-11-07 07:50:00
墨竹工卡文旅推介会在宁举行 宁墨两地携手“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刘安琪)11月6日,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
2025-11-07 07:50:00
□裴桐金秋时节,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风吹稻浪,大地金黄,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迎来开镰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收割全程由5名南京公证处公证员现场见证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