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贺州日报
轰鸣创新引擎澎湃发展动力
——我市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赖文艺
广西天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净化车间内,身穿防静电防尘服的技术人员正在专注地进行封装测试,一块块高精密度的芯片初见雏形。
广西广投正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的高、中、低压全系列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填补了广西电子铝光箔技术空白。
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在石材生产过程中配备专业的废气废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并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人造大理石微波快速固化技术”,使得人造石固化时间由28天缩短至1小时以内,为产品抢占市场增添了极大的优势。
创新永不止步,创新才有未来。多年坚持科技创新,贺州蹚出了一条自我革新的发展之路。2023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锻造高质量发展内核。
聚焦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中稀(广西)金源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广西瞪羚企业,自入驻贺州高新区以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高生产效能,成功开发绿色清洁的中重稀土无皂化萃取技术,在公司建立了一条年产300吨高纯钇无皂化萃取生产线,不仅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20余万元,还解决了高盐废水排放的问题。
中稀(广西)金源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还成功开发基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的连续碳酸沉淀制备工艺和成套装备,设计出符合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成分特点、适用性强、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稀土连续沉淀装置及配套工艺,实现稀土沉淀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攀登创新高峰、拓展产业高原的主力军。为了加快建设以市场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市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建立研发中心,鼓励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我市还瞄准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对标培育行动,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重点针对“湾企入桂”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梳理重点辅导企业名单,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成长路径,对照认定标准进行培育,做好跟踪服务和培训指导,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工业发展能力。
2023年,全市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完成绩效任务的141%,任务完成率全区排名第4位;组织3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56家,瞪羚企业保有量达到2家。
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题,着力攻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策划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进贺州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等11项重点工作。
去年5月,贺州高新区内的贺州天润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在贺州天润科技企业孵化器里,具有创新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正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孵化器的设立就是为了帮助更多拥有创新技术或创新理念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我市立足企业主导、市场引导、政策支撑,加快多层级创新载体建设,构建产学研结合长效合作机制,不断点燃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火种,持续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成功转建广西高精铝箔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稀土材料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认定贺州生物医学检测试剂技术创新中心,为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实现广西科健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广西科技大学的有效合作……我市持续加快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步伐,2023年,全市共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及基地3个、自治区级2个、市本级7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及基地109个。
强化人才赋能促进产业发展
人才,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
贺州市工业振兴特派员驻平桂分队与贺州学院签订组团服务企业框架协议,建立起的“工业振兴特派员+博士”服务团,为企业与高校搭建起交流共享的桥梁,促进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我市聚焦重点产业招才引智,深化用好市校合作、柔性引才、人才“飞地”等引才聚才模式,重点面向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到我市创新创业。
在贺州市微波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博士丁海兵花了3年时间,成功研制出人造大理石微波固化设备,将人造大理石固化时间缩短至1个小时以内。
这也是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为了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联合开展“超大尺寸人造大理石微波快速固化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项目。两台微波固化装置在公司投入使用后,不仅缩短了人造石生产周期,减少了成品库存,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科研、孵化在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的人才“飞地”3个,东融名师工作室22个,柔性引聘7名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担任我市重点企业“科技副总”,涉及企业涵盖可降解材料、高端碳酸钙、中医药、茶产业、金融投资等重点产业领域,实现智力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匹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