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据说,乾隆与军机大臣傅恒的夫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福康安是两人“偷情”所生的一个儿子,于是便有了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闻。
当然,关于福康安的身世,世人一直做出种种猜测,野史小说、影视剧也都拿福康安的身世做文章,但是这些看法基本上都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
《清宫词》的说法
在清末民初广为流传的《清宫词》中,有一首七律诗就是比较委婉地描写福康安和乾隆关系的,这首诗的内容是: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这首诗下面有注解,注解中有这样一段介绍:福康安是孝贤皇后的胞侄,傅恒的儿子,因功被封为“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衔,这是清代二百多年中很少见的。
关于诗中的“燕见”,就是“宴见”,这里指乾隆召见姻亲。“椒房”,也被称为“椒室”,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用兰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后来“椒房”也被用做后妃的代称。“丹阐”,就是后族的意思,满族把后族称为“丹阐”。
这首诗隐含的意思是:乾隆和傅恒夫人趁宴见之机偷情,生下了福康安。福康安后来被破例封为贝子,死后又被追赠为郡王,这种特殊待遇在清代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而乾隆和福康安是否是父子关系就成了一桩历史疑案。
宫闱小说的说法
在关于这段传闻的宫闱小说中,历史演义名家蔡东藩、台湾历史小说大家高阳对乾隆和傅恒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都有交代。身为历史学家、历史演义作家的蔡东藩先生在其名著《清史演义》中,透露了乾隆和傅恒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
在这部小说的三十四回“分八路进平苗穴,祝千秋暗促华龄”中,描写了乾隆与傅恒夫人在圆明园初次相见的场面:
圆明园工程告竣后,乾隆奉太后到园中游玩,同时下达了一道圣旨,自后妃以下,包括公主、宗室、命妇以及近属,都准许人园游乐。这一天,椒房眷属奉旨人园玩赏,乾隆护着皇太后从迎驾的两列妇女中走过,忽然看到一位美貌的命妇,眉似远山,眼如秋水,沉鱼落雁,艳压群芳。乾隆不禁怦然心动。这位命妇正是傅恒的夫人,孝贤皇后的弟妹。乾隆自见过傅恒夫人之后,念念不忘她妩媚俏丽的面容,竟害起相思病来,整日茶饭不思,连皇后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在皇后千秋寿辰那天,傅恒夫人再次入宫,为皇后祝寿。乾隆听说傅恒夫人进宫后,早早退了朝到坤宁宫赴宴。席间,乾隆与傅恒夫人又是敬酒,又是联诗,说说笑笑,十分热闹。傅恒夫人酒醉后被宫女扶到别宫休息,乾隆也趁机离席而去。
关于偷情一段,写得比较含蓄:
隔了一小时,大家重复入席,饮酒数巡,时已未刻,皇后令官女去视傅夫人,官女去了,好一歇,未见回报。等到大家用过了膳,官女始含笑而来,报称傅娘娘卧室紧闭,不便入内。皇后道:“皇上呢?”宫女道:“皇上么?”说了两声皇上,停住后文。皇后已微觉一半,不问下去。隐忍得妙。大家散了宴,少坐片刻,日影西沈,官中统已上灯,便各谢宴退出。是晚只傅夫人不胜酒力,留住官中。不胜酒力,却胜人力。次展,乾隆帝仍出视朝,不愧英主。傅夫人方至坤宁官告辞,皇后对她一瞧,云鬟半弹,犹带睡容,昨宵的况味如何?便微哂道:“嫂子恭喜!”已含醋意。这一语,说得这位傅夫人,不知不觉,面上一阵一阵地热起来了,当即匆匆辞去。孝贤皇后病死于德州后,灵柩运回北京,乾隆十分伤感,“好在傅夫人每日伴灵,在宫内留宿,不是伴死,却是伴生。柳暗抱桥,花欹近岸,费长房暂缩相思地,女娲氏勉补离恨天,这位乾隆帝,方渐渐解了悼亡的忧痛。”
关于乾隆与傅恒夫人的一段偷情,书中描述就这么多,蔡东藩也怀疑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但没有确凿证据,于是在书中说:“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乾隆皇帝非常眷爱。”
在历史小说大家高阳的《乾隆韵事》一书中,也对乾隆和傅恒夫人之间的暖昧关系大加张扬,并将乾隆与傅恒夫人的私情作为小说的主线。在小说的结尾,透露了他们的私生子福康安的消息,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乾隆十三年(1748)冬天,傅恒奉旨出师征讨金川,乾隆亲自到满洲神庙“堂子”行祭告礼,高阳是这样描写的:
出师之前,皇帝亲自至“堂子”告祭祖宗,并遣皇子及大学士来保,送至良乡,那番威仪之盛,只有当年抚远大将军十四爷代替御驾亲征可比。傅恒自然感激涕零,文武大臣亦凛然于皇帝的威福不测,只有傅夫人别有感受。她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她而起。“我对得起你们富察氏了吧?”皇帝这样问傅夫人。“是的。皇上很够意思了。可惜“怎么?”皇帝追问,“为什么不说下去?”“只有一个人对不起。”“谁?”“咱们的儿子。”皇帝低头不语,好半天才说:“福康安,在汉文中是再好不过的一个名字。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他名副其实!。
此外,1925年出版的鸳鸯蝴蝶派大家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以及当代著名作家二月河的长篇小说《乾隆皇帝》,都对乾隆与傅恒夫人之间异乎寻常的关系作了绘声绘色的生动描写,并认为福康安是二人的私生子。
武侠小说中的说法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福康安就是乾隆与傅恒夫人的私生子。在他的名著《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中,金庸明确表达了这种看法。
《书剑恩仇录》第二十回“忍见红颜堕火窟,空余碧血葬香魂”中,金庸这样透露了福康安和乾隆的血缘关系:
陈家洛把福康安推到窗口,高声叫道:“你们要不要他的性命?”乾隆在众侍卫重重拥卫之下,再无惧怕,火光中突见到福康安被擒,大惊失色,连叫:“住手,住手!”众侍卫退了下来。周仲英等也不追击。原来乾隆的皇后是大臣傅恒的姊姊。傅恒之妻十分美貌,进官来向皇后请安之时,给乾隆见到了,就和她私通而生了福康安。傅恒共有四子,三个儿子都娶公主为妻。傅恒懵懵懂懂,数次请求让福康安也尚主而为额驸,乾隆只是微笑不许。他儿子很多,对这私生子偏生特别钟爱。
《飞狐外传》第四回“铁厅烈火”中,金庸也明确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胡斐道:“三哥,这福公子认得你啊,他好像很怕你。”赵半山微笑道:“不错,他曾落在我们手中,很吃了些苦头。”原来这福公子,正是当今乾隆皇帝驾前第一红人福康安。他是乾隆的私生儿子,是以皇帝对他思遇隆厚,群臣莫及。
《飞狐外传》第十五回“华拳四十八”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原来福康安的父亲傅恒,是当今乾隆之后孝贤皇后的亲弟。傅恒的妻子是满洲出名的美人,入官朝见之时给乾隆看中了,两人有了私情,生下的孩子便是福康安。傅恒由于姊姊、妻子、儿子三重关系,深得乾隆的宠幸,出将入相,一共做了二十三年的太平宰相,此时已经逝世。傅恒共有四子。长子福灵安,封多罗额驸,曾随兆惠出征回疆有功,升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已死。次子福隆安,封和硕额驸,做过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封公爵。第三子便是福康安。他两个哥哥都做驸马,他最得乾隆恩遇,反而不尚公主,不知内情的人便引以为奇,其实他是乾隆的亲生骨肉,怎能再做皇帝的女婿?这时他身任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傅恒第四子福长安任户部尚书,后来封到侯爵。当时满门富贵极品,举朝莫及。
除了《清宫词》、宫闱小说、武侠小说外,关于福康安身世的影视剧也是多如牛毛,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福康安之所以被认为是乾隆的私生子,主要原因是乾隆对福康安超越常格的恩宠。
乾隆对福康安的格外恩宠
福康安并非宗室,但受到了乾隆的格外眷爱。乾隆对福康安加意培养,将其爵位一升再升,最后超越常规,将福康安封为贝子,死后又追赠为郡王,并将其父傅恒也追赠为郡王,配享太庙。福康安成为一代宠臣之最,所受赏赐不计其数,际遇之隆,在有清一代空前绝后,就连权倾朝野的和珅也难以比拟。富察氏家族的荣耀到了福康安这一代也达到了顶点,家门贵盛无比。
《清史列传·福康安传》《清史稿》《清高宗实录》(有关福康安的部分)等档案文献对福康安一生的事迹做了记载。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自幼就被乾隆带进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从幼童时起就机警过人,文武兼备,乾隆十分喜爱他。长大成人以后,乾隆对他更是委以重任。
乾隆三十二年(1767),身为名门世家子孙的福康安被选人宫中担当普通的三等蓝翎侍卫,当时年仅13岁。此后不久,福康安又被乾隆迅速提拔为二等侍卫和头等侍卫。
傅恒去世的第二年,即乾隆乾隆三十六年(1771),福康安又被提升为户部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这时福康安才仅仅17岁。年纪轻轻就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不能不说是乾隆的有意栽培。
乾隆三十八年(1773),福康安19岁时,遇到了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成为福康安二十多年辉煌军事生涯的开端,这就是发生在清廷和大小金川之间的第二次战役。
乾隆为了让福康安多历练历练,派他随军出征。福康安以头等侍卫的身份,带领军队跟随大军从征金川。这次征战历时三年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福康安初露头角,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出生人死,经过奋战,攻克敌人堡寨数百座,立下了赫赫战功。金川平定以后,乾隆论功行赏,封福康安为三等嘉勇男爵,并在紫光阁为他绘功臣像。在包括阿桂、海兰察等诸多老将功臣在内的画像中,年仅22岁的福康安排名第13位。
此后,乾隆更是给了福康安许多历练提升的机会。福康安参加了大大小小许多次战争,几乎是每参战一次,爵位就升迁一次,如:
乾隆四十九年(1784),福康安率军平定甘肃起义,被晋升为嘉勇侯。
乾隆五十二年(1787),福康安率军平定了台湾林爽文起义,并活捉了林爽文,被进封为一等嘉勇公,并赏给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黄腰带,以及金黄辫珊瑚朝珠。一等公是非宗室封爵中最高的级别。
福康安之所以升迁这么快,正是得益于乾隆对他的着意培养。福康安每一次出兵,乾隆总是选派最好的军队、最好的武器装备、最骁勇善战的将领给他。除此之外,在军饷粮食的划拨上,兵部、户部在平衡整个战场的需求时,也都是首先考虑福康安的需要。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保证福康安能够顺利打胜仗而铺平道路。
乾隆对福康安的特殊待遇
福康安一生都受到了乾隆的特殊宠爱,幼童时期如此,出仕后也是如此。福康安出仕没多久就被提拔为正二品大员,此后除了行军打仗外,一直担任封疆大吏,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起,福康安先后担任过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福康安虽然也曾因犯了过错而受到过乾隆的几次申斥,但顶多是革职留任,从来没有降过职。
福康安是成就乾隆“十全武功”的重要将领,他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足智多谋,作战英勇,几乎战无不胜。
福康安虽然在军事方面有杰出才能,但生活极为奢侈。他本来就是富贵公子,性情豪奢,花钱如流水,在行军作战中,赏赐将士一掷百万毫不为奇,军费开支之大可想而知。
乾隆六十年(1795),在打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中,福康安初战告捷,被乾隆破例封为贝子,这是宗室才能享受的待遇。福康安成了第一个活着被封为贝子的非宗室成员。
不但生前,就是死后,福康安也受到了乾隆的特殊待遇。
嘉庆元年(1796),福康安在贵州、湖南等地镇压苗民起义时,在行军途中感染瘴气,很快就开始发病。但福康安没有撤兵,而是带病继续指挥军队前进。五月,福康安病体难支,卒于军中,一代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乾隆当时已经退位做了太上皇,听到福康安病逝的消息后,万分痛惜悲伤。他下令将福康安追封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谥号“文襄”。这还不算,乾隆还推恩到福康安的父亲傅恒,将傅恒也追赠为郡王。
这种待遇在清代是十分罕见的殊荣。清代有不封异姓为王的祖训,皇帝对异姓功臣是不封王爵的,除非是极其个别的特殊人物。
在清代历史上,除了开国之初的孔有德、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和少数蒙古贵族外,异姓封王的只有福康安一人。福康安之后,清廷再也没有对其他功臣封王。
福康安死于军中之后,乾隆痛惜不已,悲泪长流。他不但失去了一位战场上的股肱爱将,更是在感情上失去了一位寄予厚望的晚辈。乾隆和福康安之间的感情,与父子之间的亲情无别。福康安生前功勋卓著,再加上乾隆对他的特殊感情,福康安最终被破例追封为郡王。
福康安以异姓封王,给后世留下了千秋疑案。
其一,福康安的父亲傅恒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也非泛泛,但却没有被封王。傅恒是乾隆深爱的孝贤皇后的亲弟弟,担任军机大臣二十多年,为国家效力甚多,也参加过乾隆“十全武功”中的几次战争,最后在征缅战争中染病去世,可谓一生为国尽忠,劳苦功高,但病逝后并没有得到被追赠为王的殊荣。而福康安在生前,乾隆对他就有封王之意。傅恒后来被封王还是搭了福康安的顺风车。傅恒父子都是皇亲贵族,都是乾隆极为宠信的人,为何乾隆对他们的待遇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其二,傅恒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和次子都娶了公主为妻,而深受乾隆喜爱的福康安却没有被招为额驸。这并不是乾隆没有合适的公主下嫁,乾隆的九格格和恪公主比福康安小4岁,二人年岁相当,但乾隆却没有把九格格下嫁给福康安,而是许配给了将军兆惠的儿子札兰泰。福康安不但没娶到公主,甚至与宗室之女也没有缘分,最后娶了阿颜觉罗氏为福晋。
乾隆为什么不把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儿许配给福康安?是不是福康安确实具有皇室血统?这的确有些值得怀疑。
其三,乾隆曾在傅恒的葬礼上写了一首悼亡诗,其中有一句是“汝子吾儿定教培”,这一句被很多支持福康安为乾隆私生子的人当作证据。
以上几个疑点的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一福康安是皇子。那么,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呢?
档案官书中并没有对乾隆和福康安之间血缘关系的记载,因此没有第一手的证据证明二人是父子关系。虽然福康安并非皇子,也并非宗室,却受到了堪比皇子的待遇,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乾隆对富察氏家族的特殊感情。
原来,福康安之所以受到乾隆罕见的眷爱,主要是两个人给他带来了福气。这两个人,一个是他故去多年的姑母一孝贤皇后,另一个是他的父亲傅恒。
在富察氏家族中,孝贤皇后和大学士傅恒这一对亲姐弟在乾隆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孝贤皇后是乾隆一生最钟爱的女人,傅恒是乾隆的知己重臣。孝贤皇后与乾隆共同生活了22年,她去世之后,傅恒又辅佐了乾隆23年。
在从雍正末年到乾隆中期的半个世纪中,姐弟二人一个在感情生活中,一个在政治生活上,先后成为乾隆值得信赖和可以倾诉衷肠的至爱亲朋。
根据《清史稿.后妃传》、《清列朝后妃传稿》的记载可知,在乾隆眼中,孝贤皇后美丽端庄,贤淑明理,质朴纯孝,是完美皇后的典范,他对这位结发妻子的感情真挚而深厚,终其一生都对孝贤皇后深深眷恋。可惜这位皇后红颜命薄,不到40岁就去世了,这令乾隆悲痛不已。
孝贤皇后病逝前,希望乾隆能够关照她的弟弟傅恒。乾隆一直将爱妻的临终嘱托放在心上,孝贤皇后刚刚去世几个月,乾隆就将傅恒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在乾隆的提携垂爱下,还不到30岁的傅恒骤然发达,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真宰相。
而傅恒却在孝贤皇后去世后,得到了乾隆长达二十几年的宠信,成为乾隆的心腹重臣,这就不仅仅是孝贤皇后的关系了,也和傅恒本人的性格和办事能力有重要关系。
傅恒天性平和,为人厚道,秉公办事,认真谨慎。他虽然和乾隆是郎舅关系,深得乾隆宠信,但并不嚣张跋扈,而是为人处事比较低调,对同僚、下属也颇为宽容和照顾,在内外大臣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傅恒如此低调谨慎,并不是说他没有从政能力,相反的,他对乾隆忠心耿耿,处理政务非常迅速熟练。乾隆十九年(1754)对准噶尔决策用兵时,朝臣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人有畏战心理,不同意出兵,只有傳恒一个人全力支持乾隆,与乾隆协心策划用兵事宜。准噶尔被平定之后,乾隆把傳恒比为辅佐刘邦“百战得天下”的萧何,当时紫光阁陈列百名功臣像,傅恒赫然列居首位。
乾隆不但把傅恒视为知己重臣,而且也对傅恒待以兄弟亲情。《清史稿.傅恒传》记载,在傅恒担任军机大臣任内,乾隆每天用过晚膳后,将奏折、题本处理完毕,往往召傅恒独自进见,当时近臣把这种召见称为“晚面”。
乾隆三十四年(1769),清军征讨缅甸的战争接连失利,乾隆任命傅恒为经略,前往云南扭转败局。但是,这次出征,傅恒不但没有达到乾隆的期望,而且连自己的命都差点搭进去。滇缅边境,烟瘴弥漫,清军官兵染上瘴疠之疾,死亡过半,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副都统永瑞、提督五福、叶相德等重要将领,均被这种疾病夺去生命。傅恒也没有逃脱瘴疠的袭击,一病不起。最后,傅恒与缅甸统帅议和,班师回国。傅恒深知这次征缅战争并未取得乾隆预期的结局,自己作为主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拖着病体前往天津行宫向乾隆请罪。乾隆见傅恒身染沉疴,形容憔悴,不忍加以责备。
傅恒回京后不久,病情恶化,乾隆几乎每日派人去看望,并数次亲临探望慰问。然而乾隆的浩荡关爱,并未能挽留宠臣的生命,傅恒最终因医治无效病死了,时年不到50岁。
乾隆哀痛万分,亲自到傅恒家里祭奠,并写了一首七律诗来悼念这位知己重臣,其中最后一句关系到福康安日后的命运:
千载不磨入南恨,半途乃夺济川材。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正是因为乾隆对孝贤皇后富察氏怀有深厚感情,所以才对她的胞弟傅恒提携照顾;也正是因为傅恒对乾隆的忠心耿耿,谨慎低调,勇于任事,所以成了乾隆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重臣,有了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感情。
乾隆对富察氏家族的这份特殊感情,波及到傅恒的儿子身上,他告慰傅恒的亡灵说:“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一定把他们培养成器。”
纵观史料记载来分析,福康安并是乾隆的私生子的可能不大!
其一,关于乾隆与傅恒夫人的关系。
有人说,福康安得到无限眷爱和破格提拔是因为乾隆与傅恒夫人有私情,更有人说,福康安其实是一个私生皇子,是乾隆和傅恒夫人的亲生骨肉,傅恒去世后,乾隆为了安慰孀居的傅恒夫人,所以对福康安格外关照。
但是这些说法多见于宫闱历史小说,也见于一些影视剧,如《少年嘉庆》等。然而,乾隆和傅恒夫人有私情的说法在档案正史中并无记载,当然也不可能被记载下来。
事实上,历史小说中关于傅恒夫人的一些说法是有误的,从《清史稿.傅恒传)所记载的孝贤皇后与傅恒的关系来看,傅恒夫人是孝贤皇后的弟妹,而并非嫂子。小说中还说傅恒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娶了公主,其实只有福隆安一个人娶了乾隆的女儿,福灵安娶的是郡主,福长安也并没有娶公主。
在目前发现的史书资料中,能够了解到的是,乾隆对傅恒夫人并无特殊感情,甚至在她临死之时,也不想按照人之常情,让她和福康安见上最后一面。这在《乾隆朝上谕档》中关于乾隆颁发的不让福康安回京奔丧和居京守丧的谕旨中可以得到佐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四月,福康安的生母,也就是傅恒夫人在北京去世的时候,福康安担任两广总督,正在前往广西的路上。福康安听到母亲病故的消息后,十分悲恸,准备回京奔丧。
乾隆却在这个时候特地颁发谕旨,不让福康安回京奔丧,让他办完广西的事务后立即回广东,在任上守丧,还说过一两年再对他另做调职安排。福康安接到乾隆谕旨的时候,上,他告慰傅恒的亡灵说:“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一定把他们培养成器。”
乾隆在傅恒夫人去世之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福康安回京或留京,很难看出乾隆对傅恒夫人有什么感情。
如果傅恒夫人和乾隆之间真的有私情,如果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为什么在傅恒夫人去世的时候,乾隆竟如此绝情地不让自己的亲生骨肉和生母见上最后一面?更何况乾隆那么宠爱福康安?
乾隆的这种做法说明,他对傅恒夫人并无特殊的感情。
其二,关于“汝子吾儿定教培”的含义。
很多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人都把这句诗当做力证。但是,这句话既可理解为福康安就是乾隆的儿子,也可理解为乾隆要把福康安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培养。到底那一种解释更合理,还是要看史料证据的。
傅恒有四个儿子,在他病逝时,四个儿子的情况是:
长子福灵安,娶郡主,为皇室额驸,在傅恒病逝前三年已经死于征缅前线。
二子福隆安,娶和嘉公主,为皇室额驸,工部尚书,人值军机处,并兼九门提督一职。
三子福康安,时年16岁,担任宫中头等侍卫。
四子福长安,年纪尚幼。
乾隆当时所说的培养对象就是傅恒还在世的三个儿子,但主要是指二子福隆安。乾隆想让福隆安接替傅恒的位置,出任首席军机大臣。然而,福隆安从小体质孱弱,主持政事后,也不见有什么卓异的政治见识和办事才能,乾隆对他是恨铁不成钢。乾隆四十九年(1784),福隆安病故,从此,乾隆就把希望寄托在福康安身上。
可见,乾隆最初寄希望最大的是福隆安而不是福康安,他所说的“吾儿”,并不是专指福康安,他把傅恒的这几个儿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样培养。除了福康安之外,傅恒的第四子福长安后来也受到重用,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人军机处,累迁至户部尚书,担任军机大臣的时间长达19年。
嘉庆元年(1796),福康安病死于镇压苗民的战场上,乾隆得知后,追赠他为郡王,并写了一首名为《闻贝子大学士福康安在军营病故,诗志悼惜》的悼念诗,此诗收录在《(乾隆)御制诗余集》卷六之中,其内容是:
到处称名将,功成勇有谋。近期黄阁返,惊报大星流。自叹贤臣失,难禁悲泪收。深恩纵加增,忠笃那能酬?
乾隆和福康安之间虽然建立了父子般的感情,但在这首诗里却丝毫找不到对亲子之死的那种哀伤,而是流露出乾隆对一代杰出将才英年旱逝的痛惜之情。
正是因为乾隆对富察氏家族充满了特殊的感情,而福康安又是富察氏家族中的子孙,聪明英俊,乾隆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旱殇的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所以格外爱重,将他从小带到宫中教养,视若已出,亲自赐名为福康安,长大后更是给予殊宠。
福康安如果不是孝贤皇后的内侄、傅恒的儿子,就绝不会得到乾隆的悉心栽培,也绝不会成为乾隆后期建立盖世功勋的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更不要说被破格封为都王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