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15日报道,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发动攻击,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发射并避开大部分防空系统。它们可以携带常规爆炸物或者核弹头。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有随时可以使用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国还没有。
报道称,60多年来,美国在几十个项目上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这些努力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在有机会获得成功前被取消。
最近几十年关注同恐怖分子和叛乱活动作斗争的华盛顿正再度把资源投入高超音速武器。五角大楼2023年的预算中超过50亿美元被用于这种武器。美国还在动员私营行业——包括硅谷的风险资本家——帮助开发高超音速武器。
报道称,这笔开支是美国在进入大国竞争新时代之际艰难重建其关键军事技术优势的举措之一。美国正竭力在一系列军事技术方面跟上中国的脚步,范围包括从人工智能到生物技术。
莫斯科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的努力也让五角大楼感到担忧,即使俄罗斯武器大多基于冷战时期的研究且不像中国现在正在开发的那样精密复杂。莫斯科现在已经开发出可以威胁北约驻欧部队的武器,俄罗斯总统普京还在夸耀一种可以打到美国的“先锋”高超音速武器。
报道认为,五角大楼在开发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问题涉及整个决策链,从失败的试飞和不足的测试基础设施到缺乏明确、整体的武器部署计划。这种局面正在引起一些前官员的警惕。
报道称,曾担任参联会副主席的约翰·海滕说:“我对高超音速武器缺少进展的担忧只会越来越多。”现在已经退休的海滕说:“我们需要在几个方向加快速度。”
相关阅读:“中俄随时可以使用,美国还没有”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参考消息》指点迷津。今日出版的《参考消息》数字报,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1.“中俄随时可以使用,美国还没有”——美担忧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落后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中国2021年夏季试飞的导弹落到中国境内目标的附近,但“它发出的冲击波却穿过了华盛顿。美国家安全官员断定,北京发射了高超音速武器”。这家美媒还说,“中俄已经有随时可以使用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国还没有”。为何美国会在该领域落后?这家美媒为何会说“美国正竭力在一系列军事技术方面跟上中国的脚步”?(详见第5版)
2.“美国需要知华派以避免误判”
香港媒体刊文说,“从《纽约时报》到《华尔街日报》,美国媒体报道内容常常是一片破败的中国。这次慕尼黑车展,西方媒体才赫然发现中国电动汽车出海的强大动力,中国港口要加班加点才能将出口的电动汽车全部装上集装箱船只。西方媒体无法解释为何被看扁的中国,会有烟火气经济的狂潮,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演唱会”。为何说“美国的意见领袖和官员们被‘喂食’了很多不准确信息”?(详见第13版)
3.大陆对台新政“跟你想的不一样”
岛内媒体刊文说,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有其特殊意义,值得注意,“跟你想的不一样”。(详见第14版)
4.“拜登拥抱越南是在重复美国过去的错误”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刊文说,美国政府正忙于宣扬总统拜登在出席二十国集团新德里峰会后在越南河内停留约24小时所取得的成果。然而,虽然美越关系与几十年前相比无疑有了很大改善,但美国的亚洲方针依然停留在过去。结果如何?为何说“拜登拥抱越南是在重复美国过去的错误”?(详见第12版)
5.美媒:“金普会”凸显美对朝政策失败
美国《华盛顿邮报》亮出了上述观点。这家美媒说,“2016年11月,贝拉克·奥巴马在椭圆形办公室欢迎当选总统特朗普时,曾建议特朗普将朝鲜核威胁视为重中之重。特朗普其实采纳了奥巴马的建议,只是随后在外交上搞砸了。拜登则选择完全无视奥巴马的提醒,对朝鲜爱搭不理。那么这样的做法产生了何种结果?”(详见第12版)
参考随时随地,消息尽在掌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