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我从没见过一种花如栀子花般开得这样清浅又热烈。
故乡五月,夏意初现,桃红谢尽,青杏微黄,大多果树都沉溺在孕育果实的清寂里。这时节的热闹,是被一朵朵素衣淡雅却又花香馥郁的栀子花一点一点打捞出尘的。
1
二奶奶家小院的拐角,种着一棵高大的栀子花树。时光迈进五月,青青的栀子花苞绽出了白边,如窗缝里的光,它们日渐松软,蓄势而放。那些早开的栀子花一定有两朵是开在二奶奶的头上,还有两朵会香在她梳妆柜上的旧瓷碗里——梳妆柜朱红色,漆已斑驳,而瓷碗的白,如一片旧月色。
便有栀子花香,一阵一阵的,就着晨风和暖阳,欢快地游向五月乡间的每一丝空气里。
母亲绕不过我的纠缠,一次次走进二奶奶家的院子,为我讨来许多栀子花。
也有许多次,我坐在门口冰凉凉的石门槛上,看着穿着青黑色斜襟褂子的二奶奶,踩着一双小脚,细细碎碎地,颤颤巍巍地,经过门前的小道,行走在初夏的树荫里。阳光斜斜地洒在她脑后扁圆光滑的发髻上,洒在髻边斜插盛放的栀子花上。
栀子花香缓缓袭来,恍恍惚惚的。戴花而笑的二奶奶,缓慢而慈祥。
2
我喜欢摘回一把把栀子花,然后从橱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白瓷的大海碗,盛上清水,放入一碗青白,看一朵朵栀子花挤挤挨挨。托着一碗清水,仿若托着一碗开得正盛的月光。
我也喜欢和所有的女孩儿一样,扎马尾时戴上一朵,扎两条辫子时就戴两朵。红色的细头绳和白花青蒂的栀子花,陪我们一起,穿过长长的乡间上学路,穿过无数个浸着栀子花香的慢日子。
偶尔,会在月圆之夜,月色白如栀子花时,悄悄约上隔壁小伙伴,猫着腰,走过低矮的院子门,走近邻家一树待开未开的栀子花下。
月光透过高大的樟树,有风掠过树梢,摇下一地碎碎的月影。
我们小心翼翼地循着花香,一朵已开的,一朵打苞的,两朵已开的,两朵打苞的……直到掀起的小小衣角,渐渐兜满。
回去的路上,高大的樟树底下,一地摇摇晃晃的月亮影子,催着我们跨过低矮的石头坎,开始小跑,掉落一地踢踏踢踏的脚步声。
风在笑,月亮也在笑。我们也在自己的一惊一乍里洒下一地小小的得意的笑。
3
总会有一些开得太快来不及戴上头的栀子花,渐渐地谢在了蓝边大海碗里。
然后,会被养花的人小心翼翼地拣起,摆在碗边的窗台上,一朵,两朵,三朵……摆成一排,摆满整个窗台。
那些被日子一点一点风干的栀子花,和所有开在蓝边大海碗里的栀子花,还有红色的头绳,黑色的长马尾,便一起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
4
有一次,从朋友圈刷到一盆精致的栀子花,枝叶繁盛,花团锦簇,感觉隔着屏都能闻到栀子花香,熟悉得心瞬间柔软一片。
我热热闹闹地点了赞,却开始了孩子气地纠结:那不是我想念的栀子花,我想念的栀子花开在旧旧的院墙里,在月光下,在少女乌黑的发辫上……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读到这些诗句,脑海中便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初夏微雨,乡间湿漉漉的泥尘小道,熟悉的青瓦房里,刚从鸡窝跳下的小母鸡正在喜悦歌唱,屋外忙碌的母亲和匆匆荷锄归家的婶娘,随意地问着好,二奶奶家的栀子花在庭院墙角不慌不忙吐露芬芳……
彼时,我离开家乡已二十来年。
5
最近一次回乡是在冬天,看见已经被叫了许多年老太太的二奶奶,坐在院子里,阳光温暖,一头银丝盘成的小发髻,就着斜斜的日头,熠熠生辉。
我仿佛看见时光的那一头,二奶奶依然还是二奶奶时,梳得油亮光滑的发髻旁,旧旧的银发卡别着两朵开得正盛的栀子花,细细的小脚,从乡间逶迤的村道轻轻摇摆而过,摇落一地栀子花香。
关于栀子花,我知道,一定还有许多这样的或者不一样的画面,沉睡在心的某个角落,在五月里,花香起时,应季而醒,将记忆铺成绵长的画卷:故乡和我,翘首相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