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钱惟演——从皇子到贵族公子的“没落”人生
文/田向文
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第七子,太平兴国三年随父降宋。他博学能文辞,尤喜奖厉后进,受到大文豪欧阳修的称赞,却又因攀附丁谓排挤寇准而被人非议,不论是当世还是后世,对其评价都是颇有争议,毁誉参半。
钱惟演的人生之路充满传奇,只是这种传奇不是向上的逆袭,而是向下的“没落”。虽然这种“没落”并非一败到底,但相比其皇子的身份,也是掉下了枝头的凤凰变成了一只鸡。
《宋史钱惟演列传》记载: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俶之子也,少补牙门将,从俶归朝,为右屯卫将军。【1】“吴越王俶”是钱俶(929年-988年),钱惟演的父亲,公元948-978年在位。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镠孙,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仍为吴越国王。公元988年逝世,谥号忠懿。钱俶归宋时,钱惟演才一岁,虽然贵为皇子,却没有真正享受过皇子的生活,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假如不是有宋一朝,钱惟演或许也是会成为吴越国王的,无奈“假如”不能成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钱惟演是一只掉下枝头的凤凰,但其为官履历仍是夺人眼目的。《宋史钱惟演列传》记载:“改太仆少卿”,“命真秘阁”,“除尚书司封郎中、知制诰,再迁给事中、知审官院”,“大中祥符八年,为翰林学士,坐私谒事罢之”,“寻迁尚书工部侍郎,再为学士、会灵观副使。又坐贡举失实,降给事中。复工部侍郎,擢枢密副使、会灵观使兼太子宾客,更领祥源观。累迁工部尚书”。【2】这一大段的官职名让人看的有些许眼晕目炫,细细品味,会发现钱惟演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当然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当然也没有谁的人生之路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像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伏伏起起,起伏起伏,伏起伏起。
钱惟演的仕途何以会是如此这般的一番曲折?从《宋史钱惟演列传》的记载,大抵是可以分析一二的。一是其有真才实学,并非是那种酒囊饭袋的官后代,这可以解释其“起”的一面;二是急于柄用,阿附希进,遂丧名节,【3】这可以解释其“伏”的一面。
钱惟演的“起”是博学能文辞,【4】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宋史》记载有:《飞白书叙录》一卷,【5】《咸平圣政录》三卷,《金坡遗事》三卷,《钱俶贡奉录》一卷,【6】《钱氏庆系谱》二卷,《家王故事》一卷,【7】《拥旄集》五卷,《伊川集》五卷,【8】《典懿集》三十卷,【9】等。功夫非一日而成,乃日积月累而就。钱惟演也不例外。《宋史钱惟演列传》记载: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10】家中藏书与国家图书馆相等。欧阳修在《归田录》记录了钱惟演在洛阳时经常对下属说的话:“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11】欧阳修因此总结其一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12】
这里还要说到钱惟演的另一个优点:尤喜奖厉后进。【13】钱惟演在洛阳任使相的时候,是很看重优待文士的。欧阳修举进士,擢甲科,调西京(今洛阳)推官,刚好是钱惟演的下属。有一天,欧阳修与一班文士一起登嵩山游玩,到达龙门的时候就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雪中观赏山景,这是何等的惬意,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也,于是这班文士也就有点“乐不思蜀”了。正游玩到性之所致之时,忽然见到有人骑马冒雪渡过伊水而来,原来是钱惟演派来的厨子和歌妓,使者传钱相的口谕说:“登山辛苦,诸位可以在山上多留一阵赏雪,府里公事简易,用不着急忙赶回去。”简直是锦上添花啊!这令欧阳修等人既感动又亲近。钱惟演如此奖厉后进,也是古今罕见之。
钱惟演的“伏”是攀附权贵。现在已无法知道钱惟演攀附权贵的真实想法了,但却可以知道钱惟演攀附权贵的做法——与权贵之族结成姻亲。
钱惟演攀附权贵的第一人是丁谓。初,惟演见丁谓权盛,附之,与为婚。【14】丁谓是何许人也?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人。【15】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王曾: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宋史丁谓列传》评价为: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16】从这段评语中可以看出钱惟演与丁谓有些许相同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文学”性,这大概就是“臭”味相投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然丁谓是算不的好汉的,但往往是奸妄之徒也是有奸妄之徒相帮的。时丁谓与寇准发生了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钱惟演站在了丁谓一边,开始排挤寇准。《宋史丁谓列传》:时寇准为相,尤恶谓,谓媒蘖其过,遂罢准相。【17】“媒蘖”比喻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奸妄之徒就是奸妄之徒,丁谓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构陷寇准。《宋史钱惟演列传》:谓逐寇准,惟演与有力焉。【18】钱惟演站队于丁谓,最终寇准失势(奸臣得势,忠臣失势是常态),被贬到了雷州。有意思的是这还没完,后来有人提议在枢密院内立一块石碑,碑上刻历任枢密直学士的名字以勉励后人。没有想到的是,统计名字时,钱惟演却把寇准的名字删除了,理由是,寇准结交匪人,意图谋反。“出来混准是要还的”。现在已无从知晓时钱惟演是否想到了这个道理,大概是没有想到吧,总之是钱惟演一棒子把寇准打“死”了,同时打“死”的还有钱惟演自己。寇准作为名臣,历史影响是丁呱呱,打“死”了寇准,钱惟演也是收获满满的——在政治方面背上了很大的骂名。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后来丁谓失势获罪,钱惟演害怕惹祸上身,就来了个“猪八戒倒打一耙”,反过来排挤丁谓,以求得自己无罪。能洗脱吗?肯定不能。《宋史钱惟演列传》:宰相冯拯恶其为人,因言:“惟演以妹妻刘美,乃太后姻家,不可与机政,请出之。”【19】这就是报应。大笑三声,为钱惟演的不值,也为钱惟演的活该。故事继续:
丁谓失势,钱惟演随太后刘娥而倒,将丁谓赶出了朝廷,为了表忠心,钱惟演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太后的哥哥刘美,而这也成了钱惟演授之以人的把柄——风评再度下滑。冯拯上位,钱惟演再次被出了朝廷,“发配”到了洛阳,担任西京留守。吃一斩当长一智,这是智者解剖自己之法,讽刺的钱惟演不是一个智者。为了回京,钱惟演开始了疯狂的与皇族接亲:让长子钱暧娶了郭皇后的妹妹,次子钱晦娶了仁宗的表妹郴氏,小女儿钱珊嫁给了仁宗的堂兄赵允迪。如此这般看似固若金汤的姻亲关系,却并没有给钱惟演的仕途买上多全保险。
殁后仍有风波。钱惟演任职洛阳期满后,又先后任职许州通判,武胜节度使,河南府通判,泰宁军节度使等职。期间屡遭弹劾,起起伏伏,四处奔波,最终被贬随州,于景祐元年七月乙巳(1034年9月3日),钱惟演去世,享年五十八岁。钱惟演死后,太常张瑰根据《谥法》“敏而好学称为文,贪而被撤职称为墨”这一条,请赠钱惟演谥号“文墨”。“文墨”二字拆开解释为:“文”字夸他学术造诣很高,“墨”字骂他品格低下。这是以事实为依据,实说而已。然则钱氏家属不服,提起上诉,于是仁宗命章得象等人重新议定,因为钱惟演没有贪污等劣迹,而且晚年忠于职守,有悔过自新、谨慎从事之意,根据《谥法》“追悔前过曰思”这一条,改谥思。庆历五年(1045年),刘、李两太后一起配享真宗,钱惟演之子钱暧提出这是他父亲先前的建议,再次改谥为“文僖”。
“僖”字意为小心谨慎、忧讥畏忌。这或许是对钱惟演最精准的评价了吧!但钱惟演并没有把握“僖”的真谛,只能说是后人强加于他吧。往事越千年,今人探寻钱惟演的足迹,吸取的当是莫以小恶而为之。
注释:
【1】:《宋史》卷三百一十七《钱惟演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40页。
【2】【4】【14】【18】【19】:《宋史》卷三百一十七《钱惟演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41页。
【3】:《宋史》卷三百一十七《钱惟演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52页。
【5】:《宋史》卷二百二《艺文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075页。
【6】:《宋史》卷二百三《艺文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096、5105、5120页。
【7】:《宋史》卷二百四《艺文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151、5167页。
【8】:《宋史》卷二百八《艺文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361、5370页。
【9】【10】【13】:《宋史》卷三百一十七《钱惟演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42页。
【11】【12】:《归田录》,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9版,电子书。
【15】:《宋史》卷二百八十三《丁谓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566页。
【16】:《宋史》卷二百八十三《丁谓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570页。
【17】:《宋史》卷二百八十三《丁谓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568页。
作者简介:田向文,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定居四川省大邑县,成都市作协会员、四川大邑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