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郏县多名执法人员与女村民冲突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再往前,姚安县多名城管与围观市民发生肢体冲突的视频也引发关注。发生的地方不同,但情节却有几分相似,差点让人以为是同一件事。
舆情随即引发地方回应,前者表示会进行全面调查,并依规依纪依法作出相应处理。后者则已辞退涉事城管,并称将根据后续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快速反应处置,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舆情,也给了公众一个交代。
只是,这些执法人员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可能不会就此淡化,因为类似事件三不五时就出现,越界举动也在不断翻新。
执法人员与女村民发生冲突视频画面
不妨先来看这两段视频,粗略来看,一个是执法人员“群攻”一个村民,一个是执法人员“群压”一个市民。总之,都是以多对单的方式,在数量和力量上形成绝对压制,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执法上的“成果”。但由于被压制一方手无寸铁又非十恶不赦,这难免会产生一种被欺压的观感,多少会让人感到不适。
咂摸细节,则更不能让人淡定。比如与村民发生冲突的执法人员,为何面对女子举起的手机就要动手?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他们夺下了她的手机,但无法阻拦更多人的手机,反而在过激举动中被记录被传播,甚至喧宾夺主地把村民“违法占用耕地”的核心问题推到了一边。
再比如与围观市民发生冲突的城管,且不说是否文明执法,明明已经将其按倒在地,为何还要加上那不必要的一脚。从舆情来看,这一脚虽踩在了市民手上,但痛在了大众心上。
本来,执法人员执法是行使必要的权力,但这两个反面案例都说明,有些人把理直气壮演绎成了逾越法规。更值得探究的是,类似暴力执法、过激执法此前曾多次闹上热搜,那些教训足以让人唏嘘,为何这些后来者仍然不知敬畏?
或许,单纯对个案的处置只是治标,而从根本上溯源寻找症结,才能杜绝类似事件再现。梳理来看,基层执法人员犯下的错、闯出的祸,直指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小微权力的放纵。这两个案例之所以让人不满,不是因为大众不支持执法,而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违了法。无论是推搡、抓头发还是踩手,都超出了应有的界限,就如网友所追问的“何至于此”。如此没有节制的暴力行为,暴露出执法过程中的任性而为,是小微权力的放纵,更折射出相关人员在自我定位和认知上存在偏差。
二是法律素养的不足。执法人员本应在规则与责任中捍卫法治秩序,但相关案例的执法人员却堂而皇之地违法违规,足见法律素养的欠缺。正人先正己,只有加强学习,从心底敬畏法纪,在执法中严格遵守流程,方可营造更为和谐的法治氛围。
三是执法方式的粗暴。基层执法难,群众理解度不高,执法冲突较多,这是事实。但如何让违法者敬法畏法,执法过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是关键。简单粗暴地硬碰硬显然跟不上时代,不仅干不成事,还容易干出事,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任何执法行为都可能被传播被围观被审视,这事实上是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人员要学会采用新理念利用新方法,以柔性、理性、人性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
执法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每一个执法人员都需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公器,而非可以随意动用的私器。只有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才能经得起公众的审视、法律的检验。
来源:红星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