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是黑人中医,不是黑中医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1 12:00:00 来源:冰点周刊

是黑人中医,不是黑中医

迪亚拉在朋友郭永建生活的村子。受访者供图

作者 | 郭玉洁

编辑 | 陈卓

迪亚拉医生是个黑人。他个子不高,但手指挺长。这双给数不清的中国人把过脉的手上,一道分界线分开了黄色的手心和黑色的手背。

1984年秋天,他和11位同学从西非的马里共和国出发,经巴黎、印度转机,花了2天辗转抵达北京。当晚,他人生第一次喝了杯“滚烫的热水”。

在之后的39年里,迪亚拉的故事可以这样概括:一个家境优渥、成绩优异的马里医学生来中国求学,从西医转学中医。他花11年,读下了中医的本硕博学位,成为世界上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毕业后,他和一个四川姑娘结婚,陆续在四川几家中医院工作。后来,他辞职,做过无国界医生,服务云南乡村的麻风病人、艾滋病人,又自发做了十年的乡村医生培训,累计培训了三千多名乡村医生。

但这39年又很难用几千字讲完:他几乎走遍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每一个村庄,他的车5年就开了37万公里,在红河州多急转弯的盘山路上,他出过多次车祸。作为医生,他到过1998年长江洪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救灾现场,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抗洪的长江大堤上。2000年初,每次他到红河州的那些“缺医少药”的村子,找他看病的人会排成长队,他会被至少十个人围住,从早“坐诊”到晚——迪亚拉医生来者不拒。

是黑人中医,不是黑中医

2018年,云南省元阳县攀枝花乡,迪亚拉和村民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迪亚拉医生是神秘的。1997年,当在四川读中医博士的他爱上四川姑娘杨梅、想和她结婚时,杨梅父母反对说,“谁知道他在马里有没有结过婚?”人们对他的祖国马里共和国的了解,远不及他对中国的。这种差异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益加深。现在,迪亚拉熟悉的方言比很多中国人都多,包括北京话、粤语、四川话、云南话,一些哈尼语和藏语。以至于,他流畅的普通话夹杂一丝“四不像”的怪异,不管在南方北方,听者总说他的口音来自异乡。

迪亚拉医生似乎生来会成为一个医生。他生于医生世家,很小的时候,就住在父亲做院长的医院院子里,经常旁观父亲看病。从父亲那,他很早熟悉了希波拉底誓言,“无论至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明白从医要“爱他人如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病人身上那些伤痛”。

迪亚拉说医生服务的是“众生”,不是中国人或马里人,他形容自己是“地球村的村医”,作为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治好眼前的病人,无论对方来自哪里。

关于人生中的一些重大转折,很多时候他用“缘分”“直觉”来解释。例如,起初他有去前苏联的留学机会,但他放弃了,后来又赶上了来中国的项目,所以来了中国;到中国之初他在北京学习普外科,但他觉得普外科当时给留学生设置的课程太简单——他是以全省第一从马里的医学院毕业的——于是转学中医。很小的时候,他就见过中国医疗队在父亲的医院给病人针灸;做无国界医生,是失业时恰好在路上碰到老同学,同学正在为无国界医生项目寻找医疗官;做乡村医生培训,是因为做无国界医生时发现一些乡村医生基础太差,他觉得不得不做;而后来救助的许多病人,则是顺着和他保持联系的学生们,出现在他面前。就像迪亚拉自己所说,他做这些并非有意为之,只是“一件事引发另外一件事”,“刚好见到了”。

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本科时,班上还有几个外国人,但学中医需要读医古文,没多久,其他人就走了,只有一位同学坚持到毕业,但没再读中医硕士。

迪亚拉硕士毕业时,马里的教育部门不愿意再资助他读书,认为他该回国工作了,他却觉得自己还没学透,靠着家里的接济、在医院值夜班赚来的加班费自费读了下来。他没和家里人说过教育部门停止资助的事,最困难的时候,全身上下只剩下五块钱,连饭也吃不上。这时候,马里突然打给他一笔过去的奖学金“欠款”,他幸运渡过了难关。

他刚工作时,见他是外国人,没有一个病人找他看病,隔壁诊室排着长龙。他在第四天有了第一个病人,病人从他诊室跑出来质问前台:“我不是挂的中医吗,怎么是个黑黢黢的人?”迪亚拉挽留她:没有效果,我不收一分钱。

后来,他的病人越来越多。但又面临另一重矛盾,病人多,奖金却少,有一次,拿到的奖金只有另一位同事的四十分之一。院长多次来找他谈话,说他给病人开药太少。第三次来找他,他辞职了,开病人不需要的药,违背他的价值观。

失业后,迪亚拉医生通过无国界医生项目进入云南乡村。待了十几年,很多的边界在这里渐渐消弭。2000年初,云南一些乡村经济条件差,西药和医疗器械匮乏,迪亚拉带着人就地找草药,教当地人用中医就地取材来治病。在一个村子,他搜寻几百种草药,可治疗当地七十多种常见疾病,这些经验被他编成了小册子。

在乡村医生培训班,他则更多地教基础的西医知识,从人体构造讲起,教医生们外伤缝合、打针,降低输液率。有时他会被村民围观,有人怀疑过他是否有“特殊目的”。但也有村民以为他只是来自高原的某个少数民族。不少人问他,中国人的体质和马里人有什么不同吗?他总说,人类的身体都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随环境产生了不同特征。后来,根据少数民族习俗,甚至不少村民拜他做“义父”。

迪亚拉医生要与村民顽强的习惯习俗斗争。在一个村子,居民世代住在只有狭小窗户的黑暗房间,人畜共处,极不卫生。但长期习惯很难改变,当地政府请迪亚拉来帮忙劝说。迪亚拉对村民开玩笑: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来你家吗?进来你们就看不见我了。

2000年初,迪亚拉医生来到云南的麻风病村时,这些村子已与外界隔绝二十多年。即使做伤口清理时,迪亚拉也从不戴口罩、手套,怕刺痛麻风病人本就敏感的神经,加重当地对麻风病人的歧视。麻风病损伤神经,有病人下肢腐烂,为防止虫鼠啃咬,用塑料布缠了一圈又一圈。有一次,迪亚拉把一位70多岁老妇小腿上的塑料布解开,用手清洗、消毒,身边随行的人闻到气味都散开,跑到远处。他曾见过一个患有艾滋病的男孩被关在猪圈里。他们和防疫站站长做了思想工作,最终把男孩背了出来。迪亚拉以这个故事为原型,排演了一部话剧,请当地的艾滋病感染者做演员,在广场上演出。

另一个地方,村民靠山泉水生活。在水源处,牛和人共饮一处水,水里有牛粪,涨水时颜色污浊,而旱季村民又缺水喝。迪亚拉想了很多办法改变他们的饮水习惯,收效甚微。后来,他把他们喝水的照片做成幻灯片,拉一个大幕,当成电影给大家放。因为没看过电影,村里人几乎都来了,看到上面的自己,捂着嘴笑。迪亚拉逐渐把污水的照片放出来,村民的表情逐渐开始变。他们就这样被迪亚拉潜移默化地改变,后来,迪亚拉在这里建了储水和净水设施,村子有了稳定、清洁的水源。

有一天,迪亚拉培训过的乡村医生来找他,告诉他村里有个孩子的脸被某种虫子叮咬,从鼻子到上颚,开始变黑、腐烂。迪亚拉没见过这种病,他联系专家,帮他免费做手术。但孩子的家长不愿参与,迪亚拉尝试了三次也没成功。其中有一次,他终于说服孩子父亲带着孩子来昆明,安排好了车来接,但父亲在车抵达昆明前下车,孩子自己来到昆明,走丢了。

准备做手术的医生没等来患者。迪亚拉后来通过派出所,在收容所找到了那个男孩。手术最终也没做成功。迪亚拉曾把这个男孩带回家,把自己年幼的儿子吓哭了。迪亚拉的儿子总跟着他下乡,尝尽了奔波之苦,后来他说,长大了坚决不做医生。

迪亚拉医生性格中有完全相反的两面。一方面是软的。同学李勇记得,大学期间的迪亚拉善良单纯,“对于中国的一些人情世故和社会阴暗面不了解”,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帮别人,也曾被人赖上,被骗吃骗喝,“吃了亏他也不知道,我和他讲了他才明白。”

一方面是硬的。迪亚拉的农民朋友郭永建说他是“工作狂”,有时候去下乡,回不到宾馆了,他会搭帐篷睡在野外,随便吃点方便面。参加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迪亚拉的印象是,非常守时。杨梅说,迪亚拉发现话费收费不合理,都会和通信公司打电话,把费用明细搞清。他们刚认识时,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迪亚拉看到下面有人抬着没开锁的自行车走,就要下车去抓小偷。

做乡村医生培训时,迪亚拉筹款,包揽了所有村医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提供工作服、药品和书籍,他怕不提供路费人家不肯来。学员是要靠地方政府组织参与的。培训采取封闭式管理,课程安排很满,每周都要考试,不及格还要补考,学生压力很大。学员整体基础差,很多不会说汉话,有的连字也认不全。有的学员已经做了10年村医,但是在迪亚拉的培训上,才从“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教学中,了解了人体结构原来是这么复杂。

在云南,迪亚拉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一同出去吃饭,最多只能点与人数相等的菜加一个汤。他也会站在餐厅里监督学员不要倒掉剩饭。即使是现在,他的眼睛总会注意到人走了却还没熄灭的灯。

曾有人议论,这是因为他是非洲来的,没过过好日子。实际上,迪亚拉说,在马里,1970年他们家就拥有一辆路虎汽车。郭永建这样理解他对节约的追求,“把钱省下来,用在该用的地方,使每一分钱都没罪过。”

有一次,他们俩花了一头牛的价钱请人吃饭,客人没吃几口就走了,他们和服务员打招呼,说不要倒掉饭菜,他们从前门送走客人,又从后门偷偷回去,把饭菜打包,带回去给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厨师和学员。

妻子杨梅觉得他把耐心更多给了病人、学生,在乡村医生培训班上,很多学员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是有人突然端来大蛋糕,给当月生日的人集体庆祝的那一天。当时,迪亚拉出主意,欲扬先抑,先作势要批评他们,让几个人站到台前,最后端来蛋糕,给他们一个惊喜。不少学员哭了。乡村医生马财宝说,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过生日。

而杨梅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生日,自己提了,迪亚拉才去买了个礼物。在聚会场合,总有人找他现场看病,迪亚拉也不拒绝,有一次杨梅本来和他挨着坐,后来被挤到了一边。

是黑人中医,不是黑中医

乡村医生培训班上,迪亚拉组织给当月生日的学生集体庆祝。受访者供图

迪亚拉不喜欢拿世俗的标准和人比。结婚时,他找了很多人力三轮车,铺上红布、装扮得很漂亮去接亲。“别人都是豪车,那个豪车有什么意义?我们要和别人不一样。”做乡村医生培训的几年,他们从成都搬到云南省蒙自市,当时那里的街道上只有一个红绿灯。他们在那度过了经济最困难的几年。杨梅说,一度吃饭的钱都紧张。

迪亚拉和杨梅有两个孩子。儿子两岁时就随父母去了蒙自。在幼儿园,儿子总是哭着不想上学,后来杨梅才知道,因为肤色,他在学校受到了同学区别对待。但儿子不会表达,总是哭。女儿读幼儿园时,被同学说过“皮肤黑”,还有同学家长说她,“在妈妈肚子里就被太阳晒黑了”。杨梅觉得难过,给孩子讲,“所有皮肤的人都是上帝造的。”“哪怕你皮肤不一样,你还是人啊。”后来,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去昆明读国际小学。女儿读书时,要拿一万多元的学费,他们拿不出,迪亚拉找了一些翻译的活赚钱,每晚坐在桌前翻译到很晚。

郭永建说,迪亚拉在乡村面对病人的时候,活泼、幽默,爱开玩笑,但面对大人物——包括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电视主持人,却总是像个腼腆的小姑娘。为了做公益,他要四处找钱,维系各种社会关系。他有时候会和自己帮助的人说,“你们是小乞丐,我是大乞丐。”那些饭局上,他的话不多。他几乎滴酒不沾,有一次为了敬酒喝了3小盅白酒,晚上给郭永建打电话,说“老郭,我摸不到墙了”。

是黑人中医,不是黑中医

2004年8月,红河卫校实验室,迪亚拉和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虽然分属南北半球,但马里和红河的纬度接近,常见的动植物相似。哈尼族有种传统食物叫哈尼豆丝,制作方法、味道和马里人的一种食物几乎一模一样。看到这些的时候,迪亚拉会想到家乡。杨梅只随丈夫回过一次马里。但因只是短暂停留,且语言不通,和当地人的交流维持在表面。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城市临近尼日尔河,她吃到了好吃的罗非鱼。在那里,她才明白迪亚拉为什么不喜欢把肉切成肉丝、肉片的川菜做法,因为在马里,人们吃肉都是大块大块的。

“迪亚拉”只是Diarra Boubacar 20岁时才有的名字,他的母语是法语,也会英语、西班牙语。1984年,中国的留学生接待人员听了他的名字后,写下这个音译名,从此这成为他在所有场合的中文名。云南红河的乡村医生们熟悉“迪亚拉医生”的故事,但对那个叫Diarra Boubacar的人,那个有一千多万人口、盛产黄金和芒果的西非小国,他们知之甚少。

1985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勇第一次见到他,他着一身华贵的马里传统服饰,给李勇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迪亚拉因获得第七届中国慈善奖,被邀请至中南海,工作人员通知他要“穿正装”。

“我说什么是正装?我觉得正装应该一是有民族特色的,二是很有意义的东西。”最后,迪亚拉穿着云南少数民族村民给他做的马褂,出现在中南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四川,遍地都是黑人老中医
...小楷,恐怕你看不清,用的三号字。”四川某医院的中医迪亚拉,是我国首位外籍针灸学博士、博士后,年近花甲的他,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一个医生家庭。从1984年来到中国后,开始潜心研
2023-03-04 13:56:00
全球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四川南部县义诊 患者合影竖大拇指
...患者诊疗的是全球首位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名字迪亚拉,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他扎根我国学习研究中医已经30余年时间,并且长期热衷于公益及中非友谊事业。在全国第60个“学雷锋
2023-03-09 07:39:00
...播放打破误解与偏见,中医教育一直在路上。来自马里的迪亚拉,作为首位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医生,曾经也因为放弃西医转学中医遭遇多种偏见。但多年来,迪亚拉凭借自己的出色的职业水平
2025-02-06 21:24:00
马里教练:易卜拉欣-迪亚拉让我想起里瓦尔多,他和巴萨很配
12月25日讯为了解易卜拉欣-迪亚拉的更多信息,《每日体育报》采访了马里U20队的教练苏迈拉-库利巴利。注:易卜拉欣-迪亚拉现年18岁,他是马里夺得2023年U17世青赛季军的绝
2024-12-25 13:47:00
...里传统医药学院院长萨诺戈女士、马里鲁班工坊中方主任迪亚拉博士、中非友好联盟对外联络处秘书长卡尔先生等一行6人应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红星职
2024-03-13 05:24:00
巴萨即将签下马里U17队长伊布拉希姆-迪亚拉
...记者AlbertRogé报道,巴萨即将签下马里U17队长伊布拉希姆-迪亚拉。该记者表示,巴萨几乎已经敲定了16岁伊布拉希姆-迪亚拉的签约
2023-11-14 01:06:00
马里首都一宪兵学校及机场遇袭 已致超70人死亡
...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马里陆军总司令奥马尔·迪亚拉事发后视察了遇袭的宪兵学校,并称局面已得到控制,清剿行动仍在继续。不少马里民众心有余悸,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有民
2024-09-21 14:28:00
马里主帅:比苏马和穆萨患上了疟疾,西非人对此都习惯了
...时透露,马里队内的两名球员比苏马(热刺)和和穆萨-迪亚拉(图卢兹)患上了疟疾,并表示西非人对此都习惯了。切勒说:"比苏马、穆萨做了血液检查,情况并不严重,因为出生在西非的人已
2024-02-04 12:46:00
马竞主场迎战加的斯比赛即将打响,赛前首发出炉
...热-梅雷、5-姆巴耶、21-阿扎门迪亚、20-卡塞伦、12-尤巴-迪亚拉、4-阿尔卡拉斯、10-波贡达、8-亚历克斯
2023-05-04 09: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猴子闯进小区“飞檐走壁”6天未被捕获 物业回应:猴子暂未伤人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只“猴哥”不请自来,到访南宁市龙光玖誉城珺城小区。10月19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该小区物业获悉
2025-10-19 16:49:00
“我爸爸爱在楼道抽烟,还乱扔烟头,你们能不能批评他?”10月18日,荔竹社区举办亲子手工活动时,5岁男孩阳阳向网格员“举报”自己的爸爸
2025-10-19 17:08:00
“开路先锋杯”全国演讲邀请赛在合肥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合肥10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王磊)今天,“开路先锋杯”全国演讲邀请赛在安徽合肥落幕。以“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2025-10-19 18:20:00
十堰成功避险8起地质灾害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伟 通讯员 杨占鳌)持续性降雨天气,易引发地质灾害。十堰因地制宜全面施策,全力筑牢地质灾害防控“安全线”
2025-10-19 19:21:00
唐山市路南区:数字应用成果亮相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王育民)区域综合服务平台、钢铁智能社区、24小时应急响应专家AI安服数字员工安小龙、AI智能印章……10月17日至19日
2025-10-19 19:56:00
八旬老太出行遇困难,热心车长援手巧安排
大江新闻讯(通讯员:支翔)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为了领略这秋日的美景,乘车出门旅行的游客依旧热度不减……铁路部门在各方面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2025-10-19 21:08:00
“一双鞋”的传奇
鲁网10月19日讯聚焦产业创新引领,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10月18日,中国安防功能鞋高质量发展峰会暨海宇股份创业“四十华章·启航新征程”庆典活动在潍坊市高密市海宇股份有限公司举办
2025-10-19 20:38:00
“美丽中国万里行”(泰山站):艺术名家齐聚泰安共赴自然美育之约
通讯员 程珍媛 10月18日下午两点,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万里行”自然教育音乐舞蹈大师课在泰山景区天外村广场温情开讲
2025-10-19 20:17:00
孩子上了小学,全职妈妈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却屡次求职碰壁。网格员得知后,主动帮忙留意周边招聘信息。10月18日,这位居民与一家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2025-10-19 17:08:00
旗开得胜!U17女足世界杯中国队首战5∶0大胜挪威队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2025年国际足联17岁以下女足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较量在中国队和挪威队之间展开。陈睿琳直接任意球破门首开记录
2025-10-19 06:15:00
“入住时每户都交了10800元,开发商说是用来通天然气和统一安装壁挂锅炉采暖。如今不仅壁挂锅炉没见到,连天然气管道都还没影
2025-10-18 08:11: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
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10月13日,梁小宏(左二)在实验室与同事们探讨产品研发计划
2025-10-18 08:33:00
10月17日,河北正定。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机器人堪称最强打工人,热舞后倒头就睡,原来它们也知道累,这躺平姿势真标准。
2025-10-18 08:35:00
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符号,能既跨越山海影响全球,又穿透千年适配现代,更在科技浪潮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资源?答案藏在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的黛瓦粉墙间
2025-10-18 08:48:00
【亮点】注入强劲政策动能●我市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最高奖补额度高达3000万元●提供“资金+政策+场景”三重保障
2025-10-18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