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伏羲流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10:1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王重扬

六月,天蓝水碧,夏意正浓,绿荫中的龙城天水更显美丽。6月2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在此,共同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公祭伏羲大典。

伏羲流淌

在天水,伏羲大典已经成功举办了31年。每一次,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都盛满了华夏后裔虔诚恭敬的目光。伏羲是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几千年前,那时的大地还一片莽苍,在丛林里,人和野兽混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族群们形成一个大家庭,竭尽所能地在各种危险中求生存。白天,男人们手持木石做成的武器,去外面打猎,女人们则哺育幼儿、看守山洞。夜晚,人们围着火堆,取暖、烤食。周而复始。

幼儿中,一个男孩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传说,他的母亲踩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很快就怀孕,整整十四年后才生下他。后人称他为伏羲。少年时代的伏羲,就表现出惊人的好奇心和思辨能力,山洞里跳跃的火焰、深涧里幽幽的碧水、长天上飘浮变幻的云霞、大雨中撕裂长空的闪电、奇特的兽角、华丽的飞禽,都让他震撼、惊讶、好奇,大地上万千事物,无时无刻不在他的意识里描绘着复杂的图景。从小,他就跟随族里的长辈们一起外出,去打猎、捕鱼,去征战、搏击,强健体魄,增长见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成长和转变。那时的人类,还没有职业、工种、职称、学位的区分,每个人都是一个全能的战士,外出则与野兽搏斗,与异族搏杀。回到部落,就要耕种、捕鱼、缝衣,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

那是个充满风险挑战,也多创造发明的时代,钻木取火、结绳为网、磨骨为针、结绳记事,任何划时代的标志,都是他们在与自然万物长期交往中发现的窍门,极大地改善着部落的生存状态。善利万物,是伏羲和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体悟出来的重要法则。木头可作长矛,石头能成利器,水养万物,火能取暖,甚至连凶猛的野兽,也能经过长期的驯化成为可以饲养繁殖的家畜。天地间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机智勇敢的先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奇迹。

伏羲流淌

伏羲就是在一次次发现、一次次带着族人走出危机中,成长为一位部落首领的。但他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一切,天地间那些难以参详的奥秘,始终迷惑着他、吸引着他,也折磨着他。每日处理完部族事务,他都会独自行走,在原野上、在高山上、在流水旁,在星辰下、在霞光中,他以风为姓,也如风般不肯停息,总在追寻和探究。

卦台山是他常去的一处山冈,不高,却处于群峰中心,环顾一周,可见四面八方的峰峦。渭水弯曲越过山下,在一片原野里远去。日出,日落;风起,风止;云聚,云散;雨泻,雨霁;雷动,雷静;电闪,电逝。

大自然中,这些生生灭灭,来来去去的元素,凌乱地降落,来得突然,去得急促,难以捉摸,无法表述,既神奇又虚幻。伏羲坐在冈前,以石为笔,画下一道道短线。某日风起,某日雨落,某日雷响,某日电闪。短线或连或断,不同的搭配,代表着不同的现象、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联系。

伏羲忽然眼前一亮,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或许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记录,甚至能推算出一些自然现象,有些非常灵验。他一次次地推演,确定了自己这个发现的正确性,他欢呼着,奔跑着,向族人们讲述和解释自己的方法。

虽然只有极少数有智慧的族人能领略他的意思,但他也很欣喜。这些符号被传承下来,后人称之为:八卦。伏羲画卦,也就成了历代史学家认为开启华夏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一画开天”,八卦所蕴含的阴阳两仪学说,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开端,影响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

当然,画八卦和用八卦,都是一个长期探索和论证的过程。就像制造一个造型精美、图案好看的陶器一样,需要很多人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过程,才能逐步完善。伏羲拿着一个陶器,将它放在河水里,器口躺在水面上,缓慢喝水,树立了起来,直直漂浮在了河里。这是他和族人最新的发明,只要陶器足够匀称和对称,就能自己完成取水。

伏羲流淌

这是神奇的,神奇的源泉是自然之理,顺之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伏羲总是在创造神奇的东西,他看到蜘蛛编网捕虫而受到启发,用绳索编织细密的网子。带到山林,能够围捕野兽,带回后驯养;撒进河里,可以很轻易地打捞起个头很大的鱼。以往,只有身手很快的族人才能用木叉叉到鱼,但那需要耐心和运气。渔网的发明,让族里的老少都能吃到鲜美的鱼肉,身体更加强壮。

他还发明了两种乐器,叫琴和瑟。弹奏起来清越动人,这让族人们惊奇而欣喜,听着乐音,他们更能获得一种神奇的宁静和安详,这在远古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享受。他的发明还有很多,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更多的还是结合了族人共同的智慧。

物质和文明的发达,导致的直接问题,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资源的匮乏,因为大量的消耗,就连野兽和树木都越来越稀少。以往他们觉得很广阔的土地,已经不足以再负担数量众多的族人们生存了。很快,他召开会议,决定带着大部分族人离开,离开大地湾、葫芦河,离开他们出生和生活了多年的成纪地区,去开拓新的家园。他们顺着河流,迎着日出的方向,向东迁徙,他们且行且住,不断探索,人口也不断繁衍增长。因为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一套成熟的生产生活体系,他的部族人丁兴旺、物产丰富,成为大地上强盛的力量。

伏羲流淌

向东,他们越过泾渭,向着黄河、大海而去。向南,他们翻过秦岭,直朝巴蜀、云贵而去。伏羲族人如一树蒲公英,乘着时光的劲风,落地开花,成熟后又乘风而起,继续前行,终于在神州大地上种满了文明的丛林。远行是艰辛的,但他们不怕,他们知道,只有远行,才能绘完文明的巨幅版图。是远行,也是远征。他们一次次地与其他部落狭路相逢,文化和武力的一次次碰撞和较量,让多种力量完成了争鸣与交融。最终,四处的部落们都认可了伏羲氏,心甘情愿地归附这个富有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势力。伏羲接纳他们,视他们平等于自身,尽可能地包容他们的习性、文化、图腾、语言,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使用一种最新的、包含各部族崇拜的图腾——龙图腾。

如今,每到一处,看到大地上忙碌工作的身影,我都有种幻觉,那是先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在耕作、捕猎。问候他们,他们抬头微笑。那笑容里有憨厚,有淳朴,有温暖,熟悉而亲切,那是一张张积淀了千万年的笑容,那些千万年来沉淀的肤色和皱纹,那些千万年来凝聚的瞳孔和神情,有独特的熟悉和温度,我感受得到。他们手里的麦穗、禾苗,也都生长了千万年,都传承自伏羲那个年代。

伏羲和族人们,早已在多年的迁徙中,留下了无数的村落,繁衍、壮大,祸乱、消损,周而复始,直到如今高度的繁荣。如河流般,人们行走、迁徙,有时候汹涌,有时候平静,却一直都不断流淌。就像河流和血液一样,族人的流淌也是必要的,只有流淌,那些远古以来,人们发掘和创造的东西才能不失传、不丢弃。八卦、琴瑟、书契、网罟、历法、嫁娶、服饰……这些珍贵的养分,都在流淌中成为文化大洋中闪亮的波涛,随意舀一瓢,都能品味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中国第一个懂得用火的王,也是农业文明的发明者
...用来松土,这件T.具可以看做是犁的前身。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态,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
2023-06-26 13:29:00
...明巢居有关,而被视为巢湖人。它与同时出现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一样,虽均出自后人虚拟,但也表明了汉族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光荣历史进程。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庄周说,
2024-06-07 06:09:00
程姓源自风姓为重黎后
...祖程姓主要源自风姓,又为重黎后。追其祖源首先为太昊伏羲之后的少昊。伏羲风姓,即以凤鸟为图腾,古代凤即风。少昊继太昊之后,亦以凤鸟为图腾,为风姓。少昊为黄帝子(或言黄帝婿),颛
2024-05-23 09:55:00
这个神秘家族默默领导华夏万余年之久,是三皇之首
...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是华夏之根。华胥氏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
2023-01-05 20:44:00
中国四大远古“帝王”: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是传说中几个远古“帝王”,是古代人们根据对原始社会情景的推测而出的一此假相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所谓“构木为巢”,是指原始人用树枝架着像鸟巢般的
2024-09-02 14:23:00
我国的伏羲女娲图中,手中拿着曲尺和圆规有什么寓意?
...印度各种神佛,当然了还有我国的一些神话,像远一点的伏羲女娲,近一点的玉皇大帝、王母,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神仙,这些在很久之前便已问世,在汉代出土的一些画像中,我们经常看见伏羲女娲
2023-05-14 10:00:00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
2023-04-16 21:29:00
因宗教信仰而爱狗的民族: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
...此在许多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狗享有特殊的地位。藏族人家常在门口悬挂彩色经幡,为家中的犬只祈福,相信它们能够驱邪避灾,守护家人平安。###蒙古族:草原上的忠诚伙伴蒙古族人民生
2025-01-04 17:09:00
清朝为什么不剃光头发而是留下一条辫子
...定也是有差异的。于是这就导致了清朝成立之后,很多汉族人就被迫改变了发型以及服饰,这种改变是伴随着流血与冲突的。就那么清朝时期为什么要颁布剃发令呢?为何要把头发剃掉只留下一条辫
2023-05-06 06: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