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王信) 10月10日,记者从遵义市举行的主题为“遵义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遵义市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抢抓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机遇,严格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赋予的使命任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做好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农村提质发展,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争资金争项目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以来,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3401万元,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化”建设等落实项目538个,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遵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22年起到2025年,市级财政每年补助务川自治县、道真自治县各500万元,补助每个民族乡40万元,用于民族事业,切实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落实支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政策,积极组织申报年均500余万元中央财政贴息补助资金,成功撬动超过20亿元的银行资金支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发展。
切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示范创建,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村寨、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进商圈等“八+N”示范创建,遵义市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命名,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单位801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计划,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余万册,张贴、绘制、播放有关民族工作的宣传标语2万余条。表扬一批模范,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遵义会议纪念馆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道真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岚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22年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通报表扬了自2018年以来全市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24个模范集体和80名模范个人,进一步提升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标准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遵义市民族特色村寨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命名97个,其中国家级命名15个、省级命名82个。遵义市在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按照“村寨风貌民族化、人居环境现代化、文化保护连片化、发展方式差异化”的具体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农旅游融合发展,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争取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8332万元重点支持了20个民族特色村寨,落实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特色民居改造、旅游基础配套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45个项目。
创新思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打造“六化社区”探索城市民族工作路径。围绕“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治共享”目标,以城市社区为单位,以组织体系化、阵地功能化、平台智慧化、管理网格化、治理联动化、服务便民化为抓手,构建组织共建、多元共治、资源共享和有机衔接、功能优化、服务高效的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城市民族工作新路。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以“四帮服务促进五共社区建设”为抓手,对遵义市225个易地扶贫搬迁移安置点同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按照教育、管理、引导、服务“四位一体”的要求,让3.5万易地扶贫搬迁少数民族群众尽快适应城镇社区生活,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主创:王信
一审:余从源
二审:余旭 姚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