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5-03-18 13:20:00 来源:锋行天下

就在前几天,日本陆上自卫队发生了一起离奇事故。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发生事故的陆上自卫队松本驻屯地

当地时间3月13日下午6时45分,日本陆上自卫队第12旅团在进行“游骑兵训练”的索降训练过程中,一名机枪手携带的机枪从15米高处意外滑落,正好砸到了地面上安全员的胸口,送医后很快宣告死亡。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遇难者为陆自第12旅团(左)第13联队(右)的一名2等陆曹(军曹/中士)

自从机枪诞生以来,这种恐怖的武器在战场上收割了多少士兵的生命已经不计其数了,不可能再去考证谁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机关枪打死的人。不过军武菌估计,这位倒大霉的安全员恐怕是第一个被从天而降的机枪砸死的人!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差不多就是这种效果……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虽然没有现场视频,陆上自卫队公布的信息也只是只言片语,但从这些说法之中,我们还是能够分析出不少信息的。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陆上自卫队装备的米尼米机枪

首先,根据自卫队公布的信息,事故发生时,掉落的机枪是一挺5.56毫米米尼米机枪,这也是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力轻机枪。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日本制造的米尼米机枪

米尼米机枪是比利时FN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5.56毫米小口径轻机枪,被20多个国家采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M249轻机枪。日本自卫队也在1993年引进了这种机枪,命名为“5.56毫米机关枪MINIMI”,由日本住友重工负责生产。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2023年,由于米尼米机枪的性能已经落后,日本自卫队从比利时引进了新型的米尼米MK3轻机枪,米尼米MK3的结构和原型与老款基本一致,但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性能得到了提升。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日本引进的米尼米MK3机枪

不过,由于住友重工在2013年被曝光出通过数据造假,长期向陆上自卫队提供不合格的机枪,日本也放弃了引进新机枪生产线的想法,改为直接进口整枪,命名为“5.56毫米机关枪MINIMI(B)”。不过,这种新机枪还没有大规模换装,此次事件中掉落的应该还是老式的米尼米机枪。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作为一种弹链供弹的轻机枪,米尼米机枪长约一米,重量达到了7公斤。这个重量比一般的哑铃还要沉上一些,从15米的高空掉落,砸死一个人简直绰绰有余。更要命的是,这挺机枪直接砸到了死者的左胸口,估计心脏都给砸烂了。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这就带来了第一个疑问:这机枪是怎么掉下来的?

原因不外乎两种:要么是枪背带从机枪手的肩上滑落,要么就是背带脱扣甚至直接断掉导致机枪滑落的。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先说第一种。自从枪械诞生以来,枪背带就是长身管火器的重要配件,能够极大方便射手携带武器。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枪背带种类异常丰富,原理和携行方式也各不相同。

而日本陆上自卫队采用的米尼米机枪作为一种上世纪70年代设计的轻机枪,采取了比较传统的两点式背带固定方式——在枪托和护木前端设置两个钢制背带环。射手既能单肩背负机枪,方便快速出枪和行进间射击,也能将机枪稳固的斜背在背上,这也是军用枪械主流的背带设计。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如果机枪手使用了单肩背负机枪的方式,虽然提高了出枪速度,但在索降等任务过程中,机枪就有从肩膀上滑落的风险。陆上自卫队的操典也规定,机枪手在索降过程中,必须要斜背着机枪,防止武器意外滑落。

作为有资格参加“游骑兵”训练的精锐士兵,背错机枪这种低级错误恐怕是不应该犯的。事实上,日本媒体也很快公布了进一步的信息:事发时,机枪枪口部分的背带意外脱落,这才导致了机枪的滑落。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那么问题又来了:究竟是枪的问题,还是背带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米尼米机枪的背带环设计。

作为欧洲老牌的枪械大厂,FN公司对米尼米机枪的背带设计突出一个简单实用。枪托上方设置有一个钢制后背带环,护木前方的钢制隔热屏则打了一个圆孔充当背带环使用。两个背带环都是钢制材料,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复杂结构。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图中可以看到米尼米机枪的背带扣

虽然住友集团生产的米尼米机枪被曝光出存在质量问题,但在背带环这一点上,实在没什么偷工减料的空间。如果不是故意大力破坏,军武菌很难想象这两个结构会有什么损坏。

既然枪没有问题,问题恐怕就出在背带上了。

事实上,日本自卫队没有从国外采购,也没有使用步枪的背带,而是为米尼米机枪专门研发了专用的枪背带。这一点其实是比较合理的,毕竟机枪比步枪重得多,使用步枪背带可能会产生脱落损坏的风险。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日本军迷复制的米尼米机枪背带

在结构上,这种背带采用帆布为主体,两端设有俗称“HK扣”的钢制挂钩,这也是枪带上常见的挂钩设计。理论上来说,每个HK扣能够承担几十千克的的负重,承担一挺机枪绰绰有余。而且相比标准的HK扣,日本米尼米机枪的背带扣还要更加厚重,理论上也会更坚固。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普通的HK扣(左)和日本米尼米机枪专用背带扣(右)

不过,HK扣的锁扣部分是用薄钢板+销钉固定,弹簧控制开合的设计。这种结构如果遭到外力压迫,的确有可能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导致背带脱扣。而且,即使采用钢结构,挂钩部分也会随着长期使用的拉力导致变形和破损。考虑到这些机枪和背带可能已经服役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以上,这种损坏完全有可能发生。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其实FN公司给米尼米机枪标配的就是这种HK扣背带

事实上,很多枪械使用者都表示,HK扣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受力缓慢变形,最终损坏导致枪械掉落。最重要的是,军武菌找到了一名前美国陆军M249机枪手的亲身体验,他曾经使用HK扣背带携带自己的M249机枪,而HK扣在此期间发生了多次损坏,导致他不得不经常更换背带扣。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美国枪械爱好者对HK扣背带的讨论,其中一名网友曾是美军的M249射手

显然,即使日本的米尼米机枪背带扣经过了增强设计,但依旧没有摆脱HK扣会随着使用变形损坏的缺陷。如果放在步枪上可能还好,但用于沉重的机枪,依旧可能造成损坏。这次事故中掉落的机枪,八成就是因为背带长期使用,导致了损坏脱落。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而且,在事发时,这些士兵正在滑降塔进行滑降训练,而死者就是滑降训练中的安全员。从陆上自卫队此前的训练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安全员可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正好站在学员的下方。如果发现学员无法控制索降的速度,就要立即拉紧绳索,从而控制登山扣下滑的速度,防止学员摔下来。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被砸死的就是站在下面这种安全员

换句话说,死者的站位正好就在学员的正下方,在这样的环境下,掉下来点什么东西都可能把安全员砸成重伤。这可不是单纯的倒霉,而是一种显著的安全隐患了。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说到这里,看起来事情已经真相大白了。不过在最后,这起事件还有一些隐藏的细节。

首先,何为“游骑兵训练”?大家只听过美国有个第75游骑兵团,可从来没听过日本也有啊?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游骑兵

事实上,日本陆上自卫队这个“游骑兵训练”的确模仿自美国,准确的说,是模仿自美军的“游骑兵学校”。

游骑兵学校是美国陆军的一个培训机构,专门面向全军的精英士兵和军官开放。在这里进行61天的培训后,学员们就有资格在自己的军服上佩戴游骑兵的徽章,而只有30%的学员能够通过这里的全部考验。游骑兵学校和著名的第75游骑兵团并没有隶属关系,不过,第75游骑兵团的全部军官和士官全部都是毕业于游骑兵学校的精英。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参加美军游骑兵学校训练的学员

陆上自卫队的“游骑兵训练”采用了和美军相似的模式和训练科目,向自卫队各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经过特种作战训练的精英步兵。这些训练科目包括渗透、侦查、机降、游击和反游击、领导力培训等等。通过培训的士兵被允许佩戴游骑兵的徽章。游骑兵训练被视为陆上自卫队最艰苦的训练之一,全军只有8%的士兵通过了这一训练。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日本自卫队的游骑兵徽章

而近些年来,日本也在筹备模仿美国第75游骑兵团的模式,建立“游骑兵部队”,例如第1水陆机动联队就是一支大部分由“游骑兵”组成的轻步兵部队,超过70%的成员都拥有游骑兵资格,还设有专门的“游骑兵小队”,是日本两栖作战部队的核心。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第1水陆机动联队是陆上自卫队的精锐部队

其次,被砸死的这个安全员,为啥41岁了还是个中士?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死者是41岁的2等陆曹(中士)小林真

其实,这是近些年来日本自卫队面临的主要问题——老龄化。

目前,日本自卫队面临极为巨大的征兵困难,不仅绝大多数年轻人根本不想当兵,整个社会的老龄化也导致适龄人口的缩减。1994年,日本的适龄兵役人口还有1700万,到了2018年就只剩下了1000万。因此在2018年,日本自卫队就把26岁的服役上线上调到了32岁。

32岁的新兵,放在其他国家,谁敢相信啊?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为了吸引年轻人当兵,自卫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自卫队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调查,2017年,日本自卫队40岁以上的成员占比超过了37%,而美军的这一数据仅为9%。如今的自卫队,随处都能见到头发花白的老军曹,甚至有50多岁还在当兵的老大爷!

最离奇的死法?日本自卫队员被机枪砸中胸口,当场死亡!

人的年龄一上来,就算身体锻炼保养的再好,各种机能也是在逐渐老化的,不可能和年轻人相提并论。指望一群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多岁的“老兵”去打仗,显然根本不现实。

按理说,如果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十几米高处掉下来的东西应该是有机会躲开的。不知道这位41岁的老士官是不是年龄大了反应不过来,才被机枪砸到,丢了小命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本自卫队加紧采购无人车凸显军事野心”
...引进无人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兵力缺口。无人车应该会被日本自卫队用于执行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进攻性作战任务。
2024-05-08 19:56:00
日本,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当地时间4月20日深夜,大约22时38分左右,一架日本海上自卫队SH60K海鹰反潜巡逻直升机,在伊豆群岛鸟岛海域失去联系,约一分钟后,自卫队收到该机发出的紧急信号。大约25分
2024-04-22 09:59:00
陈鸿斌:8月15日,日本“蠢蠢欲动”
...海道驻扎重兵,以此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冷战结束前,日本自卫队发挥作用主要限于国内。但日本的“防卫族”对此极为不满,他们早就在谋求突破,要求让自卫队走出国门。冷战的结束给日本提
2023-08-15 10:27:00
日本海上自卫队加速“膨胀”
...总吨位达68万吨,位居全球第四。受和平宪法约束,以往日本自卫队只能发展防御性力量,再加上美国希望日本海上自卫队充当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反潜扫雷大队”,日本海上自卫队重点强化了
2023-11-11 10:45:00
...报参演兵力规模创历史之最,使用民用设施引发担忧——日本自卫队年度联演传递危险信号■梁宝卫付红红11月10日至20日,日本自卫队举行2023年度联合演习。这次演习规模号称创下历
2023-11-30 06:45:00
...队更名为航空宇宙自卫队。若该计划实现,将是自1954年日本自卫队成立以来首次军种级别的更名,显示出日本加快太空军事布局的意图。太空作战力量持续扩充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岸田
2023-11-24 09:47:00
“开放日挤满人,但没人真正加入”!招不到人,日本自卫队士气低落
...日本近年来国防开支大幅增加,但7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自卫队正面临因人员缺乏而逐渐衰弱的风险。自1990年以来,日本自卫队的人数已经下降超7%,现役不足23万人。去年,自卫队
2023-10-13 10:07:00
日本为何拿自己人“开刀”?福岛核食卖不掉,日本自卫队成牺牲品
福岛核食卖不掉,日本自卫队成牺牲品,日本为何拿自己人“开刀”?又为何偏偏选上自卫队?9月4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应对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禁令,日本政府决定,让日本
2023-09-08 15:48:00
...行定期轮换部署。日澳两国还将围绕澳军被袭击情况下,日本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场景进行相关联合训练,此举意味着日本将再一次突破集体自卫权适用范围。尚无明确法规依据报道称,该计划
2023-11-09 16:1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