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家春晚都准备看什么呢?
听说最近很多人都忙着在互联网上准备精神年货。
有人提前打包了搞笑视频,有up主剪辑了历届春晚精彩小品回放,时常正好能看到零点的钟声敲响,还有一些人,偷偷收藏了“辩论届春晚”,准备春晚当天再一睹为快。
什么是辩论届春晚?也就是号称“中文世界最强吵架对决”的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简称新国辩。
比如咱们熟悉的辩手詹青云、黄执中、陈铭、马薇薇…虽然都是从《奇葩说》里出圈,实际上他们都是新国辩里的明星辩手。
在这之前,新国辩已经举办了10个年头。到了第11届,首次被搬进b站全程直播,算是在年轻人之间强势出圈了。
那还不是因为,终于能嗑着瓜子刷着弹幕看人吵架了(不是)。
辩论届的“春晚”,终于出圈了
在新国辩的赛场上,你永远会惊讶于:说服别人竟然还能用这种方法。
这里有一针见血的犀利派,有感性动人的煽情派,还有结合时代背景的新观点。认真学习,总有一款适合你(机智回怼老板和甲方)。
做到犀利虽然很难,但是永远是绝杀对手的最佳方案。
前两年的一场比赛,在对“内卷是不是真问题”的讨论中,正方辩手席瑞的发言意外地小范围出圈,就是因为被很多人认为“终于把内卷说到点上了”。
他首先就点明了“内卷”的不可规避:“你想要创造价值,可是谁给你创造价值的资源和条件呢?是筛选,你要先拿到那张入场券。”
然后,他彻底颠覆了原有的辩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社会观念和高考的制度不改变,你凭什么让一个人不要内卷呢?
人人都说内卷不好,内卷无意义,但是内卷只是表象,真正让人陷入无意义消耗的,是更难以撼动的本质。
所以,学会了吗?当有人发难于你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着急回答,而是反问回去。
如果你并不擅长与人强硬对峙,不妨试试另一种手段: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在一场关于“爱的超能力”的辩论中,辩题问到:“如果你有超能力,可以让你爱的人也爱你,你要不要使用?”
这是一道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挣扎的辩题。
反方辩友一再试图唤起大家的理智和斗志,不要沉溺于爱情,更不要迷恋过多的权利,否则会给你看清真相的机会。
甚至还提出了“当世界围着你转的时候,你就成了最孤独的人”这种很深奥的论点。
眼看着观众们就要回归理智,放下超能力的时候,正方四辩王璟峰直接就是一套不分敌我的组合拳,打通了现场所有人的情窦,被封为“痛击对手、emo队友、破防网友”的结辩大神。
“你说是欺骗,爱本就是欺骗;你说是剥夺,爱本身就是剥夺;你说是迷药,可是坠入爱河和服下迷药并无二致。”
剥夺、欺骗、迷药…一通玛丽苏发言以后,观众是一听一个不吱声。
接着他又是一个贴心的超能力使用说明:你要精心地、带着亏欠地去熬这碗迷药,然后守护这个谎言直到死去。
最后,又将对手言之凿凿的理性彻底击碎:你说你的爱很理智,我说你爱的好懦弱。
在这位四辩发言的过程中,听众的心情就犹如他身边的队友:开心,迷离,沉默。
往事犹如海浪一样涌上心头,当初,难道是我太懦弱了吗?
纯爱战士们一个个应声倒地,谁还会在意那个辩题是选A还是选B啊…
到了今年,围观吵架的风就吹到了大江南北,不仅仅是因为这届新国辩首次在b站全程直播、有了弹幕的加持;
也不仅仅是因为快过年回家了,确实需要一些口才上的技术指导;
更是因为选手们真的有在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提出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观点。
“年轻人到底要逃离大城市还是逃回大城市”
“高考要不要以就业为第一考量?”
即使是老生常谈的旧辩题,每个人也都有切身的角度和经验,而不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的“强词夺理”。
比如这两年很多人都在讨论的“年轻人到底要逃离大城市还是逃回大城市”的话题。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困在大城市奋斗是没有意义的,人的幸福感还是要建立在有连结的人际关系上。
而反方的同学也指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回到鹤岗的人也发现,在那里是要陪老板喝酒的。
小城市并不意味着桃花源,那里也有复杂的人情社会,可能远比大城市的冷酷高效难以对付。
还有很多人都会关注的高考就业话题。
“高考要不要以就业为第一考量?”这个辩题,对于就业严峻、裁员频发的当下来说,反方可以说是一开始就占据了不利地形。
可她们也提出了一种观点:以就业为第一考量,看似是鼓励大家高效理性,其实是一种谎言。
所谓的上个好大学就有好工作,好就业就能安享晚年,他们似乎把每个阶段的意义都推到了下一个阶段去了。
而“不以就业为第一考量”,恰恰就是要让拥有理想的年轻人获得勇气,却抵抗现实的世界。
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很难有答案的争论。
过度依赖兴趣和会让生活失去控制,而对收益的过度考量也会让世界变得冰冷。
到了自由辩论时间,双方更是争得不可开交,正方死咬着“理性、现实、对自己负责”不松口,反方也抓着“世界需要理想主义”不放手,辩论几乎到了胶着状态。
就在比赛进入自由辩论,双方几乎快吵起来的时候,正方三辩仿佛蓄力多时,拿起话筒只说了一句话:“爷爷我想做宇航员。”
点破“理想与现实”存在割裂的同时,他也为辩论找到了一种新的解法——幽默。
名校辩论赛,人均喜剧人?
比赛中随机发生的幽默瞬间,也是辩论赛让人痴迷的重要原因。
有的时候辩论的逻辑让人神魂颠倒,是综艺效果,让cpu已经快烧干的网友,终于迎来了能听懂的瞬间。
毕竟辩论不一定全听懂,但乐子人人都能看懂嘛。
很多时候,辩论中的幽默瞬间是随机出现的。
在讨论“GPT式大语言模型发展该不该以‘对人类友善’为前提”时,马来亚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同学们主打了一个跨服沟通,马冬梅式的一问一答。
上海大学三辩男生问:“你买过基金吗?”
马来亚二辩:“吃进身体的鸡精吗?”
看马来同学没听懂,上海大学三辩又补充道:“股票。”
马来亚二辩:“毒药???”
三辩终于笑场了,请问对方辩友是靠幽默来打破对手的气场的吗?
还有另一些时候,幽默则成了比赛制胜的关键。
到了“乐子人是不是真的快乐”这一场比赛,当面对这样一个看似戏谑却又蕴含深意的辩题时,正方辩手们选择的对策是——把现场变成乐子人的盛宴。
正方代表中国政法大学,直接化身乐子人本人,用极具信念感的沉浸式“表演”,贡献了一场精彩的乐子人辩论。
开场自我介绍环节,政法大学就迅速进入了乐子人状态,集体起立为对面的人大学子做了个自我介绍。
“人大博士真是好,冠军肯定跑不了,中国政法怎么办,拉倒~”
咱们乐子人出来混,谁赢不重要,不管干嘛都是图一乐。
这时候,弹幕和现场都已经笑作一团了,身为主席的小姐姐依然是岿然不动。
不知道此刻她的内心是不是正在无数次咆哮:我是专业的,我不能笑。
就算是紧张刺激的比赛,乐子人也要坚定地让气氛乐起来。
当辩手们一本正经用逻辑讲段子,节目效果噌噌翻倍:“男生之间的快乐是什么?是咱俩谁是谁的爹,咱俩谁爹谁儿子,我们共轭父子。”
对方越是想把辩论拉回正常轨道,乐子人就越要插科打诨。场面越是欢乐,乐子人的胜算就越大。
比如直接建议对方跳过第一个问题直接回答第二个:“我很在意定义,所以我不是很想让你回答。”
摊牌了,不装了,我的辩论技巧都被我突突出来了,谁让我是乐子人呢?
人大的同学终于祭出绝杀,试图揭开对方乐子人的底牌,点破乐子人空虚的内心:“如果你是乐子人,你们的陈词是不是只能说‘典孝乐急蚌赢’呢?”
(解释一下,“典孝乐急蚌赢”就是一些互联网上拉黑对方前的前置语。)
结果中国政法大学的结辩选手好像是预判了对手的预判,直接来放了个大招,终结了这场关于乐子人的争辩。
“‘典孝乐急蚌赢’,面对喋喋不休的说教时,乐子人会掏出他们的圣经告诉对方,你说的对,但是,原神是一款由米哈游自主研发的全新开放世界冒险游戏…”
世界是属于乐子人的,最终政法大学真的用他们对一切荒诞的解构赢得了这场比赛。
最终,乐子人没点脑细胞还看不懂关于乐子人的辩论????
在对峙中寻求共识,在争锋中抵达理想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有没有觉得脑容量快不够用了?然而,在新国辩的世界,更费脑细胞的还在后面。
每年的新国辩,还有一个最为精彩的环节,就是邀请明星辩手参与的哲理辩论。
所谓的哲理辩论,往往会跳脱出传统辩论的模式,给予选手更多的发言时间,去探讨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然而,越深刻的哲思往往却脱胎于越简单的命题。
比如,今年的哲理辩也没有跳出“爱与自我”的拷问,组委会为两场大神辩论带来的题目是:“‘真爱’是不是谎言”和“人是不是终将孤独”。
乍看之下,几个最简单的中国字罢了,但是你却很难在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而听了大神们的观点分享,更有种“知识脑中过,片叶不留痕”的感觉。
其中黄执中对于“人终将不孤独”的阐述,更是上了热搜,让网友们直呼震撼(顺便也挽回了一些他在《再见爱人》观察室里的直男形象)。
他把我们在这世间所有的分享和表达,都比作是投向这个世界的漂流瓶。
这个漂流瓶什么时候被人捡到,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相信,它终将会被另一个人捡到,人也终将不会孤独。
就在弹幕中感叹道:“这也太牛了,这还怎么打”的时候。他的对手肖磊,辩论圈里公认的大神,缓缓起身,贡献了同样精彩的结辩陈词。
肖磊说:蝙蝠侠总是穿着那件西装,因为这样就可以跟大家报告,大家就会听他的布道。
“有梦想就不会迷茫,有勇气就不会害怕,有努力就不会失败有连接就不会孤独。这当然也是一种理想主义。”
“但是,还有一种理想主义”,一边说着,他一边脱掉了西装,露出了穿在里面的小丑头像的T恤(要知道黄执中曾经多次表达蝙蝠侠是自己的偶像,并且永远会穿一件蝙蝠侠的T恤在外套里)。
这时候,全场已经掌声雷动了。
肖磊接着说:还有一种理想主义,就是要把常人的衣服脱掉,要从神坛上走下来,到那红尘中,到那庸常琐碎中,到人性深渊中。
这场大神之间的辩论,重要的并不是内容,而是对垒的过程。
很多人感叹于黄执中一出场就有一种战无不胜的氛围。如何打败这样一尊神呢?肖磊找到了解法,那就是成为蝙蝠侠头疼的对手、也是隐藏在很多人心中无法直视的角色——小丑。
真的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比赛全程,不仅是辩论的内容能带来思考,辩手们你来我往的交锋破局更为精彩。
作为辩论届的门外汉,挖酱每次听完就像那墙头草。
正方听完:有道理!
反方说完:你也很对!
评委说完:你们正反两方都说的是啥啊?
这恰恰也是作为普通观众观看辩论的意义。
辩论不是为了用舌灿莲花让对手跪地求饶,而是在思辨中寻找让这个世界更好的可能。
现如今,连上网随时就能发现剑拔弩张的网友互骂,似乎绝无被对方说服的可能。
但是辩论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真讲道理,是有可能在差异中找到共识的。
在人均站队、立场先行的当下,我们真的渴望,有一种交流,是真正放下偏见和固执的,是足够坦诚和包容的,是拥有深度和多元的。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做到,终将不会孤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