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警惕!史上最聪明大骗局,很多人已被坑惨!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04 13:29:00 来源:华商韬略
警惕!史上最聪明大骗局,很多人已被坑惨!
警惕!史上最聪明大骗局,很多人已被坑惨!

作 者 丨 耿康祁

“人工智能之父”杰弗里·欣顿做了个末日预言:

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因为“很难找到防止坏人用它做坏事的方法”。

不幸的是,掌握人工智能的坏人,越来越多了。

01.高端局来了

4月20日11时40分左右,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遭遇了一场高端骗局。

一位好友,突然打了个微信视频:

“老郭,我一个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你看看能不能先走你的公司账户,帮忙过个账?”

好友说钱已打过来,还发了银行转账底单截图。因为是视频聊天,郭先生就没核实钱是否到账,直接给对方账户转了430万。

事后,郭先生给好友打了电话,称“事情办妥了”,对方却十分惊讶,回应完全没有这回事。

9分钟,430万没了!坑了郭先生的,是一起典型的AI诈骗。

这个骗局分三步:

1,不法分子用AI机器人骚扰电话,获取目标的声音素材,然后进行声音伪造;

2,盗取目标的社交账号,寻找受害人;

3,用AI换脸技术,和受害人视频通话,博取信任,实施诈骗。

这个诈骗手段环环相扣、用时短、难防范。它标志着诈骗犯罪的升级,进入了AI智能化、定制化的时代。

传统互联网“发个语音”、“打个视频”的防诈手段,在AI诈骗面前基本失效。更可怕的是,掌握AI诈骗的骗子,越来越多了!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1年以来多个省份都出现了AI诈骗及不当牟利案件。中国互联网协会 5月24日称,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AI诈骗不只盯着数百万的“肥肉”,几千元的“苍蝇肉”也来者不拒。假扮大学同学、亲戚、供货商等视频借钱案件,层出不穷。

如果觉得从不借钱便不会中招,就太天真了。

当骗子伪装成领导,以汇款、资金周转等紧急理由,要求下属立即转账,很少有人能顶住压力。更有甚者,骗子直接伪造子女、父母车祸入院等借口,利用亲人感情实施欺诈。

2006年,搞了20多年的中国台湾诈骗集团,把目光投向互联网普及不久的大陆。他们在东南亚等国家建立诈骗基地,招募员工进行人设、话术包装的统一培训。

最终,诱导恋爱或裸聊的“杀猪盘”、非法买彩票、网上赌场、借贷骗局等发明,开始横扫内地。

电信诈骗,由此成了悬在14亿人头顶的一把利刃。甚至有人戏称,从未接到过诈骗电话的,都有可以去买彩票的运气。

不过,大部分人仍对电信诈骗,没太大概念。传统认知里,其受骗对象多是经不起诱惑、社会经验少的“冤大头”,以及一些不常上网的老年人。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最知名的尼日利亚王子来信,以及最近令人笑掉大牙的“上门枪毙”通知短信。这些夸张剧本,似乎只为筛选那些“缺乏基本辨识能力”的群体。

警惕!史上最聪明大骗局,很多人已被坑惨!

但正如微博大V@全民防诈骗所说:“你目前还没被骗,并不是因为你多聪明,也不是因为你没钱,而是适合你的‘剧本‘还在路上。”

只要给几张照片和几秒语音,就能复刻出“假人”的AI诈骗,以细思极恐的手段,让每个人都可能难逃一劫。

据湖北网警巡查执法公布消息,AI技术新骗局诈骗成功率竟接近100%,其成功率之高、涉案金额之大、诈骗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比如安徽安庆经开区发生的一起AI诈骗案中,诈骗分子只用一段9秒智能AI换脸视频佯装“熟人”,就顺利从受害人手上骗走245万元。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信息泄露、隐私不安全的普遍现实,为AI诈骗造就了“天然温床”。

2月15日,一则“几乎无人幸免,疑似45亿条电商或快递信息泄露”的消息,冲上热搜。有网友称,“自己10年前的收货信息,都被扒出来了。”

对此,人们忍不住吐槽道:“要有多强的防范意识,才能想到跟你视频通话的亲友,不是一个大活人啊?要有多强的隐私意识,才能保证自己信息不泄露或被窃取?”

AI诈骗的降维打击,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部分恐慌情绪。“AI诈骗在全国爆发”的话题,一度登顶热搜,引爆超2亿阅读。

随即,公安部门专门进行了辟谣,称AI诈骗案件目前占比仍较低。同时,承诺已注意到此犯罪新手法,并将加大力度开展技术反制和防范宣传。

数据显示,公安机关2022年全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从诈骗案件量级及涉案金额来看,其仍然是一块社会“顽疾”。

一个悲观预期是,新型AI诈骗的降临及加速迭代,可能让“人人警惕,全民反诈”,成为未来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

02.全球大爆发

4月末的一天,美国一位叫詹妮弗·德斯特凡诺的母亲接到一通陌生电话。

“妈妈,救命!”大女儿布里安娜,似乎陷入了大麻烦。

詹妮弗吓呆了,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威胁到:“如果你打电话报警,就永远别想再见到她了!”

挂断后,身边朋友劝她报警。詹妮弗却急着给赎金,因为“女儿”的哭泣声实在太真实且撕心裂肺。幸运的是,女儿正好打来电话,骗局“不攻自破”。

但心有余悸的詹妮弗,仍无比惊讶:“就算隔一栋楼,我也不会认错自己孩子的哭泣声。”

詹妮弗绝对想不到,突飞猛进的AI技术,早已比一个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骗子支付的代价,可能还不到每月5美元。

警惕!史上最聪明大骗局,很多人已被坑惨!

2017年,名为“Deepfakes”的社交网站用户,利用AI技术发布了将色情演员换脸成盖尔·加朵、泰勒·斯威夫特、斯嘉丽·约翰逊等名人的视频片段,引发轩然大波。

此后,AI换声及换脸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并被称为“深度伪造”(Deepfake)。

2018年,美国不法分子还主要通过使用非法机器人呼叫,伪装成慈善机构或谷歌数据服务代理,进行诈骗。

但机器人语音系统,往往存在卡顿、音色机械化、多轮对话“鬼打墙”等问题,“唬人”能力有限。

此后,AI换声迅猛发展到克隆级别。2019年3月,一诈骗犯冒充一家英国能源公司大老板,强势要求公司CEO立即将22万欧元,转到匈牙利的供应商银行账户。

这位高管毫不犹豫照做了,因为大老板的语调一如平时,甚至连他“微妙的德国口音”也毫无破绽。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全球首例涉及人工智能的诈骗案。

其实,AI技术流行的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AI诈骗也早已一马当先。

过去一年里,美国AI诈骗同比上涨了50%到75%。美国联邦调查局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美国网络诈骗损失达103亿美元,创五年来新高,面向老年人的AI语音骗局则是重灾区。

世界经济论坛研究与分析主管布鲁内曼称,“在过去一年里,26%的小公司和38%的大公司经历过深度伪造欺诈”。她甚至预测到2026年,超90%的网络攻击内容都将是AI合成。

AI技术快速升级,不仅让换声、换脸越来越以假乱真。相应的,AI诈骗技术的门槛和成本,却在不断降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法里德表示,AI声音合成一两年前还需要大量音频数据,现在仅需十几秒的短视频或录音。收集人脸信息则更简单,一张照片就可实现。

相应的AI程序使用费,却仅需每月5美元到数百美元不等。恐怖的是,任何人都能由此进行不法活动。

AI诈骗受害对象从老年人到精英人群,从普通人到明星偶像无所不包,甚至章程规范的商业公司、学校机构,也极易中招。

智能化程度更高的AI技术,还使得骗局变得花样更多、更难防范。

通过信息收集及大数据分析,AI可以智能筛选出“易骗人群”。比如进行金融诈骗时,经常搜集投资信息的人群会成为潜在目标。

甚至,AI还能分析目标的社交网络,进而掌握其个性化表达方式、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生活习惯,实现“诈骗剧本”定制化。

法里德惊呼:“这很可怕,就像一场完美的风暴,具备了酿成大祸的所有条件。”

更可怕的是,尽管风险显而易见,AI语音及视频合成技术却仍在狂奔。科技巨头的AI竞赛,也在持续加码。

今年1月,微软团队发布了AI语音合成模型VALL-E。只需3秒指定素材,即可精确地模拟说话者声音,甚至连环境背景音也能准确还原。

AI签名、AI声音克隆、AI换脸……这些新技术,本来是创造美好和便利的象征。

但当这类高端技术变得廉价且轻易获取,并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时,无数人和机构的财产、信息及现实安全却形同“裸奔”,又会是多么巨大的风险?

全球大爆发的AI诈骗,无疑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03.没有真相的时代

“现在已经到了,大规模、集中化讨论AI风险的关键时刻”,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如此呼吁。

其实,对AI诈骗的警惕与治理方案,早已在路上。

美国安全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明确将人工智能伪造技术列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点技术。中国也开始通过政策管理和技术限制等途径,来应对其潜在安全风险。

但AI诈骗,似乎是打不死的“小强”。

比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近年来加强了对非法机器人电话的监管行动,但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境内民众接到的“机器人骚扰电话”总数超过500亿个,即平均每个美国人每月至少接到15个“机器人骚扰电话”。

一个怪圈出现了——美国不断升级法案打击电信诈骗,机器人来电数量却屡创历史新高。

根本原因,还是法律法规制定、推广的护栏建设速度,赶不上AI技术迭代和传播速度。产业、大众对AI危害的反应,也很容易慢半拍。

甚至于,AI骗局已经超出“诈骗”范畴,蔓延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3月份,一组由Midjourney生成的特朗普“被捕照”传遍全球。一觉醒来,人们看着这位美国前总统被警察包围并按倒在地的狼狈状态,深感不可思议。

但这,不过是一网站创始人艾略特·希金斯精心制作的“AI假照片”。尽管他的账号被查封,人们当时无比真实的震撼和惊讶,却因此成为“笑话”。

警惕!史上最聪明大骗局,很多人已被坑惨!

这更像是,AI骗局对人类分辨能力和真实情感的“嘲弄”。很快,人们又经历了更严重的被戏耍。

5月22日,一张五角大楼附近发生爆炸的照片,广泛流传。这张虚假照片的出圈,甚至导致标普500指数瞬间从涨转跌。

在国内,假新闻、假图片案件也甚嚣尘上。

5月7日,甘肃省平凉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成功破获了一起AI造假案件。不法分子利用ChatGPT,伪造了一条“今晨甘肃一列火车撞上修路工人,导致9人死亡”的虚假新闻,即刻获得超1.5万次点击量。

5月24日,科大讯飞受一篇名为《科大讯飞出现重大风险的警示文》的文章影响,股价也迅速跳水。公司紧急回应称,股价下跌系某生成式AI写作虚假“小作文”导致。

人们越来越惊恐地发现,自己被AI置身于一个“没有真相的时代”。

造假,甚至成为某种普遍且必要的“谋生手段”。一项国外调查报告指出,全是由AI生成的假新闻网站已有49家之多。且这些信息受众并不少,粉丝大多超10万量级。

无处不在的造假热潮,更让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都难以阻挡。

一边是,几十元的“AI换脸教程”大行其道;一边是,在地铁上被“AI一键脱衣”造谣的女性,无力申诉。伪装成“杨幂”“迪丽热巴”“成龙”等明星的直播带货,更肆无忌惮。

面对铺天盖地的“AI孙燕姿”合成视频,佛系的孙燕姿无奈表示,“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

真相被“捏造”已经够可怕,人们无力分辨则让现实变得愈发混乱。

4月13日索尼世界摄影奖颁奖礼,大奖得主却冲上舞台夺过话筒,悲愤地说这是AI伪作。他的反问发人深思,“如果索尼世界摄影奖的评委都分不清真假照片,其他人还能怎么办?”

当AI骗局从专业级走向“平民化”,熟悉的亲友、日常的新闻、权威的知识、眼见为实的原则甚至是集体记忆等,原本刻在骨子里的“确信”都在被逐一颠覆。

AI监管,由此愈加任重道远。毕竟人类不能没有真相,就像时钟不能没有指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度报告,2022年,美国老年人因诈骗损失11亿美元,多数骗局都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克隆老人熟悉的声音或其他元素。在16日举行的关于AI诈骗的委员会听证会上,委员会主席、宾夕法
2023-11-23 15:57:00
印度成“美国人的缅北”?全球90%诈骗电话从印度打出,美国人今年或损失近千亿美元
...的欧美网友纷纷呼吁,“什么时候印度也能整治一下这种骗局”。还有人诉苦说,“我每天要接到5个印度打来的诈骗电话”。印度诈骗分子之所以在这些国家得手的成功率较高,除了英语的语言优
2023-11-29 10:16:00
百年前的诈骗套路,为何今天还有人上当?庞氏骗局的全部真相
“庞氏骗局”这个词,大家肯定都听过,但不和金融、法律打交道的,可能不清楚怎么回事儿。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一百多年前的诈骗套路,用的到底是什么手法,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是诈骗界
2024-03-12 09:19:00
...元,55至64岁的中老年群体平均损失最少,为123美元。从骗局种类来看,18至24岁年轻人上当受骗往往和就业有关。报告显示,与工作相关的骗局占该年龄段各类骗局的30%,由此带
2023-11-03 09:54:00
sora横空出世,香港警方曝光ai换脸骗局
不久前,香港警方透露了一场涉及深度AI造假技术的复杂骗局,一家跨国公司的香港办事处遭受了高达1.8亿元的重大财务损失。这已经不是第一起有关AI的诈骗了,此前就曾有骗子利用AI换脸
2024-02-20 22:17:00
2000亿灰飞烟灭,创始人坐牢!新造车最大骗局落幕
...,不仅国内很常见,海外也一样。近日,美国新造车最大骗局落下帷幕,2000多亿元灰飞烟灭,就连创始人都锒铛入狱。这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话
2025-02-27 07:19:00
“詹妮弗·劳伦斯”少有的6部大尺度电影,你看过哪几部?
...境,绝地反击骗了探员。一众明星飙戏演这个无脑故事。詹妮弗劳伦斯的演技很有趣,足够有张力足够抓马,算是影片唯一的亮点。不过稍稍有点过了,和他人配合不算好。3、《母亲!》真的感觉
2024-05-07 23:57:00
...骗取30余万元。这一现象应引起人们重视。“盲发快递”骗局,是诈骗分子非法获取电商用户信息后,将显著低价的商品虚标高价,自行发给客户,利用货到付款与货品实际差价获利。尽管签收率
2023-12-08 06:24:00
谎称航班取消返赔偿 实则引流耍诈骗钱财“退改签”骗局是谁泄露了信息?“十一”假期前,航班高铁运行密集,一些诈骗分子也开始活跃。记者调查发现,航班“退改签”骗局背后往往会拿着用户的
2024-09-26 15:2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佳盛机电乘风而上,今年前8月产值同比增长超38%抢占新赛道,270多名员工假期忙“冲刺”南报网讯(通讯员单维亮记者张希)“我们是智能电网产业链条上的配套企业
2025-10-07 08:41:00
培育壮大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丨十堰臻融:创新与技改“双轮”驱动 产值同比增长3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何旭 通讯员 胡新)科技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十堰臻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化装备升级与专利技术研发为双引擎
2025-10-07 20:43:00
沉浸式AR科技盛宴:打造“可触摸”的科普实验室,重构科普新形态
这个国庆去哪玩?中国科学技术馆告诉你!2025年10月1日——10月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峰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okid联合打造的以“探境・AR科技智慧”为主题的AR体验活动正火热开展中
2025-10-07 09:05:00
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总决赛落幕 西工大获奖数量质量再创新高
近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各赛道总决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25-10-07 11:40:00
太划算!遵义多重补贴点燃消费热情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中秋“双节”同至,遵义市推出的“悦·遵义‘双节’欢乐购”促消费活动覆盖整个长假,其中“焕新过节·乐享生活”家电家居促销活动形式丰富
2025-10-07 14:5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一批全球首个、国内首批、性能全球最高的科技成果密集亮相
2025-10-06 09:49:00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众多家庭出游的重要选择。为进一步破解高速服务区“充电难、排队久”的现实困境,山西交控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升级”双轮驱动
2025-10-06 18:01:00
邮储信用卡气球雨惊喜派对即将空降青岛李沧万达,国庆中秋邀您共启幸运之旅!
鲁网9月30日讯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之际,为回馈广大市民与持卡人长期以来的支持,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将于10月1日-8日
2025-10-06 14:1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陈天骄“干我们这行的,哪有节假日?越是假期越要忙。”10月5日一大早,28岁的陈潇离开南京
2025-10-06 09:48:00
节日我在岗丨十堰高周波:抓创新赶订单 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在国庆中秋假期,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的十堰高周波科工贸有限公司抓创新赶订单,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2025-10-05 20:21:00
节日我在岗丨艾斯卓智能科技:节日不休 赶制订单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放假不放松,生产不停工。国庆中秋长假,我市各生产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赶订单,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2025-10-05 20:21:00
普阳钢铁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宽厚板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一块宽厚板的靶向发力——“铁疙瘩”怎样变成“金娃娃”(十)从矿山到港口
2025-10-05 07:47:00
人气旺 厦门多个商场假日客流爆棚、销售额亮眼
集美大悦城商圈内,小朋友和机器人亲密互动。(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SM购物中心潮玩店内人气火爆
2025-10-04 09:20:00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