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为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培根铸魂功能,在各地中小学生开学报到的日子里,江苏省地方志系统积极主动利用方志资源,为各地学子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青少年留住乡愁记忆,厚植家国情怀。
省情影像志,生动的第一课
“塔集古镇,因曾经拥有一座千年古塔而名......”新学期伊始,塔集镇中心小学、荷花荡小学、夹沟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牵头拍摄的《江苏省情系列影像志·乡土江苏》之《塔集:尧帝故里 荷荡神韵》,为塔集学子们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更让乡情乡音徜徉塔集学子心田。
“塔集之古老,可追溯到五帝之一——尧。”“作为全国唯一的荷文化之乡、荷文化传承基地,这里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亩荷花荡。”“塔集三面环水,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然的里下河水乡风貌。”“塔集还是非遗文化之乡。”这部承载了塔集厚重历史底蕴的影像志,将塔集的历史渊源、地情地貌、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等娓娓道来,用镜头画面一一展现出塔集的人文风光与魅力风情,成为展示塔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重要窗口。
“塔集真的很美,我感觉我更爱我的家乡了!”荷花荡小学六年级学生徐淏兴奋地说。观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观看“塔集影像志”活动很有意义,感觉对自己的家乡塔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今后也会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塔集镇中心小学校长吴仔松表示,将“塔集影像志”作为开学第一课,对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文历史及地情知识教育,调动学生的“家乡身份识别感”,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都大有裨益。
今年以来,为充分挖掘利用乡村优秀文化和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开展地情教育、思政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服务文化强县建设,金湖县地方志办公室积极整合地情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史志文化服务方式,扎实推动史志文化进基层校园,致力打通地情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读史志故事 传红色基因”中小学生有奖阅读征文活动、“红领巾进史志场馆研学”联盟活动、“馆中窥宝”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史志文化主题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地情知识,推动地方志文化进校园,增进了中小学生对金湖的了解,以及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乡情故事分享,《成贤故事》入藏省方志馆
8月31日上午,江苏省方志馆举行《成贤故事》分享会暨江苏省方志馆藏作品收藏证书颁发仪式。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有线、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共同主办。江苏省方志馆副馆长沈萌溦,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张乃格,南京市玄武区妇联副主席周艳红,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吴敏,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成贤故事》总策划万六梅等出席仪式。
《成贤故事》以详实的记录,再现了烽火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成贤街这片热土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张乃格表示,《成贤故事》让居民在生活点滴中感受历史,既能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感受到美好家园人人共享、人人共治的理念。以成贤为起点,共同谱写江苏故事、中国故事。吴敏指出,《成贤故事》的意义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册子,这背后更是小手拉大手,带动孩子的父母及祖辈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的事务中来,切实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格局。
活动现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还带来了“成贤少年说红色宣讲”。
在周艳红、张乃格和南师大附小学生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沈萌溦为万六梅颁发了江苏省方志馆藏作品收藏证书。
走进方志馆,探索城市之根
9月1日,镇江市第三中学同学,走进镇江方志馆,了解古城镇江的前世今生,用这样的集体活动为暑期画上圆满句号,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
镇江方志馆地处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市方志年鉴和地情资料收藏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宣传中心及爱党、爱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第一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7班的同学们步入这本“会说话的大辞典”,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建置沿革、山水名胜、物阜民丰、人文荟萃、教卫文体、民俗风情、方志赏鉴等七大主题展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改革进程,真的做到了30分钟了解镇江三千年历史。
穿梭于历史长廊中,同学们有的凝神倾听,有的仔细品读,有的重温着那段艰苦而又震撼人心的岁月。期间,红色收藏家闫佳还带来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收藏品,向同学们讲解红色革命故事,其中不乏第三中学的老物件——毕业证书、奖状、民国和1979年三中前身老校徽等。
地情文化讲座,感受城市古韵与新生
8月31日下午,淮安市志办研究室刘志平主任来到淮阴中学云林路校区,为初一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以“淮安,我们的家”为主题的淮安地情文化知识讲座。
讲座围绕“淮安概览”“壮丽东南第一州”“四张城市名片”“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四大板块展开。刘主任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让同学们在了解淮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感受淮安的蓬勃发展。整个讲座过程,同学们积极互动,沉浸感受淮安的古韵与新生。
千年古河焕新颜,如今的淮安,古老和现代的声音交织,运河两岸芦苇青青,一如千年前那样郁郁葱葱。刘主任的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家乡的热爱,鼓励着青少年为淮安谱写新的篇章。
聆听非遗故事 体验乡情多彩文化
8月29日晚,在无锡市文明办、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的指导下,惠山区委宣传部、惠山区文明办、惠山区档案史志馆、惠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玉祁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举办“聆听惠山泥人故事 体验地方非遗文化”乡情地情教育主题活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吴刚,惠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徐敏,惠山区档案史志馆馆长朱益明,玉祁街道副书记丁一鸣等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中,全体代表参观玉祁镇史馆。该馆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共有玉祁简史等7大主题,展现玉祁发展奋斗历程。与会领导鼓励玉祁镇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镇史馆全面了解乡情地情,厚植桑梓情怀。参观结束后,吴刚和丁一鸣为无锡市首批乡情地情教育示范点之一的玉祁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受省志办委托,吴刚向该所赠送省名镇名村志;徐敏和朱益明向同为首批示范点的洛社镇秦巷村和钱桥街道溪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赠送惠山人文丛书。学生代表诵读《李伯敏写给父母亲的信》,传递李伯敏烈士心系苍生、积极抗日、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
活动邀请中国无锡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徐根生进行惠山泥人非遗文化宣讲,20余名小学生及部分家长现场体验了惠山泥人制作过程。
“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与国史、族谱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是一方土地上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全省各级方志工作机构将继续依托自身资源,结合乡情地情实际,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让方志资源进一步“活”起来,让更多人接触地方志,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责任感和爱乡情怀,真正发挥地方志“育人”职能,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