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中东战地手记丨哈迪布的两把钥匙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4-02 14: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贝鲁特4月1日电中东战地手记|哈迪布的两把钥匙

新华社记者谢昊

战争是什么?

战争是枪林弹雨,战争是生离死别,战争是血流成河,战争是流落异乡。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的夏蒂拉难民营里,战争给穆罕穆德·哈迪布的人生投下无边的阴影,笼罩着过去、当下和未来。

77岁的哈迪布出生在一个距离黎巴嫩边境只有8公里的巴勒斯坦村庄。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父母带着不到一岁的他越过国境线,以难民的身份来到黎巴嫩,几经辗转在夏蒂拉难民营落脚。

夏蒂拉最开始只是贝鲁特市区一片空地上搭建的简易帐篷。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到第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无法重返故土的巴勒斯坦人在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儿育女,修建住房,兴办医院和学校,经营超市和餐厅。

如今走在夏蒂拉的街道上,头上是密密麻麻的私搭电线,脚下道路坑洼不平、湿滑积水。路旁的建筑沧桑斑驳,墙上贴满黎巴嫩以及巴以地区不同武装派别的宣传海报。电动车载着货物从身边驶过。

1979年,哈迪布在西班牙完成学业后,回到夏蒂拉成为一名社区医生。在他看来,这里的巴勒斯坦人始终处于一种“悬浮”的状态,人们假装生活,假装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劳碌中默默等待。没有人认为自己属于夏蒂拉,也没有人认为自己属于黎巴嫩,所有人都念兹在兹一件事:回到巴勒斯坦。

让夏蒂拉的居民们没想到的是,回家的希望随着战争的再次降临,越发渺茫。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夏蒂拉所在的区域一度被以色列占领。短短几天,夏蒂拉和附近的萨卜拉难民营里千余人被残忍杀害,震惊世界,谴责声铺天盖地。

此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黎巴嫩与以色列关系持续紧张,巴勒斯坦人无法获得入境以色列的许可,归乡之路更加艰难。

创巨痛深,巴勒斯坦人回归故土的信念却依然坚定。日渐年老的哈迪布逐渐萌发一个念头:在夏蒂拉办一个博物馆,专门陈列巴勒斯坦人过去使用的老物件,让巴勒斯坦的独特历史和传统文化得以留存。

经过漫长的筹备,2005年,“记忆博物馆”在夏蒂拉小巷深处的居民楼里开始向公众开放。

在“记忆博物馆”,哈迪布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他收藏的第一件物品是一位82岁的老妇人捐献的两只铜碗,这是她当年逃出巴勒斯坦时随身携带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一部电话,“据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曾经用过”,电话旁边还摆着阿拉法特的头像。

借助暗黄的灯光,在这个只有几十平米的空间,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渔夫的渔网、战士的佩刀、盛放食物的托盘和煮茶的铜壶……还有不计其数的老物件挤在狭小的壁柜,每一件都能唤起哈迪布埋藏心底的往事。

在所有的藏品中,哈迪布最看重的是两把钥匙。他眼圈泛红,声音微颤地说,“钥匙代表回家的权利,只要保留好钥匙,有朝一日回到家乡的时候就能用它打开家的门。”

像哈迪布一样背井离乡的巴勒斯坦人很多。记者从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看到这组数据:登记在册的巴勒斯坦难民人数已经从1950年的75万增加到今天的将近600万,夏蒂拉这样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中东地区有50多个。

向哈迪布告别时,他紧紧握着记者的手:“再见,我的中国朋友。”他说,“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放弃所有家产,只为回到巴勒斯坦的故乡,即便那里只有一顶帐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巴格达4月4日电中东战地手记|停火只是个童话新华社记者李军加沙悲剧牵动着世人的心弦。3月31日,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让加沙民众又一次燃起和
2024-04-04 08:50: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加沙3月20日电 题:中东战地手记|在加沙,不放弃生的希望新华社记者伊马德·德里姆利去年10月7日凌晨,我被一阵炸雷般的巨响从睡梦中惊醒。随后,看到窗外火箭
2024-03-20 11:27: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12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恍惚在战火纷飞与岁月静好之间新华社记者王卓伦“你没必要提前太久去机场,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坐飞机了。”准备踏上漫漫回家之路时
2024-03-13 22:20: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萨那4月24日电中东战地手记|易逝的希望新华社记者阿扎奇在也门,美好的事物似乎都格外短暂。去年3月,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国的调停下实现和解,也门的和平进程随
2024-04-25 08:52:00
记者手记丨穿上防弹衣,我们在战火中记录
...不停传来叮叮当当的新闻推送声: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中东最大“火药桶”再一次被点燃!直觉告诉我,这次的冲突不同以往,局势很可能迅速升级。果然,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中东总站组建应急
2023-11-08 14:47:00
最牛的斜杠中年女性——周轶君,她究竟是何方神圣?!
...唯一驻加沙的战地女记者,在她回国后接连几年写了关于中东记忆的三本书,成为一把打开我们未曾见过的世界的钥匙,转行后第一个处女作纪录片直接震惊业内,口碑爆棚,收获众多好评...但
2023-05-16 11:04:00
【史海回眸】五次中东战争,巴以陷入“悲剧循环”
...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流血冲突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多次中东战争让悲剧不断上演,无数难民离开故土。多国呼吁和平,从中斡旋双方调解,然而和平之门反复开关,巴以双方在领土、边界等问题上
2023-10-11 10:41:00
巴以冲突一个月:避难所超两万人共用4个厕所,已现数千例传染疾病
...而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数次访问中东。当地时间6日,布林肯总结称,自己最新一次的中东行颇有成效,尤其是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美国国务卿布林
2023-11-08 14:13:00
巴勒斯坦9岁战地小记者记录加沙地带生活
...突仍在继续。在加沙地带南部的汗尤尼斯,有一位9岁的战地小记者用她的镜头记录下加沙民众的生活。眼前这位正在采访的小女孩就是9岁的战地小记者拉玛。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
2023-12-31 11:1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救助船、直升机齐出动!北部海区最大规模海上救助演练在烟台举行
大众网记者 陈晓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5月27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救捞系统海上救助暨防汛排险综合演训
2025-05-30 11:32:00
央视新闻讯 近日,海军航空大学在渤海湾畔组织大场次、高强度对地实弹射击训练,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参训飞行员使用火箭弹、航炮弹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弹攻击,锤炼飞行员实战能力。
2025-05-30 15:58:00
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
近日,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空中加油专项训练顺利完成,遂行任务能力有效提升近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机场
2025-05-30 16:10:00
东营海警局积极探索科技管海新模式
近年来,东营海警局在探索海域管理新模式、向科技要战斗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通过引接公用平台、与涉海单位共享等方式整合多种科技力量实现科技管海
2025-05-30 19:31:00
据媒体报道,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对此,国防部发言人作出了回应
2025-05-30 07:47: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建校5周年|商海宽:从资深海员到海院教师,为海上安全筑牢“生命线”
“直升机重心在顶部,一旦迫降坠入水中,将发生180度翻转。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要沉着冷静,别太害怕……”5月26日,河北唐山曹妃甸
2025-05-29 23:42:00
首都航空青岛中队安全员参观青岛民航博物馆: 传承航空精神 铸安全之魂
在碧空如洗的日子里,首都航空青岛中队的安全员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踏入了青岛民航博物馆的大门。这座承载着厚重民航历史的殿堂
2025-05-29 16:20:00
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回收试验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魏萱)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6:22:00
接连两起,军机客机均出事故!韩国一架军机坠落,已致3人死亡,另有一架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3名乘客。最新消息:军机上4名人员全部遇难。
2025-05-29 18:59:00
铸安全盾牌,造服务口碑——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度保安队员春训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子航)为进一步强化保安队伍实战能力,筑牢安全防线,日前,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组织骨干安保队员开展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2025-05-29 16:56:00
海阳“问天”再获突破,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飞行回收试验成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高圆圆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3:13:00
歼-10C总师:签不完,根本签不完……
歼-10C总设计师王海峰一回母校西北工业大学就被“包围”了大家排长队找总师签名网友: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举办航空论坛歼-10C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来到现
2025-05-29 08:14:00
无人驾驶收割机 麦田“大显身手”
5月28日,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1600亩小麦开镰收割。今年六合区组建10支农机应急队,以机械化力量筑牢“三夏”生产安全防线。图为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智能作业收割小麦。南京日报/
2025-05-29 08:18:00
比亚迪欧洲首超特斯拉,中国制造改写全球格局,美国不再是领头羊
x 中国车企在欧洲干了件大事!最新数据一曝光,整个汽车圈都炸锅了,4 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卖出 7231 辆电动车,同比暴增 169%
2025-05-29 00:06:00
人民币又扩圈,重要邻国送上厚礼,总统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当下,中美博弈,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小国夹在中间很难受,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搞胁迫的把戏。逼迫一些小国选美国,否则有我无他
2025-05-29 0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