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粤五地入选省文物
保护利用示范区
落实“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堃媛 通讯员/粤文旅宣)2月20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省文化和旅游厅核定汕头金平区、韶关南雄市、江门开平市、潮州湘桥区、云浮郁南县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据介绍,经核定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推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自2019年起,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公布汕头金平区、韶关南雄市、江门开平市、潮州湘桥区、云浮郁南县为首批试点创建单位。近年来,五个示范区(试点)创建单位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在文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区域性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达到创建目标。
其中,汕头金平区致力于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协同并进。据统计,汕头市和金平区全力推动小公园开埠区文物保护及其周边环境提升,累计投入13.55亿元,高质量完成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火焰社通讯处旧址、星华日报社旧址等一批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修缮项目,建成20个专题展览馆并陆续开放。在修缮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注重活化利用,加强老字号保护,举办主题活动,推出华侨寻根等文旅精品线路,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力促历史文化街区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韶关南雄市,加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当地文物保护利用的独特路径。当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以南粤古驿道线性文化遗产串联起南雄老城、珠玑镇、里东村等,推动完成正南门、水西桥、南粤雄关与古道、珠玑石塔、里东戏台、虎踞桥等文物保护项目,串联起一座座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使沿线城乡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利用。
江门开平市则利用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开平碉楼”,积极探索传统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开平市政府出台政府“托管”和民间“认养”政策,按照“产权不变,政府代管”模式,推动62座碉楼委托管理,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利用,对文旅项目范围内的碉楼修缮予以资金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文物部门还采用传统监测方式与智慧安防手段结合,完成世界文化遗产日常监测,建设开平智慧监管平台,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详细文物建筑数字档案,保持了文物本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潮州湘桥区开展“百家修百厝”工程,通过创新“公办民助、私建公管”模式,吸纳社会资金,先后完成海阳县儒学宫、双忠庙、真武宫等11处文物保护工程,以“绣花功夫”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微更新,有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云浮郁南县则通过打造“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该县将兰寨古建筑群保护利用纳入乡村振兴发展,优化管护和利用模式,保护村落格局和水系田园,提升文物建筑合理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中,以古建筑群、光二大屋等为依托,兰寨村推动文物建筑和传统建筑保护,使该村成为20多家艺术院校的教学基地,真正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0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