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
39年前,还在当兵的李先南与战友立下“生死之约”:谁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人照顾。
李先南就是那个“活着的人”。回到南京的37年里,他视战友父母为自己父母,尽心尽力照顾,陪伴老人颐养天年;不管家搬到哪里,他最先熟悉的路,就是通往战友家的路。
上阵前战友间互许的诺言,成了此生必践的信念。如今,李先南已成为他们的“家人”,是这个家的“大儿子”,是不可缺的一分子。
在刚刚公布的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公示名单上,李先南名列“诚实守信类”模范,全省仅有9人获此殊荣。
“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
1983年,19岁的李先南应征入伍,和他一道的还有4名从南京江宁参军入伍的战友。在部队,几人同吃同住同训练,结下了深厚情谊。1985年3月,李先南所在的部队到云南进行全方位适应训练,两个月后部队换防,进入作战最前线。
为了祖国和人民,年轻的战士们随时准备牺牲。每一次冲锋前,大家都写好遗书,战友之间互相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帮忙照顾。这句话,是他们的“生死之约”。
易忠怀承担着极为危险的排雷工作。在李先南的记忆里,这个年轻的小兄弟总是热情积极、英勇无畏,直到一次战斗过后,年仅21岁的易忠怀将生命永久留在了祖国的边疆。
1987年,李先南返回南京,从江宁一起走出去的5个兄弟,只剩两人。他牢记着和战友们的“生死之约”,回来安顿好工作和住处,先找到了易忠怀的家。
看到李先南的那一刻,易妈妈放声大哭,仿佛看到了自己牺牲的儿子一般。李先南心头万般滋味都化作了一句话——“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
真心相待,他成为他们的“家人”
刚回江宁那几年,李先南在当时的江宁县供电所工作,宿舍离易忠怀烈士的家不过几百米。“我们有很多从老山下来的战友,大家都记得要帮牺牲战友尽孝。我离得最近,就先来了。”他说。
从那时起,不管有事没事,李先南都会到易忠怀父母家转一转。开始时,易妈妈一想到儿子都会忍不住落泪,拉着李先南的手怀念孩子小时候的场景,诉说思念。李先南总是在一旁倾听,安慰她,有时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陪伴。
李先南时刻将两位老人放在心上。夏天蚊虫多,他带去凉席蚊帐;老人家喜欢穿纯棉汗衫,他就走街串巷专门买。日子久了,李先南成了易家的“家人”,易忠怀的弟弟喊他“哥哥”,易妈妈逢人便说“这是我家的大儿子”。
一次,家里电灯突然不亮了,当时没有手机,易妈妈跑到李先南工作的供电所找“儿子”。“你儿子是谁?”一名工作人员问。“李先南。”易妈妈一口答道。很快,李先南一路小跑迎了出来,陪着“妈妈”回家,帮她检查电路,换上新灯泡。这以后,定期检查家里的电力线路和家用电器,成了李先南的习惯。
37年相伴,没有血缘的亲情
37年间,李先南多次搬家,无论相隔多远,他最先熟悉的路就是通往易家的路。
如今,每周去易家转一转的“传统”依然延续着,易妈妈还会隔三岔五打来电话,电话粥一煲就是一两个小时。李先南说,因为经受了前线的太多炮声,他有着严重的听力障碍,但只要是易妈妈打来电话,他就想办法找个安静的地方,用听力尚可的一侧耳朵耐心倾听。
这些年,两位老人均已年过八旬,88岁高龄的易父还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双腿无力,需要卧床休息。有几次,老人翻身时摔下了床,易妈妈赶紧给李先南打电话,等着“大儿子”过来把老人扶起来抱上床。易父住院治疗时,李先南更是成了医院的“常客”,扶着老人上厕所,帮着擦洗身体。
去年,李先南突然接到电话要他赶紧回易家。他放下手中的事,骑着电动自行车赶了过去,才知道因为小区里窨井盖没有及时合上,易妈妈摔倒了。他带上老人去医院,经检查,易妈妈肋骨轻微骨裂。安置好老人,李先南又跑去物业沟通赔偿事宜。
“先南办事稳重,我最放心。”易妈妈时常这么说,这个“儿子”在她心里早已是不可动摇的依靠。
悠悠岁月间,当初的“生死之约”已成生活日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