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中国与文莱的渊源:黄森屏的传奇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2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纵观中国的古代史,几乎充满了灾害与战争。在天灾人祸之下,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无数从作为主战场的中原地区迁出,转而奔向江南、湖南等相对清净之地,南迁也成为了百姓的最佳选择之一。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古人在避难时也有了更多选择。不少活不下去的百姓都选择“下南洋”,到往并不繁华,但却充满希望与机遇的东南亚。

而在多年的发展下,不少国民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有些在此繁衍生息,能力更强的甚至还建立起了国家。如接下来的这个国家就是这样,它由明太祖朱元璋的爱将黄元寿所建,如今已成亚洲富裕强国,位置极为重要!

古代中国与文莱的渊源:黄森屏的传奇故事

黄元寿是福建泉州鲤城区人。元末明初之际,他曾受命镇守云南,功勋卓著。此后又被派往我国南海剿灭倭寇,立下赫赫战功。由于其表现出色,因此朱元璋特赐其名:“森屏”,深受其重用。

明朝开国后,为扬大明国威,也德化南洋势力,黄森屏一行受命前往婆罗洲。可惜的是,他们此行并不顺利。在风浪的轰击之下,船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大多人都葬身此处,只有黄森屏带着部分士兵活了下来。为了求生,他们在岸上开垦出了土地,并暂时定居下来,等待机会重返大明。

古代中国与文莱的渊源:黄森屏的传奇故事

他们在这里定居后,也引起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注意。不过,由于黄森屏大明人的身份及其手下精良的军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没敢轻举妄动。其中国力衰微的渤泥国便抛出了橄榄枝,与他们结成了同盟。

当时,渤泥国深受印尼与苏禄苏丹国的侵扰,人民苦不堪言。黄森屏为此率领军队大加帮扶,也令渤泥国得以走出困境,被渤泥国人民感激地称呼为“拉阁”(王)。而这也让他在海外愈发具有影响力,更奠定了其在海外的根基。

古代中国与文莱的渊源:黄森屏的传奇故事

地盘稳固后,黄森屏年事已高。他重新回到大明,并向明成祖朱棣宣誓永世臣服。他表示:希望能将渤泥国归入大明,并以此地为根基,永镇南洋。

古代中国与文莱的渊源:黄森屏的传奇故事

朱棣虽然十分喜悦和感动,但考虑到交通等问题,还是拒绝了这个提案。只是将其封王,也将他的国家视作藩属国。而这个渤泥国,正是如今的文莱。文莱总面积5765平方公里,以原油和天然气而闻名。其石油储量和产量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被视作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最重要的是,该国福利极好,教育、医疗通通免费,房子更是不需花费一分钱,非常难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皇帝朱棣派去勘察黄金的官员,为何成为了文莱的国王
...实,在亚洲还有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也是发达国家,它就是文莱。文莱的发展史文莱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在古代,文莱是一个神秘的热带王国,在我国大唐王朝时代被
2024-06-20 15:10:00
明朝哪位官员奉皇命出使东南亚,却在当地成国王
...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等,鲜少有人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文莱。然而作为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文莱其实“富得流油”。文莱人口少,经济却十分发达,人均GDP更是超过了3万美元。文莱
2024-06-25 15:37:00
黄森屏:明朝开国功臣的逃亡与在东南亚建立新国
...后他掌握了博宁国家的力量,在这里重建了国家,今天在文莱、东南亚、加里曼丹岛的西北、南中国海。作为文莱国家的创始人之一,黄森屏现在仍然是文莱人心中崇高的地方,现在文莱的很多地区
2023-12-04 15:16:00
朱元璋派人出使海外,没想到使者顺手建一国家
...他的儿子为渤泥国王,命太监护卫其赴渤泥国上任。百年文莱自黄森屏初次登上渤泥国算起,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渤泥国在一次次的风雨之后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文莱,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
2023-02-13 17:20:00
历史上的今天:文莱苏丹国的衰败
如果从地图上看,和我国远隔南海相望的文莱,是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它不仅面积狭小,只有5765平公方里,还被马来西亚的林梦地区完全隔断,一分为二。其实在历史上,文莱也曾经是东南亚最强
2023-08-12 15:27:00
明朝一大臣奉命海外寻宝,结果走错路就留在此地做国王
...朱棣将其册封为藩国,一直到清朝,这个国家才正式名为文莱。直至现在,文莱王室成员,依旧承认华人是自己的祖先。
2023-06-07 17:24:00
黄森屏:明朝的海外开拓者与东南土著的征服者
...之罪,也允许他认祖归宗埋葬在明朝土地。如今东南亚的文莱国就是当初了渤泥国,虽然土地小,但是全世界人均水平最高的国家。
2023-11-27 05:53:00
刘秀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为何与枣阳渊源至深?
...也许有人会问:“刘秀既然是汉高祖之后,怎么会与枣阳渊源至深呢?”这在《后汉书》中曾有解释:“……光武年九岁而孤,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养于叔父良。”可以知晓,早
2023-01-24 23:39:00
姜子牙和哪吒到底什么关系
...脍炙人口。他们之间的关系深厚,既是师徒,又因家族的渊源而紧密相连。本文将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带您一同领略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师徒情谊,感受其间的深厚情感与纠葛。姜子牙,又名
2024-02-21 09: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