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数字化改变传统教育的“术”与“道”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2 01: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数字化改变传统教育的“术”与“道”

视觉中国供图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正在加速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逐渐改变教育的供给与接受方式。然而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改变并不局限于此,还产生了更加长远的影响。

2月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平行论坛举办。该论坛由中国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论坛上倡议,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高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团结起来,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构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体,重塑数字化育人新范式,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态。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大学校长谈起了正在进行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专家指出,数字化技术不仅在“术”的层面变革教育供给方式,也在“道”的层面推动人们重新思考教育中那些更为本质的问题——比如,教育的使命是什么?高校要为世界培养怎样的人?

教育数字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提到数字化,就绕不开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2013年起,中国从“建、用、学、管”多个层面大力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经过十年探索与实践,我国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迅速跃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在线/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是慕课的一线实践者。作为清华大学推出的首门全球共享课“电路原理”的任课教师,于歆杰见证了十年来慕课的发展变革。

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慕课解决了课程的“有无”和“好坏”问题,即开设难度高或者不具备开设条件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慕课体验;那些能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先用慕课自行学习,课堂上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提升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

现在的慕课,已不止于网上开课。于歆杰分析,未来慕课要做到“三个结合”非常关键。

第一个结合是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这是慕课的核心生命力。比如,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成为随时在线的学生个性化助教;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学习的在场感、社群感;数据挖掘则可以让学习变得更为个性化、更有针对性。

第二个结合是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结合。于歆杰表示,如今慕课的学习者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学习者。曾经,他只需要考虑如何把线下课堂中给学生上课的经验和方式“平移”到慕课课堂,但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慕课也要考虑社会学习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可定制的课程,建设微专业,打造迷你学位。

第三个结合则是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我国上线的慕课课程数量已经超过6万门,如何深度挖掘这些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更多知识,也是教师需要了解的课题。所以,我们仍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让广大教师学会将慕课与课堂深度有机融合。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慕课运动中主要贡献者之一。”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2020年,由清华大学发起,来自六大洲14个国家的17所大学与3家在线教育机构共同创立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搭建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杨斌指出,依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我们能够与其他的高等教育机构共享知识和经验,共建世界大学生态圈或学习社群;让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机会。“伙伴合作与资源整合不仅限于大学之间,更应突破象牙塔的围墙,与政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断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放进而推动产业转型、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他强调。

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

在此次高等教育平行论坛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指出,随着AI、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正在加速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逐渐改变教育的供给与接受方式。

同时,多位专家也指出,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改变不局限于教学方式,他们看到了更加长远的影响。

周礼栋说,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将如同数学和语言一样,成为一种基础能力。未来人才要具备计算思维和数据驱动的能力,并且要知道如何让这些技术助力学习、研究以及实践。

要让计算机科学服务于其他学科,跨学科教育就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常态。周礼栋认为,不同学科的交叉往往能够催生非常了不起的创新,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技术给学科研究带来的方法上的变化,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从业者需要重新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借鉴全球顶尖高校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他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也在高等教育平行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数字化来助推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开设跨领域、跨学科的具有标杆性的数字科技课程,鼓励学生抓住数字化进程中产生的建设性机会,拓宽自己的能力。“我们要运用好已有的工具,推动教育教学的升级。教育部门要和学校一起,进行联合探索,建设出一条全民教育升级的大道。”他说。

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要的人才

“未来高等教育的重点将不只是传授知识或技能,而是应该着重于在更高层次上育人,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化的未来,学生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要学会主动思辨,借助先进工具和已有的知识信息去探索未知世界,获得新的发现,创造新的知识。”周礼栋展望道。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宗凯表示,高等教育要为明天培养人才,必须推进信息技术支撑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重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词是‘能力为重’,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向以‘能力为重’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他说。

杨宗凯强调,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在于“化”,也就是在数字时代对教育进行系统性变革,通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创新,逐步实现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当然,我们高校还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阶段教学规律的研究,更好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他表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此前也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数字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数字化的着力点仍然聚焦在“教与学”“师与生”这些基本问题之上。

“未来的高等教育,必然成为一个更加透明、扁平和高质量的体系。”倪明选表示,功能性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将被划分得更加精细且富有结构性;知识获取的便利性提高后,高等院校也必然要关注自身供给的质量,来吸引更多学生的认同,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的功能和定位也将被重新定义,在传统的授课、辅助团队工作以外,学校还需要打造更专业的知识管理和规划团队,建构清晰的知识地图,按照个体学习的习惯,设计不同的高质量学习课件。

“教育与数字化的结合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细落实。”倪明选说,高校要参与到这场巨大的变革之中,未来已至,唯变不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不仅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纷纷布局元宇宙,而且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元宇宙研究实验室、元宇宙研究中心或元宇宙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立国内首个元
2024-01-30 04:26:00
数字化让教育“新”中有“数”
...绍,2020年,中国牵头成立了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清华大学校长担任联盟主席,成员包括16个国家的17所知名大学和6家在线教育机构。依托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中国慕课开设
2024-03-22 05:21:00
...年07月30日 第 06 版)通过“云课堂”,贵州的大学生可与清华大学学生同上一堂课;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原本枯燥的知识瞬间形象可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坐在教室就可
2023-07-30 05:47:00
夯实海外华文教育的文化之基
...增强了文化自信。”李鑫说。杨嘉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讲授的“北京中轴线申遗:向世界讲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故事”更新了她对北京的认识,“离开北京这么多
2022-12-23 05:21:00
国美毕业季:校企共育培养创新人才,东方美学焕发时代生机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设计专业体系;2019年,腾讯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作共建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培养项目(IMDT),探索“企业-高校-政府”合作的新模式与专业学位教
2025-06-06 14:37:00
...覆盖全国32个省区4000多所中小学、300多所大学,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名校,惠及学生600多万名。”展会现
2023-04-28 17:41:00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大数据观察)
...景的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在清华大学开设的“全球化中的伦理问题”课程上,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唐晓阳说,“希望有更多学生可以加入全球融合式课程,促进文化交流与
2025-01-17 06:06:00
数字化技术塑造教材新形态
...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青是《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者之一。他在阐述课程制定的初衷时表示:“我们的出发点非常明确,那就是要确保教材与专业
2024-02-07 01:23:00
《穹天玉宇》圆满落幕: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展精彩回顾
...三维重建、裸眼3D、CAVE全景空间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中国传统建筑藻井的结构美学与文化内涵,并以公共教育活动推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展览概述“穹天玉宇”以北京地区地标性建筑中的
2025-09-25 13:38: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获批1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鲁网10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齐鲁医药学院获批资助和自筹项目共计12项
2025-10-04 16:39:00
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拉开帷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毽球分会执行
2025-10-02 13:54: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参与“威海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近日,由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威海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携多款自主研发产品精彩亮相
2025-10-02 13:5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夏露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家大门常打开
2025-10-02 14:04:00
为月亮穿新衣,为祖国绘长卷 双节活动童趣与情怀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夏梦迪)在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精心策划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5-10-01 09:51:00
“政策+案例+实战”闭环教学 湖北建院为城市更新精准赋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刘君怡、李夏、周鼎)近日,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01 09:51:00
全国推介!湖北建院探索“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罗庆丰、于婷)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党支部探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模式
2025-10-01 09:51:00
“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大学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
大河网讯 近日,“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团市委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促进民族团结、深化青年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2025-10-01 12:45:00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助力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
大河网讯 9月22日,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在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领导齐聚一堂
2025-10-01 12:45:00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工作纪实
大河网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构成部分,日益成为服务地方发展
2025-10-01 12:45:0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大河网讯 从队列式到军体拳、匕首操、实战演习......历经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9月2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交入学第一份“答卷”
2025-10-01 12:45:00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1 12:45:00
童韵传承,航空路小学师生共筑强国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薇)9月30日上午,江汉区航空路小学全体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2025-10-01 14:33:00
化身“月球漫游家”,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钟徐婉萍、李龙凤)当国庆的红旗遇上中秋的明月,当古老的嫦娥传说牵手现代航天梦想
2025-10-01 14:34:00
萌娃 “趣” 迎双节!亲子携手绘团圆、颂祖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近日,江汉区小精灵幼儿园以“国庆中秋寻雅趣 亲子携手共创美”为核心,组织全园师生与家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1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