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讲了陶恭祖三让徐州给刘备的故事,陶恭祖就是陶谦,当时陶谦主政徐州,又得了重病,因此在临死前将徐州让给刘备,并说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才能,不能担负镇守徐州的重担,如果这事是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那么无疑算是三国时期唯一且颇有美名的禅让。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陶谦真的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吗?
三国末期的地方政治形态
纵观三国晚期的地方政治,由于东汉中央政府已经名存实亡,无力控制地方,先是董卓乱政,引起关东联军讨伐,一致反对董卓,同样反对董卓控制的朝廷,董卓被杀后,即使是后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期,地方上照样对朝廷爱理不理的,再加上州牧制度的兴起,朝廷任命在各地的地方官实际上已经成为各自独立的存在,郡县制伴随着朝廷权力消逝而消失,地方政治实际上演变为世袭制。
刘备
自从刘焉向汉灵帝开启州牧制并自任益州牧后,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刘焉身为朝廷命官,不仅有谋反意思,私造天子礼仪,而且在自己去世后将益州牧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璋,包括后来的袁绍也将河北四州的继承权传给自己儿子,还有荆州牧刘表,同样将荆州牧职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些世袭朝廷官职的做法,也只有在汉末时期出现了,按道理来讲,陶谦去世后,将徐州牧之位传给自己儿子再正常不过,即使自己儿子是个傻子,按照传统思维,陶谦也没有必要让给刘备啊?
陶谦其人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陶谦很容易被刻画为一个忠厚、和蔼可亲的善良长者,但真实历史上的陶谦恐怕会让你失望,看看历史上的陶谦干了哪些事,就很容易明白陶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陶谦是徐州丹阳郡人,今安徽宣城人,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陶谦手下最精锐的部队就是丹阳兵,陶谦14岁时,就被同为家乡人并在苍梧任太守的甘公看中,成为甘公的女婿,古人看人一般首先是看面相,再看外貌,陶谦能够被甘公慧眼识才成为他的女婿,说明陶谦至少是长得一表人才。
陶谦求救
光有长相还不行,还得看出身,陶谦的父亲曾经担任过余姚县长,说明祖上也是官宦之家,被甘公看中后,陶谦开始平步青云,当过县令,出作过幽州刺史,随从皇甫嵩、张温讨伐过羌人的叛乱,但有一件很特别的事发生了,陶谦看不起自己的上司张温,并在酒宴上侮辱张温,张温大怒准备把陶谦迁往边疆,在他人的劝说下张温终止了,但陶谦并不领情。
在公开场合侮辱上司这事就说明了陶谦绝不是一个忠厚善良、和蔼可亲的人。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事是《吴书》记载的,是否真实有待核查。
陶谦没有参与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军事联盟,但却派出三千精兵资助汉末名将朱儁在河南中牟一带抵抗董卓军队,2年后陶谦又向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进贡,并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徐州牧,在这一时期,陶谦还与自称天子的下邳人阙宣联合外出抢劫,之后又杀了阙宣,兼并了他的军队。
《三国志陶谦传》: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觽。
这事记载在《三国志》中,真实性应该是蛮大的,自称天子在当时就是公开的造反了,但凡有一点政治理想或者政治眼光的人,都不会与这样的反贼同流合污,这种行为就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虽然后来陶谦攻灭了阙宣,不过他身上已经粘染了政治污点。
陶谦
陶谦的身上还有一个重大污点,就是用人,公认的正直名士赵昱在陶谦手上得不到重用,反而是残暴嗜杀的笮融被陶谦重用,陶谦任用笮融管理三个郡的运粮工作,笮融是一个与吕布差不多无道德信义的人,先后投靠赵昱、薛礼、朱皓,并且将三人杀害,典型的投靠谁就杀了谁,同时,笮融有个嗜好,就是喜欢佛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在徐州至扬州一带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在那个战乱频发,老百姓都吃不饱饭的年代,笮融利用贪污来的钱粮兴建佛教建筑,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另类的行为,而这一切都是在陶谦的纵容之下,陶谦可是徐州的一把手。
所以陶谦更像一个在乱世之中为所欲为的人,在公众场合侮辱上司、与反贼同流合污、任用残暴无道德信义之人,这些行为纠合在一起,让陶谦的形象瞬间黑暗下来了,至少陶谦不是忠厚善良、和蔼可亲的人。
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陶谦是:陶谦昏乱而忧死。简单地说,陶谦就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因为个人的肆意妄为而导致忧郁而死,是一个在乱世之中无法守住自己城池的人,如同袁绍、刘璋、刘表之类的终究要在乱世之中被攻灭,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陶谦与刘备
另外,陶谦杀死曹操的父亲这事在历史上历来有争议,这事不在文中讨论,但曹操父亲之死肯定与陶谦有关,至少是不是陶谦杀的,很难说,乱世之中,这事毕竟说不清楚,史料记载也有矛盾的地方,不过正是因为曹操报仇式的攻打、疯狂地屠城,大概率这事就是陶谦干的,最终才让陶谦向公孙瓒和田楷求救,而作为田楷部下的刘备也来到了徐州。
陶谦究竟有没有让徐州给刘备
《三国志陶谦传》和《后汉书陶谦传》没有任何陶谦有让徐州给刘备的记载,但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这么一段话关于陶谦转让徐州给刘备的记载: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陶谦重病之时,对徐州别驾糜竺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定徐州。需要注意的是陶谦这话不是说给刘备听的,而是说给徐州别驾糜竺听的,这个糜竺也就是日后刘备最大的幕后投资人,刘备能够创立基业并建立政权,财政方面全都是糜竺解决的。
按照东汉末年乱世中的传统,徐州牧陶谦去世后,让他的儿子接班也实属正常,陶谦死的时候是63岁,他有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但这两个儿子没有出任官职,陶谦本人也是徐州丹阳人,在本地也是有一定的势力,还有自己的亲信曹豹、曹宏等,这也是日后投靠吕布反对刘备的那一批丹阳人,可见原陶谦部下对于刘备主政益州,有人同意,有人反对的。
刘备
陶谦干嘛不立自己的儿子呢,非要对糜竺说出那一番话来?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有能力镇守城池,保住豪强百姓的生命和利益,陶谦的儿子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另外东汉末年的政治形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地方的政治基本上被地方豪强、世家大族所掌控,比如袁绍利用河北士族和颖川士族控制了河北四州,荆州刘表依靠蒯氏和蔡氏的势力掌握了荆州,士族豪强是背后的掌控力量,袁绍与刘表是表面的朝廷命官,双方合作共同掌控地方,即有名正言顺的朝廷任命,又有掌控地方的实力,甚至能力不强的地方官都要被这些势力控制成为傀儡。
刘表能控制荆州豪强势力,但他的儿子显然控制不了,在荆州豪强的威逼之下,向曹操投降,与其说是刘琮的意思,不如说是背后世族豪强势力的左右,这种现象放在陶谦主政的徐州同样适用,陶谦在世时,勉强能够控制地方,但做得也不够好,《三国志》和《后汉书》多评价陶谦治理地方是:“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说明陶谦治理徐州并不好,陶谦在临死前,是否真的对糜竺说过那番话已经不重要了,徐州世族豪强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一个领导人,这个人就是刘备。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陶谦刚一死,糜竺和陈登就率徐州人拥立刘备为徐州牧,同时拥护的还有孔融。糜竺是徐州富商,富可知国,家里的仆人、宾客都有上万人了,陶谦在徐州之所以能够不愁粮食,靠的就是糜竺这棵摇钱树,陈登是徐州世家大族,从陈登的后来经历看,谁能保住徐州,他就投靠谁,先是刘备,刘备败了投靠吕布,之后又投靠曹操,像陈登这种徐州不管谁当家,都要保住自己家业和利益的想法,就是大多数徐州世家大族的想法。
刘备
换句话说,陶谦病死之时,今后的徐州之主是谁,陶谦说了跟没说,没啥两样,只不过当时陶谦还算聪明,乐得顺水推舟,顺从徐州士族的心意,建议刘备接任,而没有说让自己儿子来接作,如果陶谦敢说让自己接任的话,估计自己的家族都不保,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刘备是徐州士族拥立的,其根本原因除了刘备的能力很强、战斗力很强外,还与刘备笼络人心的能力非常强有关,刘备这个人每到一处都要大力笼络人心,比如下面这些记载,刘备在平原国相任上,初到荆州之时,初入益州之时是这样笼络人心的:
《三国志先主传》: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三国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总结语
正因为刘备笼络人心的能力超强,再加上能力强和战斗力强,这个孔融很有发言权,平黄巾管亥部之乱时,孔融是直接向刘备求助的,刘备三下五除二就解了北海黄巾军之围,孔融深以为然,所以徐州士族共同推举刘备为话事人,主政徐州,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利益,一旦刘备不能保护了,这些徐州士族们就会推举下一个能保护他们的人,比如吕布,或者曹操。刘备主政徐州根本不是陶谦推荐的,而是刘备自己用能力换来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