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90 后华人 CMU 校友回国创业,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3-12 23:00:00 来源:砍柴网
90 后华人 CMU 校友回国创业,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在历史上一共爆火出圈过三次,第一次是在 2000 年,本田推出了仿生机器人 ASIMO,成为开创性机器人技术的象征;第二次是 2016 年波士顿动力机器人 Atlas 被员工殴打,引发了 " 人类请停止霸凌机器人 " 的哲学思考,以及三年后 Atlas 的奋起反击;第三次则是最近,斯坦福炒菜机器人刷屏朋友圈。

从历史看来,人形机器人这一极具技术含量的新赛道,似乎许多令人振奋的技术突破首次发生都在海外。

今天,人形机器人作为 " 新质生产力 " 的代表赛道之一,在国内硬科技投资当道的大环境中,中国企业在该领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吗?

一场技术攻坚战

早年行业里大家都以海外企业为队标,尤其是 Atlas 会前后空翻跟人打架,是不少人‘赛博梦’的起点。海外公司一向的优势是前沿技术突破速度快,但是往往做产品不计成本,譬如 Atlas 是液压驱动,成本十分昂贵。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充分展示了降本量产的优势:硬件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是当前国内投资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核心逻辑,中国拥有成熟的制造业产业链,中国制造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形机器人无疑成为了国内近两年热门多的投资赛道,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 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案例共 12 起,行业累计获得超 20 亿元融资,其中就有 7 家企业单轮融资金额超亿元。

" 原来一直看不到跑出来的机会,不好出手,但现在进场,估值上涨非常快,如果能跑出来一家,回报会非常高。" 有投资人表示。

在政策上,人形机器人也得到不少支持,去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

意见明确,到 2027 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产业链看,其上游核心硬件为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软件则包括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系统控制等;中游本体制造商和以服务、工业场景为主的下游应用。

眼下,核心零部件已经不再构成国内做人形机器人的门槛,我国部分零部件的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过整体而言仍存短板。

正如优必选创始人所说,人形机器人行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只有脚踏实地地研发、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90 后 " 创业团队涌现

如我们所见,除了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布局自研人形机器人,国内也有不少年轻的初创团队涌现。

例如由 "90 后 " 科技博主、前华为 " 天才少年 " 彭志辉创办的智元机器人在去年 12 月完成了 A+++ 轮融资,投资方多达 11 家;

雅可比机器人创始人邱迪聪也是一名 "90 后 ",他曾参与或主导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火星车研发、L4 级自动驾驶等项目,拥有超过八年 AI 与机器人跨领域研究和落地经验。

在看到国内 AI 发展的浪潮后,邱迪聪决定回国创业,于 2023 年成立了一家家用、办公室、商超等多场景解决方案的智能 AI 机器人公司 --- 雅可比机器人。

通过大脑 J-Mind 和小脑 J-Box, 机器人在不经过任何培训(Zero-shot)的情况下可以移动到所需补货的货架前,并与专业零售机器人的货架巡检能力相结合,能够高效的识别货架的陈列状态,把雪碧精准地放到空缺位置中,严格遵守货品与货品之间的距离间隔,从而自动完成货架补货和整理,形成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

在邱迪聪看来,机器人有三个阶段的迭代,在 1.0 时代叫做纯机械控制时代,机器人在工厂里面通过一些机械运动去做固定的执行。

到了这个 2.0 时代,开始接入算法,但主要是解决单一的任务,例如在工厂、酒店或物流场景中,我们能看到 2.0 时代机器人。

但即使是接入了 AI 的能力获得了更高维度的感知,2.0 时代机器人任务执行仍旧非常单一,在任务的理解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上面,还是完全空白的。

进入到 3.0 时代,随着多模态模型的产生,开放词汇感知模型的进化,以及大语言模型、基础模型的革新,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开始逐步解锁更多样化的场景,甚至是能够在多种场景执行多种任务。

探寻技术边界

3.0 时代的机器人,也是当前创业者们最聚焦的方向。其中,智能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

雅可比的发展路径,则涵盖了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目前雅可比发布一款具身智能商超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口头指令让机器人完成补货与拣货等任务。

在未来,邱迪聪则希望雅可比机器人不止在某一个场景执行某一个具体的任务,而是更希望它成为人类的生活伙伴或者工作上的合作者,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能够横跨家庭、商业、医护、工业、农业等一系列场景,并且机器人将会拥有认知情感行为能力。

现阶段技术落点在劳动力的一个替代和补充上,是在机器人和人力成本之间做平衡。在雅可比内部,把机器人的矩阵职能划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情感线和情绪价值能力;二是功能和操作能力。

随着机器人在商超不断地与人交互,它的情感能力也会随之而升级,在交互的过程中,机器人能够持续加深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在数据上沉淀积累,也在交互算法和模型上不断优化情感理解的能力。

当然,机器人一向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怕是在工厂的流水线里,许多复杂的场景机器人仍旧很以难适应。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则指出,具身机器人目前遇到的主要有四大挑战:第一,机器人不能够像大语言模型一样有一个基础大模型直接一步到位,做到最底层的控制;第二,计算能力的挑战,即使谷歌研发的 Robotics Transformer 模型,要做到机器人控制,距离实际需要的控制水平仍有许多事情要做;第三,如何把机器人多模态的感官感知全部融合起来,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解决;第四,机器人的发展需要收集很多数据,其中也面临很多安全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 具身智能作为学术或者实验室研究课题它非常成立,但是如果说基于这个潮流,在今天就想去做一个通用机器人的话,我觉得挑战是非常大的。"有 AI 投资人表示。

对此,邱迪聪表示,对于雅可比未来 5 年的规划,非常有信心。" 在创业之初,我们就做了许多理论验证,即使是我们第一阶段的商业服务机器人,也需要满足许多技术的瓶颈和关节点,我们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超出这个边界就玩不动了,我们的未来规划以及前瞻性的预测都在边界条件之内。"

"Open AI 的伟大之处其实不在于 GPT 有多火,而是它向全世界证明了这条路线是可行的。一旦可行,就把一个学术问题变成了工程化的问题,只要是工程化的问题它就会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时间周期。" 邱迪聪说。

来源:钛媒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厚“机”薄发,浙大走出了一支机器人创业天团
今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京开幕,一场世界机器人盛宴即将开幕,来自浙江的企业和专家也将参加此次大会。在7月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就注意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等展台观众爆满,一批
2023-07-31 17:54:00
​重磅分享 | 机器人行业大咖把脉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受瞩目。在大模型、视觉感知等技术突破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引发了行业内外热烈讨论。5月10日,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在北京智源大厦举办了2024年春季
2024-05-16 15:08:00
没有高端校友圈,深圳独角兽如何三年翻番?
...业目标:人工智能终端规模力争两年破万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三年内跻身千亿级。作为创新能力、创业生态的重要指标,培育80家独角兽、1000家瞪羚,也成了深圳未来三年的核心目标。
2025-03-07 10:15:00
被指控盗窃知识产权后:DeepSeek遭华人背刺 在美商标被校友抢注
...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提交了一份申请,希望为其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产品和工具注册商标。但为时已晚。36小时前
2025-01-30 22:08:00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助力澳门创新发展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一带一路”地区邀请赛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将中国传统功夫茶艺展示得淋漓尽致,吸引不少海外人士驻足品茗。5月25日,参赛者在第九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一带一路”地区
2024-05-26 10:09:00
...整车企业。从离宁到回宁,产业链资源释放磁场效应天创机器人董事长刘爽是采访对象中唯一一个曾离开南京的,因家人在外地,如今他依然过着双城生活。“从行业来说,南京的产业链资源比较丰
2024-04-08 07:50:00
凝聚科招力量!东大独角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赛收官
4月21日,“环太湖杯”发现东大独角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赛决赛在苏州吴中区圆满收官。活动“以赛引才”捕捉新势力、锻造生态圈、挖掘独角兽“金种子”项目助推吴中产业创新集群快速发展。
2023-04-25 11:52:00
华中科大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医工结合赛道决赛落幕
...。经过激烈角逐,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智能护理机器人、黄斑扣带术新型植入及oct手术导航方案的设计与开发、来源于临床科学家的干细胞治疗脊髓疾病的解决方案等4个项目团队荣获
2024-07-15 13:56:00
刘捷赴浙江大学和浙大校友企业专题调研创新发展工作: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这篇大文章
...阶,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业的创新文化。浙江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里,全校15个院系的机器人爱好者们开展跨学科的学习交流,碰撞出跨越领域边界的交叉创新。刘捷详
2025-02-15 21:4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国际大咖为“南京故事”国际传播支招在中国制作 向世界传播南报网讯(记者乔雅萱)11月22日上午,南京国际传播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2025-11-26 10:27:00
江苏南京:链接全球资本!宁企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今年以来,一股赴港上市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奔涌。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活跃度大幅回升
2025-11-26 10:27:00
江苏南京:一张购物小票,掘出一座“数据金山”
南京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一张购物小票,掘出一座“数据金山”晓数通社区微数据中心。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数族科技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刘芳)深秋的南京,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在发生。近日,2025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南京)对接会在栖霞区召开
2025-11-26 10:28:00
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对接会举办
近日,2025南京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对接会在高淳举办,高校、医院、企业等多方代表齐聚。活动搭建协同平台,助力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
2025-11-26 10:28:00
在长三角文博会上亮出“文化家底”和数字创新实力南京打造微短剧产业集聚高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近日,一场聚焦微短剧的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火热举办
2025-11-26 10:28:00
江苏南京:相约十年,让制造更聪明
相约十年,让制造更聪明——写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作为南京智能制造产业的标杆力量
2025-11-26 10:28:00
智能工厂运营效率提升
近日,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投产的天加洁净基地内,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正生产发泡板机、换热器等核心零部件。该生产基地建立了从客户需求到最终交付的“端到端”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体系
2025-11-26 10:28:00
东南网1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记者从厦门大学获悉,日前,该校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吴德志教授团队在3D打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创“激光原位诱导直写打印”技术
2025-11-26 10:3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吴冰冰)我市跨境电商生态再添新支点,日前,POD(按需定制)专卖孵化平台公司正式落户银城智谷海熹跨境电商产业园
2025-11-25 08:11:00
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七):这位“农事专家”,让种地更聪明
这位“农事专家”,让种地更聪明——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七)11月14日,雄安新区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查看番茄长势
2025-11-25 08:41:00
荣耀加冕!锦程酒管多店荣登消费者喜爱榜-2025年中国高端酒店100强
2025 年 11 月 20 日-21日—— 在备受文旅与酒店行业瞩目的 “2025 迈点文旅节・第七届迈点酒店运营创新大会” 上
2025-11-25 09:25:00
苏河汇一站式解决方案破解电商企业合规难题,驱动行业发展
2025年“双十一”收官,中国电商行业持续稳健增长,行业生态也迎来深刻演进。各大平台已从流量竞争转向全域生态协同,“双十一”形态亦呈现“简-繁-简”的演变
2025-11-25 09:25:00
治污攻坚 | 天宁:伊顿与黑牡丹的“近零碳”之路引领工业绿色未来
2025年,在常州市工信局公示的近零碳工厂名单中,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和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相继成功入选。根据常州市的标准
2025-11-25 10:16:00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嵌入,正重塑人才培养逻辑与知识范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创业自我效能驱动创业意向(DESE-EI)模型及边界条件研究(24A0450)”课题组研究认为
2025-11-25 1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