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陇东报
□ 李晓娟
当我看到“我与《陇东报》”的征稿启事时,内心涌起了一段少年时的回忆。
那是我上初二的时候,我从农村学校刚转到城里学校的第一年,没有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看到城里“洋气十足”的学生,我内心很自卑,只有在自己的日记里才敢吐露心声,每天遇到芝麻绿豆大点的事都会用文字记在纸上,这无形中也锻炼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有一次,去交化学课作业,老师不在办公室,我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张《陇东报》,在那书籍刊物贫乏的年代,一张《陇东报》在一个学生眼里就是一束光。我拿起《陇东报》仔细阅读,把我认为好的句子用老师的笔摘抄在一张纸上,当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时,才发现老师正站在我身后看着我笑,当时的一幕至今都记忆犹新。我怯怯地说了句:“老师,我翻看您的报纸了,想抄点好句子。”一向严肃的老师说了句:“爱看报纸,学知识,是好事,这张报纸我看过了,你拿回去课后看,以后想读报就到我这里拿。” 化学课老师的一句话,成了我以后读报的动力。
我拿着那张《陇东报》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想这都是什么人写的报道,写的散文,文笔那么好,我写的文章能上报纸吗?我不止一次问自己。思考三天后,我根据报纸上的投稿地址,给编辑写了一封短信,整理了我平日写的几篇自认为优秀的小文章,一并寄了出去,于是,便开始天天在等回信。
就在我觉得已经快等不来回信时,我收到了一封来自陇东报社的信,那印有红红“陇东报社”字样的牛皮纸信封,像黑夜里一颗明亮的星星在闪烁,一位编辑老师在回信里说:“同学,你的信和几篇文章我都阅读了,写得不错,很有文学天赋,坚持勤练笔,欢迎多来稿。”当时,我高兴坏了,没想到编辑老师在百忙中回应了我。往后,我多次给编辑老师写信,也多次寄出自己写的文章,很多时候,编辑老师都会抽出时间修改指正并寄回,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提升和鼓励。
1989年,我也曾有文章有幸发表在《陇东报》上,那是一首小诗,名为《交通警》。我因此还拿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我也开始自信起来。自此,好多同学向我请教作文和周记写作,我还成了校园文学社的小记者,这一切都得感谢《陇东报》和编辑老师。
如今,我虽然要面对生活里的柴米油盐,但有文字相伴,内心是充实丰盈的,即使我没有成为理想中的作家,但能写一点自己喜欢的文字,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寻找自己,也是一件幸事。文字这一方净土,滋养着我,默默地写,静静地活!
文字是一束光,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陇东报》更是一束照进生活里的光,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依然会坚持看报纸,喜欢触摸报纸的感觉,静心找一份油墨纸质的香味,寻一份时光的温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