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南铝社区的过去是什么样的?“那时公共步道狭小,最多两人并行,走路不时会剐蹭到两旁及踝杂草。”倪丽华今年72岁,她于1975年作为南铝职工家属入住南铝社区,是不折不扣的“南铝一代”。当时,她与丈夫杨建波住进一间15平方米左右的职工砖木房,入住第二年,女儿杨蓉呱呱坠地。一家三口在单间住房里生活,略显局促。“相较他人,我们很幸福了。”谈及过往,倪丽华是满足的。
1981年,全国第一次施行“房改”政策,“福利房”的春风吹到了南铝社区。倪丽华与杨建波换购到了一套新房。“当时杨蓉才6岁,她第一次来到新房后,拿着抹布帮忙擦洗地板,很积极哦!”倪丽华回忆道。
采访中,笔者和倪丽华来到三幢紧挨着的红砖楼下,楼高10多米,至今仍有不少人家居住。楼前渗水砖与草皮紧紧挨着,外墙立面干净清爽。楼内家家户户都把鞋子收进屋中,楼道内无一杂物,公共区域的墙面也很干净。
倪丽华带着笔者走进一套房屋,那是个采光充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住宅。“在40年前,这也算是‘豪宅’了。”倪丽华笑言,以前是一家三口挤在一个房间睡,搬进这套房子后,他们和女儿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并且能在自己房子里洗澡洗衣做饭,感觉非常幸福。
从房屋阳台向外望去,是南铝社区另一栋居民楼,楼外无一户外衣架、无一墙体外扩,多数人家阳台上可见茂盛的绿植盆栽,看上去整洁又清爽。
从红砖楼出来,步行十几米,就来到倪丽华的女儿、女婿家,一套2003年购买的“江景房”。从客厅窗户眺望,能看到水东大桥、延平湖中的“双剑化龙”、剑州大桥、玉屏山大桥,一眼就可阅尽青山绿水。
“南铝居民的住宅,有这样视野的不在少数。”提及住宅视野,女婿张遵文不觉得有什么特别。2005年,张遵文的儿子张心宇出生。作为“南铝三代”,张心宇对身边的景色、环境习以为常。“住在南铝社区,幸福,来自每天的‘日常’。”张心宇说。 (林水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