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钢第一炼钢厂智控中心,让“热”岗位“冷”下来——
远程操控,1600℃钢水中取样犹如“探囊取物”
7月15日,南钢第一炼钢厂智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紧盯智慧炼钢系统大屏幕,保障炼钢工作有序安全进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 通讯员邵启明
有一个地方常年室温保持在40多摄氏度,那就是炼钢厂的车间。7月15日,记者来到南钢第一炼钢厂,发现这里有了凉爽的空调房。从前,炼钢只能依赖于汗流浃背的现场操作,如今,只需在空调房内,看着显示屏动动鼠标,就能远程操控炼出一炉炉钢水。
走进第一炼钢厂智控中心,记者被眼前巨大的屏幕吸引住了。几块巨大的屏幕占据了整面墙壁,屏幕上翻滚的钢水泛着炽热的红光,废钢、铁水等原料的“排队”入场和150吨大转炉的每次“翻身”都看得一清二楚。几位操作工坐成一排,他们对着屏幕轻点鼠标,一墙之隔的炼钢现场就“沸腾”起来。
“我们一个班8小时大约可炼出12到14炉钢水,有时基本就是无缝衔接,节奏很紧。”解生元,目前是第一炼钢厂的一名转炉大班长。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生产现场回来,满头挂着汗珠。炼钢生产中,一个班组有5个人,涉及炉长、主操、摇炉、炉前工等4个岗位。生产过程中的产量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各工艺流程之间的衔接,每一环节他都要参与其中。操作室和生产现场两头跑,是他的工作日常,他也早已习惯20多摄氏度的温差。从智控中心开两道门,走数十步,就能看到高效运转的1号转炉,炉内钢水烧得通红,扑面而来的是高温热浪。
“我这个岗位是一个兵头将尾的角色,我既是班组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也是工艺执行人和质量管理人。车间的动态要求,也需要我及时传达到位。”解生元就像一根绳索,串起了班组的所有人,汇聚着炼好每一炉钢的决心。
2001年,解生元入职南钢,2004年,第一炼钢厂正式投产。从1号转炉,到有了2号、3号转炉,再到多次荣获行业“冠军炉”“优胜炉”称号,解生元感慨良多。“我们现在的生产环境,和之前那是天壤之别。刚建厂的时候,我们就有行业较为先进的除尘工艺,但还是会有烟尘,上一天班就得换一次口罩。现在我6天一个轮班才用掉一个口罩。”
转炉除尘系统的升级在2022年得以实现,南钢进行第一炼钢厂转炉区域三次烟尘治理提升改造。据解生元介绍,首先以干除尘工艺为转炉一次除尘,然后采用高效率覆膜除尘布袋,进行二次除尘,最后通过高效率除尘滤筒将车间厂房顶粉尘一网打尽。经过三次处理后的烟尘排放,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大屏幕,过去其实是一整块玻璃,让炼钢工人“正对”七八米开外的炉口。那时候,炼钢是经验活,需要根据炉口火焰的明暗变化,凭经验判断氧枪高度、加料时机等。解生元告诉记者,南钢通过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对生产现场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加上各种智能应用模型的应用,从而实现更安全高效的生产。
测温取样是炼钢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对钢水成分及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而测温取样此前是炼钢厂最为危险的工作岗位之一,炼钢工人需要近距离接触钢水,手持测温枪或取样管,温度极高,液态渣钢飞溅严重。如今,从1600℃钢水中取样犹如“探囊取物”。“我们现在都是远程计算机操控副枪取样,全自动化验系统大概2分钟就能完成全过程,也让我们炼钢工人的工作环境不再危险恶劣。”解生元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