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杨凌举办小麦文化节 多位专家为小麦抢收支招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09 11:5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龚仕建

6月6日芒种节气,第八届小麦文化节在杨凌良科小麦基地举办,多位专家就应对小麦收获季遇到连阴雨,从育种、管理等方面为群众支招,首发了歌曲《中国饭碗中国粮》。专家、粮食种植大户、学生、企业家、摄影家等20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黄璞主持。

小麦文化节自2016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樊志民教授说:“小麦作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理应有一个传承农耕文明、推介高新科技的节庆活动,给它设一个节,我认为是应该的。”

杨凌举办小麦文化节 多位专家为小麦抢收支招

历史上小麦的产量只有几十斤,发展到几百斤再到现在的超千斤,这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小麦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陕西的面食结构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杨凌蘸水面、武功旗花面、岐山擀面皮、乾县锅盔等一系列产品对提高我们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丰富我们的饮食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小麦遗传育种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辉说:“今年小麦按前面的长势来看不错,但是后面遇到了多年不遇的阴雨天,小麦穗发芽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发发生过,多数都是局部地区,没有今年这么范围大,要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品种很关键,要注意挑选适宜本地种植且穗发芽抗性好品种留种,同时在小麦育种中要加强穗发芽抗或耐性好的品种的选育,把抗性好的品种挑选出来,大面积推广来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对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将会发生很重要的作用。”

当下正是三夏抢收的关键时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社说:“根据天气预报,近一周之内,基本都是晴天多云,小麦在地里头长着,比湿湿的收回去还好。收回去如果堆放就会发烧,就会发霉。但要做好小麦收割准备工作,准备好收割机械、晒场、和烘干设备。如果小麦成熟(籽粒硬了),就要及时收获。要根据小麦的成熟状况,和天气预报,灵活调整。做好小麦收获工作。如果没有阴雨天气,小麦又没有成熟,就不要着急,到小麦成熟后再收。”

“一带一路”上的杨凌“上合故事”备受各界关注,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金乐天说:“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博士后,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小麦文化节,我们巴基斯坦小麦产量最多是400到500斤,通过小麦文化节参加活动我看了很多不同的小麦品种,特别是有一些品种产量超过1000斤,我希望把这边的好品种可以带回巴基斯坦,可以带到‘一带一路’国家。”

来自杨凌铁路工程学校学生胡一凡:“很荣幸参加第八届小麦文化节,此次活动意义重大,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带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珍惜粮食,光盘行动,我也应该呼吁身边的朋友这样做。”

活动现场,举办单位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聘请王辉、樊志民、王成社、宋协良、黄璞为“小麦文化传播大使”,杨凌金贝儿幼儿园小朋友带来了精彩的节目,五泉非遗传人现场演绎了非遗《五泉曲子》,杨凌铁路工程学校学生和各界嘉宾一起放声演唱了首发歌曲《中国饭碗中国粮》(黄璞作词,孙境培作曲)。

杨凌举办小麦文化节 多位专家为小麦抢收支招

活动聘请五位嘉宾为小麦文化传播大使

杨凌举办小麦文化节 多位专家为小麦抢收支招

专家、企业家、各界代表同唱《中国饭碗中国粮》

杨凌举办小麦文化节 多位专家为小麦抢收支招

揉麦吹一口,小麦看得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1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本报杨凌讯(农业科技报记者 米蓓余瞳)4月19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全民阅读·书香杨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新书发布会在上合
2023-04-20 09:07:00
立心为农 写好乡村振兴“杨职答卷”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立心为农 写好乡村振兴“杨职答卷” ■裴红波 陆敏 学校现代化农林实训基地一角。 学校滨河校区(杨凌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开工建设。 学校畜
2023-09-19 10:27:00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本报讯 (记者 吕扬)12月12日至14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的指导下,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主办的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国际研讨会在
2023-12-27 04:05:00
从0.018亩到2000万亩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从0.018亩到2000万亩——一粒杨凌良种的自述本报记者 刘坤 杨凌农科传媒集团记者 行波 通讯员 张军政我是一粒小麦种,名叫“伟隆169”,今年17岁。别看
2023-11-22 04:24:00
在陕西关中盆地,有一座小城杨凌:它一度集中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主导了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四次更新换代;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多次发
2023-10-17 07:35:00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杨凌示范区举行新书发布活动 讲述“中国种子”故事本报讯(记者 朱雪娇)4月19日,杨凌示范区2023年“全民阅读·书香杨凌”读书月活动启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
2023-04-20 04:08:00
一堂麦田里的思政课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首席科学家康振生(右一)向学生讲解小麦病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小麦是我国占耕地面积最多的主粮之一。”“学好农业,是促进乡村振兴
2024-03-16 02:24:00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本报杨凌讯(农业科技报记者郭媛媛 翁瑞)7月28日,神舟十五号搭载种子(陕西)交接仪式在陕西省杨凌国际种业大厦举行。本次交接的航天育种搭载实验种子主要包括粮食
2023-08-02 09:06:00
怎样科学开展小麦冬前化除
...商洛市读者李华志问:怎样科学开展小麦冬前化除 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战平回复说,可于11月中下旬,杂草2-4叶期,适时开展冬前化除。根据草相选择对路除
2023-10-10 10:0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