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2-27 01: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张毅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2月27日 &nbsp第&nbsp12&nbsp版)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目前公开信息已经迭代到GPT-4。2024年2月OpenAI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更是引发全球AI热潮。算法技术全面步入应用阶段,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诸如算法歧视、算法黑箱、信息茧房、算法霸权等伦理和法律问题。如何更好监管人工智能算法,监管手段和能力如何相应提升,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现状与问题

(一)已出台的算法管理规定存在各种问题。第一,当前相关管理规定主要为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法律效力较低;第二,监管客体仅限于民商事主体提供算法服务,不直接规制政府算法行为;第三,法律责任上多为框架化、倡导性原则,导致算法治理内容与违法侵权间未形成充分对应关系;第四,实践中主要通过算法备案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两项制度作为问责起点。但大模型备案尚在“实验期”,缺乏成熟规则指引;且受限于部门规章的效力层级,未形成算法问责完整架构;第五,在责任主体上,未对“服务提供者”等概念进行明确划分,不足以应对实践中复杂角色定位,造成监管难以问责。

(二)管理机构部门化,存在监管竞合或真空。我国尚未设立统一的算法监管机构,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信、发改、工信、公安等均有权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算法问题进行监管。部门化的监管格局对综合型算法监管时容易产生监管竞合,但对新型算法又容易出现监管真空。

(三)算法侵害的认定和维权困难。算法提供者拥有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算法机制和决策过程不可解释或难以理解等原因,被侵害对象面临“理解难、取证难”问题,而执法者也面临“认定难”问题。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带来新的挑战。AIGC大模型具有基于海量数据进行自学习特性,迭代快,其在垂直类领域应用也在快速多样化,难以为现有监管体系和技术/工具所覆盖,从而产生监管真空或失焦的情况。

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出台,构建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弥补监管体系空白。同时,可考虑通过针对性的法规予以补充规范。针对产业链上各主体,采取权责相统一原则,根据不同主体对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力度来加诸相应的合规义务。将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按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并设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措施义务。

(二)强化和创新算法监管。强化由网信牵头,发展改革、数据、工信、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算法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算法治理格局。借助市场力量,外聘或者借调算法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监管流程,补齐监管技术短板。引入“监管沙盒”制度,允许算法及人工智能企业在监管机构的监督下,于相对可控的环境内进行试验性的开发、测试和验证。此外,或可考虑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监管,以提高监管效率。

(三)进一步保障用户权利。推进算法服务商以个人能够理解方式披露算法风险与可能产生的损害、算法运行步骤与决策结果间关系等运行规则,减少专业术语,便于用户理解和决策。要求算法服务商在个人用户决定选择拒绝使用算法服务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用户便捷关闭算法服务的选项。

(四)拓展算法侵害行为维权路径与责任模式,增强用户维权力量。在算法侵权的诉讼中采取“过错推定”归责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用户仅承担受到算法损害的责任,由算法服务商对算法和损害之间无因果关系,以及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探索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此外,不宜局限于要求具体损害结果的责任模式,综合考量训练数据、科技伦理等多维度算法侵害行为的违法责任,增强源头治理,形成责任闭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旷视持续践行“负责任AI”发展理念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我国相继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文件,明确提出发展
2023-01-11 17:36:00
399所海内外高校学子角逐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大赛
...安徽芜湖12月11日电 (记者 吴兰)12月11日,2023长三角(芜湖)人工智能数字生态峰会暨长三角(芜湖)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大赛颁奖典礼在安徽芜湖举行
2023-12-11 21:11:00
工信部:多项举措培育壮大智能产业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7月6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
2023-07-07 07:43:00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和产业合作,助力医学
2024-12-17 12:12:00
数字人制作、算法设计……三亚这所中学将人工智能“玩”出新高度
...欢呼声。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课堂教学场景,正是该校利用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的一个生动缩影。学校人工智能教师团队在研究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开设。学校供图DeepSeek、智能驾驶、AI
2025-03-14 18:09:00
...体组织、国网智能公司等单位参与申报的科技成果“基于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大规模立体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该成果构建了“
2024-03-07 17:43:00
...且容易变异的病毒识别效率低。该研究团队开发的LucaProt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病毒和非病毒基因组序列深度学习,并在数据集中自主判断病毒序列。利用这套算法,研究团队在来自全球生
2024-10-10 12:56:00
...展”为主题,旨在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中的创新基因,聚焦人工智能生态和创新应用开展经验与合作交流,为该区人工智能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新思路、新路径,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向新增长领域聚
2023-09-08 18:08:00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夏宾)“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作为赋能技术有着极其丰富的应用空间,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近日在
2024-11-03 14:0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