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水稻灌浆抽穗的季节,麻雀最爱偷食尚未成熟的谷粒
农科所试验田上演“人雀大战”

李桂琴敲锣驱逐麻雀。向家富 摄
眼下,正是水稻灌浆抽穗的季节。这一时期的水稻,常常会招来一种扬州最为常见的鸟儿——麻雀。虽然水稻还没有成熟,但满是甜滋滋浆汁的谷粒,是麻雀最爱的食物之一。在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的水稻试验田,为了防止麻雀偷嘴,水稻田块不仅装上了防鸟网,还插上了各种颜色的旗子,并安排了专人负责敲锣驱鸟。这么多的防鸟方法,堪称“人雀大战”了。
赶鸟人早上6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
李桂琴是水稻试验田的专职赶鸟人,她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三轮车在水稻田间来回奔走,敲锣驱赶鸟儿,“早上6点就到田间了,晚上6点才下班。”
“鸟比人起得早!”李桂琴说,天刚蒙蒙亮,鸟儿就“起床”了,等到人来的时候,它们已在田里吃了一阵了。
试验田面积比较大,而麻雀又比较精,李桂琴往往是顾得了这块却顾不了那块。为了尽量减轻试验田的鸟害,农科所为部分水稻装上了防鸟网,有网的地方,虽然还有麻雀偷嘴,但少了许多。而没有防鸟网的地方,工人们插上了各种颜色的旗子。
“旗子只有开始两天有点用。”李桂琴说,麻雀很快就适应了,照来不误。即使是骑着三轮车敲锣赶鸟,时间长了,麻雀也听得够够的了,没什么反应了,“要靠得很近,它们才不紧不慢地从水稻中飞出来。”
所谓靠得很近,需要李桂琴下车,到稻田丛中,使劲敲锣,它们才会飞走。让李桂琴无奈的是,即使从稻田飞出来了,麻雀并不会离开稻田很远,通常都是聚集在稻田边的树上,一有机会,就飞下来偷嘴;等吃饱了,就飞到树上歇息。更有甚者,有的麻雀会一直躲在稻丛中,任凭锣声再大,它们就是不出来,直到吃个心满意足才飞出来。
麻雀“偷嘴”对水稻育种有影响吗
麻雀是喜欢集大群的鸟类之一,尤其是秋季,更是常常容易形成几百只的大群,它们一起觅食,一起栖息。对试验田来说,需要担心的是,大群的麻雀集中来偷嘴,这也是他们安排专业赶鸟人的原因。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水稻试验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育种,育种材料很多,有的材料种植面积大,有的材料种植面积小,如果麻雀分散取食,就不会对育种造成多大影响;但如果麻雀刚好盯着栽种少的育种材料来取食,就会对育种造成影响。
当然,对麻雀来说,它们并不知道各种水稻种植量多少,“偷嘴”哪种水稻也都很随机。因此,试验田对重点水稻也是重点照顾,防范比较严密,赶鸟人也会在赶鸟过程中重点照顾。
试验田里的“人雀大战”每年上演两次
李桂琴说,每年秋天,赶麻雀的时间都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等到谷子比较饱满硬鼓后,麻雀就少了。”
而除了秋天,每年春天还有一趟赶鸟大战。李桂琴说,春天当小麦灌浆时,也会有不少麻雀来偷吃。
扬州绿杨鸟类摄影艺术中心鸟友杭德泉介绍,麻雀是杂食性鸟类,在繁殖期,它们主要捕捉虫子,而在秋冬季节,它们的食物以谷物草籽等为主,人类种植的小麦、水稻就成了它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过去,小麦、水稻等粮食产量低,人们对偷嘴麻雀恨之又恨。”杭德泉说,现在粮食产量高,麻雀偷吃量可能还赶不上收割时的损失,人们对麻雀偷嘴也忽略不计了,“不过,试验田比较特殊,可以通过铺设专业防鸟网等措施,防治麻雀偷吃,以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麻雀虽小,但很聪明。”杭德泉说,麻雀是一种常年跟人打交道的鸟类,人类的各种建筑物为它们提供了栖息繁殖地,因此,人们常常在楼下就能看到麻雀,有时它们甚至飞到阳台上来,“跟人打交道多了,也就不怎么怕人了,这也是赶鸟很困难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