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世卫未终止新冠“紧急公卫事件”,下一轮疫情何时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31 16:44:00 来源:医学界

在WHO最新声明发布后,“医学界”对多位病毒学家、公卫学者等专业人士进行了访谈,他们分别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决定的解读。

撰文 | 凌骏、燕小六、田栋梁

新冠疫情将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今天,在新冠被冠以PHEIC状态的3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前述声明。

声明表示,这是1月27日就新冠疫情召开第14次紧急委员会会议的讨论结果。委员会认为,新冠大流行可能处于“过渡点”。公众认为新冠大流行在世界某些地区已经结束,但它仍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新冠仍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对世界人口健康产生不利和强烈影响,有必要继续协调国际应对措施等。

声明指出,要尽可能安全地结束PHEIC。为此,委员会建议审查结束PHEIC的潜在负面后果,并请求WHO秘书处评估未来几个月终结PHEIC,会对新冠疫苗开发、接种,及新冠诊断、治疗等,产生何种影响。

PHEIC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确立的最高等级国际公共卫生警报。本次紧急会议未能终结PHEIC,或在意料中。就在第14次紧急会议召开的前几天,谭德赛公开表示,“十分担忧许多国家的局势和死亡人数增加”“非常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全球每周报告死亡数在上升”。而近1个月前,他曾称希望2023年能宣布“新冠大流行不再是PHEIC”。

WHO最新声明发布后,“医学界”从多名病毒学家、公卫学者处,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的认同还没到结束PHEIC的时候;有的提出相反意见;也有的指出是否官宣结束,意义不大。

三个月后还会有一波疫情

常荣山

病毒学专家

我认可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目前PHEIC还不能宣布结束。

宣布PHEIC结束,至少意味着新冠的疾病负担要小于艾滋、流感等传染病,有一些国家确实做到了,但也有很多国家还达不到。

事实上,即便新冠疫情仍是PHEIC,大部分国家早已经降低了防疫力度,取消口罩令、取消疫苗强制接种、恢复国际通航,不再进行感染者隔离等等。由于新冠病毒未来的流行态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不应该再次降级。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目前追踪到的新冠变异株超过了600种,流行既无季节性规律,也没有稳定到可预测的状态。取消PHEIC意味着各国合作程度会降低,全球共享的变异株数据更新频率也随之下降,不利于及时发现并阻断新变异株传播。

目前,全球的新冠疫情情况非常复杂,各国的感染率、疫苗种类和接种率、流行株类型都不尽相同,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世卫组织宣布PHEIC结束,意味着会进一步增加新变异株输入的风险。

此外,即便本轮疫情峰值很高,但依旧还有成千上万人未被感染,包括为了避免感染,“躲”在家中的老人。而随着公众逐渐放松警惕,人口流动增加,预计3月份后还会逐渐出现一波疫情峰。

免疫屏障会导致下一轮疫情中病毒传播速度减缓,峰值降低,持续时间变长,但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比例也会增加,他们更容易发生二次感染,依旧可能造成一定数量的重症和死亡。

同时,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保护也会衰退。半年后,会不会来第三波、第四波疫情?又有多严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推出更有效的疫苗,并提高接种率、实现抗病毒药物的全国覆盖,以及及时监测出新变异株并制定合适的防控方案等。

这些我们到底能做到多少?目前来看是未知的。从全球来看,我认为决定结束PHEIC,至少还要再观察半年以上。

如果包括中国在内,刚刚结束本轮疫情的国家下一波疫情不再严重,各类最新或即将推出的多价疫苗、抗病毒药物疗效最终被临床证实,也不再出现新的、具有超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流行株,那么到了年底可能合适宣布结束PHEIC。

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否最终宣布PHEIC结束,新冠病毒可能都不会消失,有必要以长期的体制来管理。若发生疫情再度蔓延等情况,各国有必要灵活应对。

中国还远没有到可以乐观的时候

陆蒙吉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冠仍然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新冠疫情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我觉得这是可以预期的,目前中国疫情还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不仅中国,整个亚洲地区,新冠疫情的走向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全世界要解除对新冠的警戒,我估计可能要到明年春天。

虽然中国刚刚经历了一轮大感染潮,但目前中国整体的免疫屏障还是很低的,根据国外的流行情况看,今后我们还会经历新冠病毒感染潮的冲击,至于波峰会有多高现在还很难预测。因为这涉及几个因素,一是有没有新的突变株出现,另外受季节和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很大,还有社会的总体防控措施。

现在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季节因素,随着天气的转暖,是有利于抑制疫情的。但只要出现一个免疫逃逸能力强的变异株,还是照样会形成下一个感染峰值。

去年底我们突然放开,导致短期内全国一次大规模的感染,这次感染在人群中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但能否为我们争取4—6个月的时间,我觉得并不一定。因为中国现在完全放开了,国外流行的免疫逃逸能力强的变异株很快会传进国内,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管制的话,有可能不到五六个月,就会再发生一波感染潮。

现在中国对疫情的监测力度太小了,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造成社会扩散传播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加强对新冠疫情的监控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还要加强群体免疫水平。

我们经历过上一波感染后,建立的免疫屏障还是很弱的,随着时间推移很快会消失,所以还要继续加强疫苗接种,或者多经受几次感染也行。虽然每次感染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但对老人并不是这样,老人在经历新冠病毒感染后,体质会越来越差。

所以中国还远没有到可以乐观的时候,所有放开的国家都经历了多波疫情冲击,很多人觉得我们会跟其它国家不一样,我们彻底放开一过性感染后,就不会有第二波了,真的不要有这种侥幸心理,该引进mRNA疫苗要尽快引进,加强群体免疫屏障,尽量降低之后疫情冲击的影响。

新冠还在流行,但明显已经不“紧急”

明伟杰

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助理教授

我不赞同继续将新冠疫情列为“PHEIC”,因为“PHEIC”中最重要的是“E(Emergency)”,意味着这是一个紧急的、出乎意料的公卫危机,全球要同步行动,优先投入大量医疗资源用于疫情防控。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还在流行,但明显已经不“紧急”了。

全球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有效的应对手段都远超三年前,是时候把一些医疗资源从新冠中剥离出来,回到诸如癌症、艾滋病、以及包括糖尿病在内各类慢性病上。它们也会造成大量死亡,但因为新冠疫情的资源分配,过去三年这些疾病的全球防控,已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需要注意,取消PHEIC不代表宣布大流行结束,更不是不防疫,而是要科学地分配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本轮疫情感染高峰已过,但根据过往的全球疫情模型,出现第二轮、第三轮感染的风险非常高。

而下一轮疫情具体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取决于医疗体系是否有提前准备?能否推出更有效的疫苗并提高加强针接种率?抗病毒药物能否实现更广的覆盖?这些都和世卫组织的决定没有太大关联,无论是否宣布PHEIC结束,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更能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新变异株并做好应对预案,目前来看,我们在疾病监测领域做得并不理想,导致难以准确衡量全国疫情情况,以制定相应对策,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无论如何,新冠疫情终将恢复常态化防控。包括流感、艾滋病等等传染病,都不是PHEIC,但各国间的交流、研究也从未停止,是时候把“新冠防疫权”从全球转移到地区,让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防疫政策。

取消“紧急状态”是早晚的事

金冬雁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WHO声明内容比较官僚,属于“老生常谈”。从其描述看,WHO对于取消新冠的PHEIC状态存在顾虑,这其中可能有多方面考量,包括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发展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公布信息不够完全、透明。缺少清晰数据,WHO无法判断当地是否进入新冠地方性流行阶段。但总体看,取消PHEIC状态是早晚的事。

对中国来说,这一波感染潮已经过了。接下来的防疫策略要“回归基本”,最重要的是加紧研发、上市mRNA新冠疫苗,提高老人等重点人群的保护效力。同时储备抗病毒药物。做到以上两点,能显著降低新冠死亡。其次,要加紧完备分级诊疗制度,防止医疗挤兑。筑好这3道防线,并不是说新冠就“灭绝”“阻断”了,而是说病毒会进入地方性流行,仍然会有人感染、重症、死亡,但不会再出现规模化、海啸式疫情。

(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3: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多地宣布已过新冠第一波感染高峰,第二波何时来?
...(原标题:多地宣布已过新冠第一波感染高峰,第二波何时来?)2022年12月以来,各地经历了新冠感染高峰,近日,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持续下降。资料图
2023-01-10 13:06:00
集装箱供大于求,船舶运力过剩,今年旺季何时来?
...全年息税前利润(EBIT)为20亿~50亿美元。 今年旺季何时来虽然整体不乐观,但今年仍然会出现相对的旺季。“春节后短时间内继续下跌是在预期内的。”陈洋提出,今年肯定会有所
2023-02-17 19:31:00
2022年的A股市场遇到了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
...后,中国经济来到了休养生息、扩张内需的阶段,正站在一轮新的复苏周期和信用扩张的起点。”机构人士分析认为,地产政策的调整与投资正常化,疫情防控的放松与潜在消费动能的恢复,表明政
2023-01-02 23:56:00
我国首款猴痘疫苗获批临床
...强和致死率更高的分支Ib新变异株,导致非洲地区出现新一轮的快速传播,目前已扩散至欧洲和东南亚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于8月14日第二次紧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2024-09-10 02:55:00
...一些国家的优势毒株,放开入境限制后是否会引发国内新一轮的疫情流行?百姓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很多人刚刚经历过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出现了咽
2023-01-13 17:17:00
梁万年: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
...际上对我们国家来说,它就是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
2023-02-23 15:47:00
新冠病毒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注意什么
...小部分人会觉得症状挥之不去。现实的确是这样的,在第一轮疫情里,很多人感染后觉得恢复时间长,甚至恢复了也依然有各种各样的不适,但是第二轮疫情以来,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了。新冠病毒感
2023-06-29 19:02:00
涌金楼丨疫情反复,这项需求又火了
...活新需求集中爆发,成为时令消费热点之一。01“需要随时来买”“刚刚过去的12月,消毒类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3倍。不过经过2020年上半年的历练后,公司迅速拉升产能已经比
2023-01-04 19:07:00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总台独家专访吴尊友
...乙管”,对于疫情监测数据通报、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继续实施监控,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
2023-01-08 13:4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在地化儿童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附小举行
2025年11月7日,“在地化儿童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附小繁荣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指导,由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2025-11-08 21:50:00
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1月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承办,博展联盟协办的“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5-11-08 18:51:00
穿梭在城市街巷的“公交急诊医生” —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马路救援纪实
城市的每一条公交线,都是市民出行的“生命线”。当公交车在运营中突发故障,总有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公交急诊医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2025-11-08 18:07:00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