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日前,正在北京77剧场上演的儿童话剧《童游山海之守护兽狐小九》是以《山海经》为灵感源泉、改编而成的一部穿越剧。在剧中,管理局特工“狐小九”带领观众穿越虫洞,去化解上古神话的危机。
话剧玩儿穿越不新鲜,新鲜的是能把穿越剧玩儿“出圈”。
演出中,演员与小观众互动击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摄
这部剧,首先是剧情走向很“出圈”。在剧场,观众习惯的常常是索要掌声,或问答样式的互动。然而,《童游山海之守护兽狐小九》却玩儿真的。该剧有《羲和驭日》《应龙与虺》《仓颉造字》《狐小九和大蛋》4个故事和4个主要人物,但决定本场演出看其中哪两个故事却看哪个故事观众呼声高,为保证公平,现场邀请小观众拿出分贝仪测试。
舞台上的互动还不止于此。演出中,需要一个旁观者对外散布谣言:“号外号外,狐小九生蛋了!”只见小观众们举手踊跃,演起戏来认真又生动,令人忍俊不禁。演出中,还需要一个观众下场扮演一只瘸腿的鸟,临时上台的“小演员”经过现场“培训”,神形兼备地瘸腿走向舞台,大胆参与演出。
这种“出圈”是让小观众“钻”到剧情中,理解剧情、认同剧情,沉浸其中、推动剧情,很多孩子的胆量,在剧场得到了提升,这就是剧情“出圈”带来的力量。
图为演出平面设计图。剧组供图。
话剧《童游山海之守护兽狐小九》还有剧场布局的“出圈”。这部戏的舞台设在剧场的中间,观众席根据传统古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扩散排列。剧场分布的左边分别是日月山、大荒山、衡天山、衡石山,舞台上方悬挂浑天仪和扶桑树,舞台则被称为昆仑之墟。
学者刘宗迪在《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中将《山海经》的“时间观”与“空间观”总结为“岁月图画、天下意向”八个字。该剧舞美总监何沂林说,他正是基于此找到灵感,根据传统古历法和月令制度,使之与现代元素融合,还原出一座立体的“山海宇宙”。
话剧演出开场,剧场两边墙上展示《山海经》书中精美图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摄
为了让《山海经》具体可感且美丽,在最近一版的演出中,剧场两侧墙壁的格子里展示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彩版《山海经》中的精美图片。
剧场座位席的“出圈”让观众重新定义了“舞台”。话剧“出圈”玩儿的不是道具布景的出位猎奇,而是与剧情无缝对接又出奇的舞台布景,能够把观众拖进话剧丝丝入扣的表演,以及让观众与剧情深入地交互体验。这些,《童游山海之守护兽狐小九》都做到了。
“童游山海”突出一个“游”字,小观众像在一个游戏场里,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蒋肖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