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21 10:49: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极目新闻原标题:一线调研丨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转发锦鲤接好运”,这句话您一定不陌生。其实,锦鲤是一种观赏鱼,它们色彩斑斓,体态优美,被赋予富贵吉祥的象征而深受人们喜爱。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向寨村是典型的平原地区,曾以耕种为本,然而这些年,村民却通过发展锦鲤养殖,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的巨大转变。向寨村是典型的平原农村,这里既不临海也不靠湖,却集中养殖了全国60%以上的锦鲤。采访期间,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来这里运送锦鲤。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记者:您好,这是往哪儿拉啊?拉到哪儿去?锦鲤进货商:杭州、上海那边。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记者:您是从哪儿过来拉鱼的?锦鲤进货商:新疆乌鲁木齐。记者:从新疆过来,这次拉了有多少(锦鲤)?锦鲤进货商:几千斤吧。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记者:这一车是拉到哪儿去的?南阳市镇平县向寨村锦鲤养殖户任中良:这车去西安。这几年的锦鲤销量很大,就我这一家一天最多能卖几千斤,论尾的话就是几万尾。全村好多地方、好多家像我这种批发户。任中良养殖锦鲤已经有十多年,如今在他近20亩的鱼塘里,有几十个品种的锦鲤。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向寨村锦鲤养殖户任中良:这是一个丹顶红白,大高背的。这是一个秋翠。这是一个大正三色。这是一个葡萄衣,红白的。这是一个红蝴蝶。这是一个丹顶昭和,越大越值钱,这养到50公分的话,最少都是(能卖)5000(元)到6000(元)。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一条条颜色明艳、泳姿灵活优美的锦鲤,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任中良告诉我们,锦鲤的品质主要取决于体型、颜色、花纹等因素。有些还会根据锦鲤的泳姿、鱼尾的形状等细节进行挑选评价。在向寨村,像任中良这样的养殖户共有400多家,根据大小、品质的不同,锦鲤从论斤批发到一鱼一价,生意很是红火。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经纪人高:相对来说,我们在(鱼)塘上大批量走是按斤(销售),零售的话都是按条(销售)的,特别是像那种精品一类的都是按条(销售)。现在高端锦鲤还是供不应求的。记者:什么叫高端锦鲤?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经纪人高:就是花纹、体型比较好的,大规格的鱼。看中了家乡锦鲤养殖带来的商机,高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省会待遇不错的稳定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一些锦鲤养殖散户组织起来,统一供应鱼苗和销售。如今他合作的养殖户已经达到200多户。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经纪人高:合作的农户差不多有(鱼塘)十几亩、二十多亩、一百多亩的都有,收入都比较可观一点。在我们村里几乎家家都在城里买了房,可以说十家,最起码有五家都已经买上车。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红火的锦鲤真真切切地让一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而向寨村能有今天,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第一个把锦鲤带到向寨村的人,李长彦。今年40出头的李长彦是远近闻名的锦鲤养殖大户,他也是第一个把锦鲤带回向寨村的人。记者:您现在有多少亩鱼塘?李长彦:我现在有1000亩鱼塘。记者:1000亩鱼塘,大概有多少尾鱼?李长彦:大大小小有1000多万(尾),产值去年到今年8000万元左右。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李长彦告诉记者,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寨村的村民就开始挖鱼塘养金鱼。小小的金鱼,曾让向寨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随着金鱼市场的逐渐饱和,产品转型迫在眉睫。从小帮着父辈们喂金鱼的李长彦,希望能在观赏鱼养殖中干出一番事业。2005年,在一次外出学习中,他第一次看到锦鲤便“一见钟情”了。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向寨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彦:看到人家一条大的红白(锦鲤),有七八十公分那么大,就没见过那么大的(观赏)鱼,颜色非常亮丽。那时候是2005年的时候,将近30000块(钱)一条。当时价钱一听吓坏了,觉得这个前景非常好。李长彦下定决心,要将这个新品种带回向寨村。2006年,他多次前往广东考察,将自己辛苦攒下的4万多块钱全部购买了鱼苗带回村里。然而,由于气候差异,以及缺乏经验和技术,这批鱼苗很快便损失殆尽。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向寨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彦:当时赔的时候也是在学习,找原因,失败一次要进步一点。我想着别人能养成,只要自己用心,就一定能够养成功。那时,李长彦一边四处打工赚钱,一边学习技术,6年时间,他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先后投入了十多万元,一次次地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向寨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彦:失败了有五六次,最惨的时候,我把房子都卖了,就是最后一搏的时候,拿了两万块钱买的水花(鱼苗),放了有5亩塘。(像)照顾小孩一样细心、精心地去弄。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李长彦终于让锦鲤在向寨村安了家,还赚到了45万元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不断钻研养殖技术,逐步提高锦鲤的品质,还建立了育种基地。2014年,李长彦的锦鲤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品种达到30多种。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记者:这一条能有多少斤?李长彦:二三十斤,养了有七年。记者:这个价值多少呢?李长彦:(能)卖十几万。李长彦在国内的锦鲤养殖户中慢慢有了名气,各地慕名找到他买锦鲤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看在眼里,也纷纷动了养锦鲤的念头。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向寨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彦:如果一个产业一个人做,不容易做大,如果大家都去做这个事情,能把产业做得更大,发展得更快。我想着养好了以后,带着周边的老百姓也都去养这个。渐渐地,李长彦成了村民的主心骨。2018年,他当选了向寨村的村支书,在镇里的扶持下,向寨村的坑塘、水利等条件不断优化,李长彦带领养殖户们把锦鲤产业发展壮大。突破“活体运输”瓶颈小锦鲤“游”向全国家家有鱼塘、户户养锦鲤,向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锦鲤村”。虽然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销售还是依靠罐车运往各地花鸟鱼市场等线下批发的模式,销售模式单一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让锦鲤真正从向寨村游向全国,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夜幕降临,向寨村的许多锦鲤销售商还在忙着直播。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户侯红:反正是晚上我(直播间)里面的人不断,心情很愉悦、充实。我收入多的(一天)也就是一万多元,人家还有更多的。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如今在向寨村,有100多户锦鲤养殖户通过电商销售大大增加了收入。而就在几年前,这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2018年,候集镇政府通过不断研究考察,决定将锦鲤活体电商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线上销售,聘请专业机构免费为养殖户做电商培训。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户宋晓丽:因为咱自己也不知道电脑怎么用,想着去学一下,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当时好多人去学,当时政府很扶持的。那时,借助春节返乡人员还没外出的有利时机,候集镇政府大力宣传号召,手把手教村民开网店,培育出了一批电商带头人。2018年年初,锦鲤线上销售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之后,新开线上电商的村民不断增加。然而眼看就要打开全新的销售途径,更难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户姜俊:刚开始都是四五家,五六家,我们都是最先一批(做电商)的。那就是去(发)快递,人家一看,不要,不收这种(快递),人家说到路上怕漏水了。去了一家人家不要,再去一家,人家一看是活体,人家还是不要。当时也是都有点灰心了。其实,那时快递公司不愿意做锦鲤活体运输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村民李鹏:最早卖鱼的话,就是用绳子扎着的那一种袋子,强度不够,延伸性不行,手扎的话容易漏气。为了打通这道产业扩容的障碍,候集镇政府一方面整合多个物流公司,通过快递公司和观赏鱼养殖大户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一方面积极协调专家,在专家的帮助下,共同探索锦鲤活体运输的最优方式。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村民李鹏:我们去网上买不同材料的原膜,然后回来我们手工做,手工打样。然后经过高温试验、低温试验、跌落试验,还有一个防刺穿的试验。四个月后,向寨村破解了锦鲤“活体运输”的瓶颈:把锦鲤装进特殊材料制成的密封袋子内,充进氧气后再进行热合封口,新的包装方式将破损率降低到百分之五以内,即便成年人站在上面,袋子也不会破损。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记者:这个袋子是真的能承重。南阳市镇平县寨村村民李坤:是真的,我都200斤了。记者:厉害厉害。南阳市镇平县寨村村民李坤:这个肯定会增加电商销量,因为它不会漏,不会烂。客户收到以后,鱼的状态也比较好。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物流渠道畅通了,当地政府还对电商销售以及快递物流车辆进行补贴,提高从业者的积极性。如今,锦鲤的线上和线下销售各占半壁江山,村民们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产业指导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活体运输”让锦鲤销量大幅提升,向寨村所在的候集镇累计实现网上销售突破4.2亿元。比传统养殖亩均效益提升40%以上,辐射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41个村。锦鲤养殖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每隔一段时间,河南省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专家就会来到向寨村,对村民的锦鲤养殖进行指导。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由13名大学老师组成。根据镇平县观赏鱼产业发展的需要,2018年开始,服务团的专家成员团围绕锦鲤养殖、遗传育种等方面和当地养殖户合作,不断改良锦鲤品种,引进培育出了适合家庭饲养、价格实惠的荷包鲤,打开了大众消费市场。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河南省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徐文彦:因为这种鱼它比较喜庆,头小尾短,看着比较富态,所以我们就想作为一种观赏鱼,我们要开发一些新的品种。目前市场反应还非常好。我们下一步,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种质的提升。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寨村锦鲤养殖户李鹏:荷包鲤是去年我们郑州那边的专家帮我们引进来的。从鱼苗养到现在,已经养了四五千斤了。这个鱼卖得特别好,根本也就不够卖。我打算明年继续养殖这个(品种),这个效益特别不错的。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如今,镇平县全县的养殖水面达到了15000亩。随着观赏鱼产业的集聚发展,当地政府牵头和高校共建创新平台,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研究成果得以在这里落地转化。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河南省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徐文彦:下一步,我们将在观赏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功夫。首先从种质方面我们要提升。今年年初,我们从国外引进了高品质的锦鲤。我们还计划引进饲料企业、观赏鱼动保(动物保健)企业,这样就可以完善这个产业链。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农业农村局水产中心主任张建:引入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是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抱团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体现。另外,我们还先后与国内14个大型水产品市场建立供货关系,在国内大中城市开设了46个销售窗口,进一步扩大了镇平观赏鱼的影响力。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目前,镇平县年产观赏鱼5亿尾以上,远销欧洲等国家,已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从养殖到鱼病防治,从新品种引进到研发,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到网络销售,当地还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 锦鲤让这个平原村庄富了起来

南阳市镇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罗文保:未来,我们继续打造渔业特色小镇。构建种苗繁育、立体养殖、物流贸易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发展链,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区、科研区、物流贸易服务区,努力建成一个集养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经济示范区,推动全县观赏鱼产业做大做强。(总台央视记者乔亚美河南台南阳台)(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省镇平县侯集镇长彦观赏鱼的鱼塘。一群漂亮的锦鲤在水里自由,争抢着鱼食,李长彦正在鱼塘给鱼儿喂食。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在长彦观赏鱼基地外,工人们忙着把装有锦鲤的箱子密封好,搬到
2023-01-04 17:55:00
返乡创业 水里“淘金”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王兴群在展示为客户挑选的锦鲤。本报记者 董 蕾 摄本报记者 董 蕾“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水产养殖,毕业后一直想用自己的专业为家乡造福。2021年我回来把家里的养猪
2023-12-05 06:58:00
海洋馆的鸭子突然火了
...料台,只见它一会儿从饲料碗里吃食儿,一会儿把头伸向水里,就这样来回反复,持续了五六分钟。锦鲤们则在鸭子把头伸向水里时纷纷凑上来,相互抢食。这样的场景吸引了许多游客围观,大家感
2023-03-14 14:35:00
镇平:锦鲤村的致富经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春节期间,寓意着吉祥好运的锦鲤成为观赏鱼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在镇平县侯集镇现代农业观赏鱼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鱼塘里忙碌着打捞锦鲤,下网、合围、装车,一条条锦鲤
2023-02-17 09:57:00
几乎万里挑一,最贵一条卖过20万,网上很火的锦鲤有人养了一堆
...寄生虫,染上这两种,对鱼都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水里缺氧,或是水质太差,都有可能造成锦鲤死亡。所以,他们一年365天天天守着鱼塘,时不时会起身去巡视一圈。记者 杨云寒 摄
2024-10-14 13:54:00
​新春走基层丨山东高唐:“锦鲤村”游出“甜日子”
...徐马新村一年一度的集体福利分享会正在进行。“靠发展锦鲤产业,咱村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集体收入今年达到25万元。马上就要过年了,给乡亲们发点‘年货’福利,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3-01-19 12:06:00
曲阜的“林果之乡”,依托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特色振兴之路
...白红黑的小鱼们扑扑腾腾,好不热闹。一尾尾五彩斑斓的锦鲤成为村民们的“致富”钥匙。这一幕则出现在吴村镇龙尾庄村“乡村合伙人”徐文政的养殖基地里,在他的带领下,龙尾庄村集体有了共
2024-04-14 15:25:00
“小锦鲤”游出“大产业” 大王庄镇竹园子村:“锦鲤跃龙门”乡村振兴的“鱼跃”新篇章
...棚内养鱼,打造渔业新景观。26个养殖围桶如画卷展开,锦鲤游弋其中,生机盎然。近年来,大王庄镇竹园子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美丽乡村、生态竹园”为发
2024-08-06 12:10:00
缤纷锦鲤 带富乡村
...村镇宁家村的金鱼养殖基地,一尾尾色彩艳丽的锦鲤,在水里游来游去,分外欢畅。据了解,宁家村打造了一条集培育、养殖、展览、销售为一体的锦鲤全产业链,村集体实现年收入达100余万元
2023-01-04 14:0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墨香致远 书写光阴” 书法文化公益课堂开课啦
鲁网11月26日讯(记者 李安琦)近日,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墨香致远 书写光阴”书法文化公益课堂正式开课,吸引辖区20余名书法爱好者参与
2025-11-26 16:52:00
西安火车站里的老物件, 一张张不同年代的旅客车票,从手工添加信息的“硬板票”到计算机打印的“软纸票”再到刷票进站的 “磁卡票”,随着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那以后异地恋该拿什
2025-11-26 15:55:00
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秦皇岛又有两家公立医院被罚款
据信用河北官网公开信息,河北省康复医院、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两家公立医院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被罚款
2025-11-26 12:32:00
“从上学到现在,手里攒了5张银行卡,有的只剩几元钱,有的还有一二百元,但注销起来太麻烦了,得带着身份证跑不同银行的柜台
2025-11-26 12:52:00
济宁,这是一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也是一方富有文化创作力的热土。丰厚的文化土壤在文化“两创”中精彩嬗变,打磨出一批文艺精品
2025-11-26 13:05:00
“有谁能拒绝一只可可爱爱的小猫咪呢?”随着宠物市场的日益发展,宠物猫日益成为很多人购买宠物的选择,但当买回家的萌宠被检查患有基因疾病
2025-11-26 13:56:00
生死4分钟!老人复查时心跳骤停,医护接力挽救生命
大河网讯 近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67岁患者孙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急诊科、综合ICU医护人员迅速展开生命接力
2025-11-26 13:38: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团队从血常规入手,精准确诊罕见SDS
鲁网11月26日讯天气越来越冷,感冒频繁“冒头”,很多家长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对10岁的小琳(化名)一家来说,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
2025-11-26 11:19:00
暖心服务无“障碍”,农行真情零距离
近日,农业银行淄博城南支行营业大厅内上演的一幕温馨场景,生动诠释了“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让在场人员深切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暖心力量
2025-11-26 11:18:00
莱芜农商银行张家洼支行:突发急救显真情 人文关怀暖人心
鲁网11月26日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你们出手相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王大爷感慨地说。近日,家住小洛庄村的王大爷到莱芜农商银行张家洼支行办理存款业务
2025-11-26 11:17:00
“夫子庙旧书巷”开街,金陵旧书市集来了书香飘进夫子庙,文化盛宴“味”正浓南报网讯(记者王峰)随着夜幕降临,夫子庙一带灯火辉煌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下,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率先落地实施优质企业涉外员工薪酬类双向用汇便利化政策
2025-11-26 10:27:00
讲好“长江故事”,推动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中外嘉宾在宁共话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 实习生赵韵涵11月21日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通讯员宋启欣陶炎记者徐宁)近日,扬子石化电仪中心AI专项小组聚焦机柜红外测温运维工作中的效率瓶颈,依托长城石化大模型打造智能化解决方案
2025-11-26 10:28:00
金融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搭建平台,为中小企业引入金融“活水”南报网讯(通讯员王强记者张希)近日,“产融新动能益企创未来”金融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江宁开发区举行
2025-11-26 10: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