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孔子的偶像是哪四个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9 12: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孔子的偶像是哪四个人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他选择什么样的偶像看出来。所以,判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从他崇拜什么人看出端倪。

孔老夫子也是一个有偶像的人,他的偶像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是春秋时期比自己稍早一些的人。上古时期的偶像都是圣人,譬如周公。但是,从上古的圣人偶像中很难判断孔子的价值取向,所以,只能从他的当代偶像说起。

从《论语》中得知,孔子的当代偶像是四个人,一个是齐桓公的宰相管子,一个是齐国宰相晏婴,一个是郑国宰相子产,一个是鲁国坐怀不乱的前辈柳下惠。

四个偶像,三个是宰相,似乎孔子对于当官的很敬仰。可是,柳下惠不是当官的,而且,对当官毫无兴趣。这样看来,其实孔子对于当官也并非很看重。

四个人中,富裕程度也不一样。管子富可敌国,晏子家里很穷,子产更惨,死后竟然没钱下葬。至于柳下惠,也是平民老百姓一个,更是没钱。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财富也并不看重。

从出身看,管子是平民出身,身世跟孔子差不多,也是从小丧父;晏子出身不错,父亲是个大夫,自己占了点光;子产的出身最好,是郑国的公孙,基本上就是红三代的意思;至于柳下惠,也是鲁国的公族,跟国君算得上亲戚,不过,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总之,从出身看,孔子也没有特别的偏好。

从学识来看,管子是个各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者;晏子后来的定位不清,有说是儒家,有说是阴阳家;子产没得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柳下惠自然是儒家,被后代称为和圣。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是党同伐异的人。

其实,我们要看的,还是偶像们的相同点,他们的相同点,才反映出孔子的价值取向。那么,这些人的共同点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包容。管子作了齐桓公的宰相,特地成立了一个“啧室”,类似现在的信访办。每个人都可以到“啧室”对国家提建议,专门有人接待记录并提交给国家领导人。事实上,齐国到后来能够成立稷下学宫,能够发起百家争鸣,都是管子所制定制度的必然结果。

晏子在理论上提升了管子的思想,他曾解说什么是“和谐”,说“和谐”就像乐队演奏,如果乐器只能发出一种声音,就会非常难听,只有当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才能奏出美好的音乐。所以,治理国家,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

子产不毁乡校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在学校里,人们就聚集在一起谈论国家的问题,有人非常担心,建议子产取缔学校,子产断然拒绝。他认为,大家议论国家大事不是什么坏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怕什么呢?

其实,孔子与他们之间也是包容的。譬如,孔子对管子的奢侈就不满;与晏子政见不同,甚至因为晏子的反对而不能在齐国当官;对于子产铸刑鼎这件事情,孔子也是持不同意见。尽管如此,孔子对他们还是充满敬意,不乏赞美之词。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指的自己和晏子之间的关系,表示自己把晏子看作大哥。

其次,是爱民、正直。管子、晏子和子产都以爱民,著称。管子曾经对齐桓公说过要“以民为天”,大力推行福利政策,减免税收,使得齐国人民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人民。孔子一开始对管子有看法,可是到了齐国,发现齐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后,才对管子崇拜有加。子产在郑国坚持不扰民的政策,百姓们对他十分爱戴。晏子也是同样的做法。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晏子的家很简陋,于是,齐国国君在晏子出国访问的时候把晏子的家全都拆迁了,把晏子的房子扩建成了豪宅。回国之后,晏子非常生气,坚持恢复原状,把邻居们都请了回来。

几个人的正直也都是出了名的,管仲当了宰相,坚持不任用自己的亲朋,唯贤是举;子产在郑国实行法治,就是为了保证公平。事实上,无论是管仲、晏子还是子产,都得到了各国的尊重。

柳下惠的正直令人赞叹,坐怀不乱的故事就不说了。以柳下惠的声望和学识,他原本可以做到很大的官,可是他三次做官都因为坚持原则和被人诋毁而“下课”。有人曾经建议柳下惠去国外发展,柳下惠拒绝了,他说:“我这样正直的性格,去哪里都做不长官。如果我改变自己的正直,那我又何必去国外,我在鲁国同样能做官。”

第三,不愚忠。管仲原本是跟着公子纠混的,结果公子纠被公子小白杀了,公子小白当了齐桓公,管仲就跟着齐桓公混。一些人指责管仲不忠于自己的君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提过这些问题,孔子就教训子贡说:“管子以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为一个人去尽忠呢?如果没有管子率领齐国强大起来,我们现在早就被蛮夷征服,当了奴隶了。”

同样,晏子作大夫的时候,两任国君被杀,晏子也没有“尽忠”。齐景公登基的时候问晏子:“你认为大臣应该怎样?”晏子回答:“国君死,我不死。”齐景公很生气,晏子就告诉他:“如果国君听从我的良言相劝,怎么会被杀死呢?如果不听我的而被杀死,那关我什么事?”

子产也同样如此,他作大夫的时候,国君也被杀了,他也无所谓。

重点要说的是柳下惠,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求和,条件是送给齐国一个宝鼎,但鲁国做了个赝品应付。齐桓公听说后,对鲁国人说:“这个鼎拿去给柳下惠看看,只要他说是真的,就算是假的我也认。”于是,鲁国国君去求柳下惠出个假鉴定,说是为了国家利益,就说一次谎也无所谓。柳下惠断然拒绝,他说:“你有你的宝贝,我有我的宝贝。你的宝贝是鼎,我的宝贝是诚实。凭什么牺牲我的宝贝去保住你的宝贝?”

实际上,孔子也是这样做的,当他感觉到在鲁国已经没有前途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死忠于鲁国,而是周游列国,去其他国家寻求发展和实践自己学说的机会了。

基本上,从孔子的偶像身上,可以看到孔子的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观,恰好是后代儒家所不具备的。所以,也可以说,后代儒家是篡改了孔子的思想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9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刘邦的太牢祭祀孔子
...儒生还是很尊重的。秦国人在攻打齐国时,大军路过鲁国柳下惠墓地,还专门在大军之中颁布命令,让军中兵将不得随意破坏柳下惠墓地。后来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还跟众多
2023-10-29 19:50:00
柳下惠:忠诚与品德的典范,坐怀不乱背后的真相
《荀子·大略》是最早记载柳下惠“坐怀不乱”之故事的,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在城门一间破庙里休息,这时,走进来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衣着单薄,被冻的瑟瑟发抖。柳下惠将这一切都看
2023-11-01 08:21:00
“和圣”故里的美丽嬗变
...和”文化之路。这位贤者就是被孟子称为“圣之和者”的柳下惠,他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和”文化,“道继唐虞,学开孔孟”,是儒家思想的先驱。如今,柳下惠的故里——孝直镇也在延循着“和
2023-10-23 10:53:00
活了99岁的柳下惠,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一个老寿星,他就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活了99岁的柳下惠,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柳下惠剧照柳下惠的一生三起三落,经历过大喜大悲。在鲁国当掌管刑罚的士师时,
2024-04-16 18:55:00
君子之道与为君之道二者如何兼顾?孟子早已给出了答案
...推进水沟之中一样,所以他自愿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肩头。柳下惠不以侍奉坏的君主为耻辱,不以自己的官职卑微为低下;进身任职不隐瞒自己的才干,必定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不被上司任用也毫无
2023-09-12 00:36:00
...时据村碑记载,以及和圣桥等遗迹考证,此地为鲁国大夫柳下惠的食邑。民国年间,一王老先生以村中和圣桥为依据,遂建议改村名为柳下邑,又因村中一条河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依地理方位又
2024-11-27 15:52:00
孔子政治仕途的开启
...色面前保持不动如山的品质是十分艰难的,就连儒家圣人孔子曾经都说过:一个人对于美色的追求就像吃饭一样的正常,若是真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我们又怎么好去指责这些贪恋美色的人呢?然
2023-12-22 05:53:00
孔子的前半生,同样是非常精彩的,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最近在重读《史记孔子世家》,所以今天想跟各位朋友聊聊孔子的故事。一般咱们对孔子的了解,主要都是孔子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教学生等等,这些主要是发生在孔子五十岁以后的事。但圣人就是圣
2024-06-16 17:04:00
孔子对“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智慧?
...那为什么子路救了一个人,接受别人赠送的一头牛还得到孔子的赞扬,而子贡救人以后不求回报,但孔子却对此提出批评呢?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
2024-10-02 22: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