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沙洲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0日 06版)
据媒体报道,今年浙江省将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列为民生实事工程,要求义乌将就读比例提升8个百分点。为此,义乌启动民转公工作,24所学校全部完成公办法人单位设立。仅用56天,义乌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从58.7%跃升到90%以上,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如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经济实力和教育意愿比以往都有明显提升,他们不再选择让孩子留守,也就意味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如何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既涉及教育公平,同时也是一个涉及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话题。
为推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学,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推动同城同待遇。在政策推动下,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学的比例有了明显提升。最新数据显示,85.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不过,仍有一些特大城市受限于户籍制度和紧缺的公办教育资源,在接纳流动儿童入学方面设置了较高门槛,如在居住证基础上加上其他条件,要求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并在认定时提出苛刻的要求。
不少地方曾通过鼓励民办校招生的方式,接纳流动儿童入学。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市场化教育产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儿童城市间流动带来的照顾、居住、教育上的需求,但是,不少民办校校舍硬件、办学质量难以与普通公办学校相比,不菲的学费也加重了家长负担,显然并不是个好办法。
让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仅需要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还要从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出发,把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与户籍制度剥离,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平等受教育权、扩大教育公平进行新的顶层设计。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保障实行以户籍为主的保障机制,与之对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也实行基于户籍为主的保障机制。要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必须在鼓励仅凭居住证入学的同时,积极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同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让生均教育经费“钱随人走”,从而减轻流入地的财政负担。
与此同时,要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尽管教育部门不断强调,义务教育应该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但是在一些超大城市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规划中,依然以户籍儿童为主,流动儿童在入学时面临准入制门槛,再加上学位供给不足,这些孩子更难进入公办学校。
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地为城市建设做贡献,流入地要有对常住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与担当,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简化入学程序,同时,加强信息公开与数据共享,更精准地提升流动儿童的公共服务。在实践中,深圳学位申请、学籍、教育教学方面坚持“三统一”,将59%的义务教育学位、41%的公办学位,提供给了随迁子女,让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这一做法无疑值得其他特大城市借鉴。
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外来务工者为城市建设出力流汗,他们的子女不应被挡在城市学校的大门之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虽很难一蹴而就,但势在必行。期待未来,流动人口家庭可以在其流入地充分平等地享有城市公共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0 09: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