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生活报
去年带队连拿4个全国冠军 今年拼到世界第6
铁力排球“夫妻档”|如何带小城校队逆袭?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13年前的“二月二”,26岁的张兆华拎着学校送给他的一兜猪头肉,坐上了返回长春的绿皮火车。这次为期两天的“探路之旅”,让他做出了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去铁力一中组建排球队!那天是“龙抬头”,也是铁力乃至龙江排球开始“抬头”的重要日子。
一个多月前,在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铁力一中女排夺得第6名。去年,这支队伍创造了我省中学生排球的历史,将4个全国冠军收入囊中,也让铁力声名远扬。
在这个山多林密、人口不足30万的小城,铁力一中女排堪称“城宠”。身材高大的女孩们很容易被认出来,外出就餐老板主动给她们打五折,出租车司机不肯收车费,夺得全国冠军的夜晚,城里放烟花为她们庆祝……铁力一中女排背后的功臣是张兆华和李维,正是这对夫妻用13年青春写就了这个排坛奇迹。
吉大研究生为建球队而来
5月29日上午,铁力一中排球馆里球队正忙着训练。记者见到张兆华教练时,他神色疲惫。前一天下午,他从外地招生回来,下火车后直奔球馆,很晚才回家,一大早又赶到球馆备战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
张兆华是辽宁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曾是吉大排球队队长。他的妻子李维也是打排球出身,夫妇俩既是高中同学又是研究生校友。他们最早知道铁力,是因为张兆华的大学室友是铁力人,2011年,铁力一中托他帮忙招揽排球人才到铁力工作,希望能在教育系统的业余排球赛上为校争光。张兆华当时就业选择颇多,而他最终选定偏远的铁力一中,是因为学校答应他可以组建排球校队,新建的体育馆也即将落成。
“如果只是进中学当体育老师,我们两个吉大研究生没必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李维坦言,当年张兆华是奔着排球队来的,而她是追随张兆华而来。两人相恋多年,她原本可以留在大连当体育老师,为张兆华去了长春,没想到又到了更北的地方。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李维一度难以接受。
“看我不同意,张兆华偷偷跑去做我妈的工作。”李维苦笑道,她妈妈的“助攻”很猛,为了让她安心留下来,直接来铁力买房了。
在失败和苦练中蛰伏
在这座陌生的小城,夫妻俩“从零开始”,2011年秋天组建铁力一中排球队,到市里的中小学选苗。
“三大球里,排球苗子是最难选的!”张兆华向记者介绍,排球运动员不仅要个高、身材修长,还要身体素质好,跑得快,有爆发力。他们最初选了50多人,但参训的只有二三十人。李维教练拿着记录学生身高、体重、年级和家长电话的小本,挨个打电话沟通。身体条件特别好的,她会标星号反复劝说,甚至拜托班主任做家长工作。尽管两位教练拿自己和吉大同学举例,但“练体育也能上好大学”在家长看来还是有点像“画饼”。然而,他们并未灰心,带队去吉大、哈工程跟大学生们交流、比赛。
最初几年,铁力一中体育馆尚未改造,冬天室温10℃以下,排球冻得很硬,砸在手臂上一片青紫,二人带着小队员们每天坚持训练。然而,寒冷还不是最难的,排球界有句老话:“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成器。”铁力一中排球队当时是“以小打大”,这意味着正读小学、初一的孩子,要去跟高中生一较高下。
2013年省中学生运动会上,铁力一中女排对阵我省一支强队,第一局比分是0比25。张兆华记得,队员们边打边哭,他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他跟孩子们许诺:“毕业前一定带你们拿下省冠军!”在不断输球的日子里,张兆华患上了严重的失眠。尽管训练时他的口头禅是:“快点,快点!”可是他比谁都清楚,排球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积累。他顶住压力,带领队员们在一次次的重扣、扑救和滚翻中,等待蛰伏后的崛起。
培养出多位“国字号”球员
其实,张兆华可以过得更轻松些。球队成立第二年,长春一所高校抛来橄榄枝,被他婉拒了。他不想辜负学校和孩子们的信任,觉得一走了之“太不讲究”。在日复一日的苦练中,二人带队提前实现了目标,不仅在2016年夺下全省冠军,而且此后多年此项冠军未曾旁落。
随着战绩越来越好,铁力一中女排名气渐长。4年前,学校开设排球特长班,球队里有一半的队员是外地慕名而来的。北京女孩郭晗琦便是其中之一,她初二时转到铁力上学。“这边的训练水平很高,非常吸引我。”回忆起在铁力生活的四年半,如今在北京体育大学读大一的郭晗琦,满是留恋和感激,“张教练常说‘先做好人 ,再打好球’,训练时他以身作则,坚持在场上打球。李维教练像个大管家一样,把我们当成自家孩子照顾,还常去班级里督促我们认真学习!”
十多年来,张兆华夫妇带领排球队参加了国内、国际各类赛事80余次,曾荣获国际大赛亚军,6次全国冠军和40多次全省冠军。有60余名队员先后考入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学府。他们培养的张献楠入选国青男排大名单、王艺竹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朱航霆入选U19女排国家队……
这些成就背后,离不开学校和铁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张兆华教练告诉记者,铁力市政府设立了铁力一中女排发展基金,每年给100万元资金支持,球员们不用花钱训练。作为体教融合的典范,铁力一中被授予“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黑龙江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今年年初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每天忍痛触球近2000次
如今,铁力一中有小学组、初中组和两支高中组队伍,近60名队员 ,最小的读小学三年级,最大的高三。高中组每天下午训练4小时,初中组每天下午训练3小时,小学组课后训练2小时。
张兆华教练每天泡在训练馆里10个小时,训练时亲力亲为,李维曾统计过,张教练平均每天触球近2000次。铁力一中女排采用的是男排打法,高举高打,特点是强攻。张教练的腰不好,且右肘关节严重劳损。队员接力量大的扣球,进步会更快,为此他忍着伤痛一次次击球。“他2月份已经做过一次肘关节手术了,我劝他不要太拼,但没什么用,过几个月还要再做手术。”李维教练说。
张兆华教练曾有五六年没返乡探亲,母亲不得不从辽宁来铁力看儿子。可即便来了,老人也常常抱怨:“来了儿子家,也见不到儿子。”有一回,张兆华和李维忙着带队训练,手机没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急性阑尾炎发作,发了很多微信、打了很多电话都没人接。“那回我特对不起我妈,在身边我都没能照顾好。”张兆华愧疚地说。
这些年,让张兆华颇感欣慰的是,铁力这个小城因为女排越来越有名,“以前去外省比赛,他们常问我铁力是哪。”如今在高铁站,有人找他们合影、要签名……在铁力,张兆华夫妇会被人认出来,一位理发师坚决不肯收钱,感激地说:“你们对我们铁力的贡献很大!”
来铁力工作13年了,张兆华基本上常年待在球馆里。铁力一中距离铁力公园步行只有七八分钟,喷泉表演已经很多年了,但他前些天才知道,还把它当成新鲜事儿讲给记者听。这位优秀的基层教练,对铁力或许不够了解,但他却和妻子一起改写了很多学生的命运,也让铁力被更多人知道和记住了……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