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怀 王国平 王青山 燕巧 田珊 张敏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诗句天下闻名。千百年来,穿越秦岭巴山,在川陕之间的古蜀道上,众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传颂至今。
翠云廊,则与古蜀道相伴而生。
这里的每一株古树、每一块路石都是历史的见证,都与山川变迁、民族风俗、文化传承、家国天下紧密关联。
古道沧桑,古柏耸立。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视察。
200余米的古蜀道、84棵平均树龄超过1000年的古柏,总书记看了半个小时。“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叮嘱。”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说,“总书记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总书记很关心古蜀道发展历程
“总书记对古蜀道的发展历程很关心。”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广元市蜀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东洲说,当沿着古道步行至两幅古蜀道示意图前时,总书记驻足细看。
第一幅“古蜀道示意图”清晰显示:古蜀道是一条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大动脉。
蔡东洲向总书记介绍,蜀道是“北四南三”,北边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边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北边主道是褒斜道,南边主道是金牛道。
“金牛道从汉中勉县到成都,全长600余公里,是历代官方修建、养护、管理的主干道。”蔡东洲着重讲解了第二幅“金牛道示意图”。
“总书记在这里注视良久,看得非常仔细。”蔡东洲说,总书记下车时提到的剑门关,是蜀道核心标志之一。而金牛道的核心价值地段便是剑门蜀道,因其跨越剑门天险而得名。北起陕西七盘关,南至四川绵阳,全长250余公里,其中剑阁县境内现存古蜀道约150公里,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在古蜀道上,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路两旁古柏幽幽、茂盛苍翠。同样是在夏日,人们可亲身感受到当年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描述: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
“我们所在地方叫大柏树湾,就是如今的翠云廊景区,是翠云廊古柏保护最完好的一段,有古柏301株。”蔡东洲告诉总书记,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的翠云廊,以剑阁县内的剑州古城为中心,呈“人”字形分布,北至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剑门蜀道翠云廊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
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细看青石古道,凝望千年古柏。古老的自然文化遗产,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绽放出新时代的韵动。
从古代“高速路”到现代“文旅路”
“张飞柏”“隆中对柏”……蔡东洲说,他给总书记介绍,翠云廊不少古柏以三国典故命名。
“刘备从这条古道走过几次?”蔡东洲据《三国志》记载作答,“刘备从昭化回师取成都、挥师北上夺汉中,共4次往返于此道。”
根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蜀道开拓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战国秦汉魏晋时期,兴盛于隋唐两宋时期,完善于元明清时期。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作为文化遗产之一,蜀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
蔡东洲向总书记报告:古蜀道是中国古代从关中平原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大动脉;是中国古代贯穿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军事要道;是一条南北文化交流之路,是联系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的文化纽带,也是古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道也见证了中国人的奋进与执着。蔡东洲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听讲解时,目光不时沿着古蜀道,深邃地望向通往远处的翠云廊。
回想起那一刻,蔡东洲感慨万千。他说,伫立在千年古道上,大家当时应该都有内心的共鸣:险峻的地理环境阻挡不了中华先民对沟通、对交往的渴望。先人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山凿壁,成就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古蜀道。
如今,这条古代的“高速路”,已成有名的“文旅路”。依托蜀道上的三国文化、关隘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当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目前,广元市拥有5A级景区剑门关风景区,以及21个4A级景区、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剑门蜀道诗歌节、大蜀道文化旅游节、剑门关文学奖等已成为我们的特色名片。”剑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沿着总书记的目光,跨越崇山峻岭,古蜀道旁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道道航线已构筑起新时期的“新蜀道”。
截至2022年底,四川进出川大通道增至41条,高速公路达到9179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过58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3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民用运输机场增至16个……
这一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折射出区域发展和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见证了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历史变迁,也见证着中华民族奋斗的足迹和民族复兴的伟力。
临走之际叮嘱县委书记
站在“帅大柏”前,总书记驻足凝望良久。蔡东洲说,这棵古柏是大柏树湾胸径最大的一株,树龄2300年,是仅有的两株秦汉柏之一。
从进入翠云廊到“帅大柏”处,短短的200余米,古道两侧分布着84株古柏,树龄从500年跨越到2300年。“这条路走起来可能就几分钟,但总书记却看了半个小时。”蔡东洲说。
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曾形容福州的市树榕树,“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
2016年5月,总书记在黑龙江小兴安岭考察,仰望高耸入云的林木,感怀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不舍昼夜”。
……
林无静树,古道常新。圈圈年轮、块块青石,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在听完讲解后,总书记对我说,要关注一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在蔡东洲看来,文献记载、历史文人的吟咏、沿途的遗物遗迹、藏于民间的传说以及蕴藏其中的精神象征,共同构成翠云廊的文化系统。如今,这些已升华为历史与文化交融的鲜活记忆,成为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珍贵标本。“这是翠云廊引人入胜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们今天关注的原因所在。”
文化遗产,是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
“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蔡东洲清晰地记得,2019年8月20日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嘉峪关关城时的叮嘱。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踏访历史文化古迹,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直到上车准备离开时,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念念不忘。
“县委书记来一下。”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说:“总书记上车后,专门把我叫过去,对我讲,剑阁是个好地方,一定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岁月不居,文脉悠悠。从良渚古城遗址到眉山三苏祠,从苏州古城到翠云廊古蜀道,总书记走过的路,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情怀。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杨祖斌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牢记在心,一定会贯彻好落实好,把翠云廊古蜀道的历史文化传承好弘扬好。”
千年古树给你讲故事
翠云廊古蜀道剑阁段,绵延150多公里。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翻开史志书籍,从《唐会要》到《宋会要辑稿》,从明代政令到清代的木牌、标号……蜀道古柏的身影皆有迹可循。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千年古树的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0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