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澶州之战,王钦若等大臣失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17:27: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澶渊之盟”订立之前,辽宋两国之间的战争形势,其实已经非常明朗。辽国的先锋军主将在澶州城下被打死,先锋军损失惨重。同时辽国战线太长,可以说是孤军深入,既无兵源补充,又无粮草支援。辽国实际上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而宋朝这边的形势则完全不一样。一是寇准守城能力能强,团结澶州城将士,成功地打死辽国先锋,澶州毫无损伤。二是宋真宗已经去澶州城上晃了一圈,宋军大受鼓舞,有了必胜信心。三是当时已经有几十万人聚拢到澶州城周围,援助澶州的抗辽行动。

可以说,只要澶州守军再坚持抵抗一下,适时发起反击,就能够打败辽国的围困。同时,如果再适时组织一场全国性质的战争,对本来已经处于弹尽粮绝关头的辽军进行一场大围歼。那么,消灭这一支入侵的辽军,活捉萧太后,也不是不可能。

澶州之战,王钦若等大臣失宠

可是,这么好的机会,却让宋朝给丢了。为什么他们在明明可以获胜的情况下,却反而和辽国签订赔款条约,丢尽中原国家的面子呢?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对于北宋的不少君臣来说,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

其一,对王钦若这样的大臣有好处。

辽国入侵以后,整个北宋朝廷是经过一场激烈争辩的。因为辽国挺进的战线非常深,已经打到了澶州,逼近大名府。如果再往前一步,可能就会威逼北宋都城开封。这样的话,北宋朝堂上的君臣都危险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中主张弃城逃跑的大臣非常多,有的主张逃向江南,有的主张逃向四川。其中,王钦若就是积极主张逃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以寇准为代表的大臣,坚决主张抗战,对抗到底。寇准当时还气愤地说,应该把王钦若这些主张逃跑的大臣拉出去斩了祭旗。

最终,宋真宗也觉得逃跑不是个事情,所以勉强同意了寇准的主张,组织军民在澶州阻击辽军。

澶州之战,王钦若等大臣失宠

寇准去了澶州以后,在阻止澶州军民抗击辽军的战事上,做得有声有色。他首先是临危不惧,自己整天坐在城头,饮酒下棋,非常淡定,这样做,极大地稳定了澶州军民的心。接着,他采用了合理的战术安排,最终打死了辽国先锋首领。

眼看就要打赢这场仗了。而这场仗一旦打赢,王钦若等这些当初积极主张逃跑的大臣,就再也没有话语权了。也就是说,战争胜利的那天,可能就是王钦若等大臣失宠的那天。既然如此,他们当然要阻止寇准打赢这场仗了。

所以,等辽国派人试探北宋的口气,愿不愿意讲和的时候,王钦若就极力怂恿宋真宗答应讲和。他们对宋真宗说,别看在澶州暂时取得了一点胜利,但要是接着打下去,北宋肯定会输。那时候,北宋会死得很难看。不如趁这个机会,见好就收,少损失一点是一点。

也就是这样,王钦若等人促成了宋辽和谈。

澶州之战,王钦若等大臣失宠

其二,对宋真宗这样的君王有好处。

这一点,大家是不太明白的。寇准等人抗击辽国,守江山,也就是为宋真宗守江山。如果议和,受损失的,也是宋真宗的江山。丢面子的,也是宋真宗的皇家。为什么却还说,议和对于宋真宗有好处呢?

这就要讲到宋朝初年的猜防武将了。

武将保家卫国。对于当时的北宋来说,北方的辽国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应该大力培养武将的时候,为什么宋朝还要猜防武将呢?

其实,宋朝的猜防武将,是五代留下来的后遗症。整个五代时期,一直是武人的天下。五代并不缺乏雄才大略的君王,也有不少君王,曾经一统江山,比如李存勖、李嗣源、刘知远、柴荣等等。但是他们建立的国家,没过多久,就被灭掉了。为什么会被灭呢?就是因为地方将领、或者是中央将领的权力太大,在军队中的威信太高。掌控了军队,因此就把前一个朝代给灭了。

北宋初年,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才不断打击武将。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有能力的武将的兵权,宋太宗又采用“预授阵图”的方式,限制武将在战场上的行动。他们都认为,凭着宋朝的力量,要打败辽国等异族,并非不可能。但是,打胜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改朝换代,自己也当不成皇帝了。

所以,无论如何,宋太祖宋太宗要努力限制武将。

宋真宗当然是明白这一点的。如果把辽国打败,撵出去,可能天下人都只认得寇准,认不得他宋真宗了。所以,无论如何,他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宋朝君臣,最终为了自己的私利,都不愿意打仗。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打胜了还和辽国签订赔款条约这种可笑的情况。

(参考资料:《宋史》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2 21: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真宗封禅大典背后的权力游戏
...父老吕良等一千两百七十八人上书朝廷,请求真宗封禅。宋真宗自然开心,这是天下百姓对自己统治的肯定啊。可是宋真宗依然强掩欢欣,下旨:“此大事,不可轻议。”后来,兖州知州邵晔率领属
2024-02-29 19:52:00
皇帝御驾亲征赢了战争,大臣却挖苦皇帝是筹码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与前两位打江山的皇帝不同,赵恒既没有宋太祖赵匡胤那样的雄才伟略,也没有宋太宗那般野心勃勃。赵恒是一个典型的太平天子,伯父和老爹辛苦打下的江山,赵恒无
2023-05-26 12:16:00
北宋宰相寇准的悲哀
...寇准,北宋宰相,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人物,深得宋太宗、宋真宗赏识。寇准太狠,宋真宗担心议和不成,又不采纳,他让寇准专门负责军务,不要参与议和。1023年,62岁的寇准在雷州孤独死
2023-08-20 17:43:00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宋真宗用一生诠释着这句话
...开挂了。在这一方面,咱们今天的主角,大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堪称戏精界的翘楚,奥斯卡小金人非他莫属。宋真宗赵恒这个故事要从大宋跟大辽签订“澶渊之盟”说起。景德元年,也就是公
2023-07-11 07:02:00
从澶渊退辽到客死雷州,北宋宰相寇准的晚景为何凄凉无比?
寇准是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1004年,宋真宗赵恒时期担任宰相,在拜相当年,契丹人大举入侵,兵锋直抵澶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临危不乱,阻止宋真宗南迁,并力谏其御驾亲征,战争中
2023-01-08 16:45:00
王钦若:一个被误解的北宋政治家
...去封禅,被魏征一句“你也配封禅?”给顶了回去,想这宋真宗何德何能,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泰山封禅贴金。其实,包括真宗自己也有些心虚,但为了证明其“名正言顺”,以王钦若为首的一
2023-10-02 20:15:00
聊聊北宋时期宰相、诗人——寇准
...渊退敌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寇凖任尚书工部侍郎,宋真宗很早就想让寇凖做宰相,担心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辽国乘宋主新立,更加频繁地骚扰边
2023-06-07 15:54:00
...为了北宋首位来自富庶江南的宰相。在辽圣宗南侵之时,宋真宗面临重大抉择,王钦若与其他大臣建议他迁都南京,但寇准却力劝他勇敢面对战争。在澶渊之战中,宋真宗做出了决定,与辽签订了“
2023-10-09 15:20:00
他深得两任帝王器重,却因太过于正直被一个女人毁了
...一职。辽国大军前来进攻北宋时,寇准已为宰相,他力主宋真宗亲征,最终促成了《檀渊之盟》的签订,而这保障了北宋长达数十年的和平,檀渊之盟签订后,寇准被朝廷上下称赞,随着时间的推移
2024-01-07 16: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