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探访时间:11月9日1时至3时
探访点位:顺丰四川分拨中心产业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昨晚才下的单,今天就到了!”11月9日,还没到中午,彭浪就接到5个快递包裹送达电话,这样的送货速度令她无比惊喜。点开物流信息,她发现大多物流变化节点都在凌晨发生,更新速度甚至以分钟为单位。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双11”首轮战报:11月1日至4日,全网累计揽收量超20亿件。
“双11”进入第十五个年头,电商加速发展,物流也铆着劲提速。11月9日1时许,正是物流行业忙碌时段,记者前往顺丰四川分拨中心产业园一探究竟。
全自动分拣
24小时运转,1小时处理量达10万件
顺丰四川分拨中心是顺丰控股集团在四川布局的唯一物流产业园项目,企业在省内60%的快递在此实现快速集散与中转分拣。
11月9日凌晨1点,产业园里灯火通明,载满包裹的货车在园区进进出出。
“‘双11’第一波我们打了个漂亮胜仗,那几天的日均快件处理量超过200万件,同比增长30%以上。”顺丰四川分拨中心产业园长兴中转场经理庄正雄一见面就兴奋地和记者分享“双11”战况。
“怎么做到的?”记者好奇地问。
“跟着我来。”庄正雄先卖了个关子。
走进分拨中心中转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传送带,上面的包裹排着队快速前进。和想象中的人头攒动、人声嘈杂不同,这个空间的背景音是各种机器发出的声响——分拣传送带移动时低沉的轰鸣声、识别扫描仪的扫描声以及分拣袋装满时的一声“叮”响。
1时20分,几辆货车在卸货卡口停下,几名工人麻利地将货物放上传送带。“这几个泡沫箱包裹里装着从凉山运来的苹果,在它们到达装货端口前,我们基本不再需要人力。”顺着庄正雄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个包裹的全自动分拣之旅。
传送带高速向前,将包裹运送至六面扫描识别区,一声“嘀”响后,扫描瞬间完成。随后,包裹跟随形状相似的快件“流”向大件传送带,几分钟后,到达另一个扫描区——在这里识别每个快递的目的地后,履带上的导轮将包裹精准地分拣到各区域的装车区。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整个分拣过程,便是“智能”“精准”“有序”。
2时15分,两箱凉山苹果随货车离开园区前往重庆,此时距它们被运来还不到1小时。
“这套设备中,履带1秒能前进2米—2.5米,扫描仪一小时能扫描5000件,这些速度都是目前行业内的顶尖标准,我们的处理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庄正雄介绍,经黑科技赋予加速度,分拨中心1小时处理量能达到10万件,每天24小时全力运转。为迎战“双11”,顺丰四川分拨中心产业园新投入一套全自动分拣设备,日处理量增加100万件以上。
人机有序协同
700多名员工当班,两小时内超200辆货车装满发车
机器24小时不停机,工作人员在干啥?
“134号分拣袋满了!抓紧装袋!”
2时23分,记者听到工作人员的交流声。听到指令,分拣员张婉君立即来到该卡口前,抱下满满的分拣袋,熟练地将袋口用塑料扣一拉,并顺手一推,一袋袋形状各异的包裹重新回到传送带上。记者留意到,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秒。
这是张婉君参与的第五个“双11”。她表示,往年在人工分拣场需做扫面单、分类装送等体力活。进入自动分拣场后,虽然工作依然忙碌,但工作强度低了,工作效率上去了。“经手处理的包裹多了好几倍,内心充满成就感。”
张婉君只是当晚700多个当班人员中的一员。记者注意到,传送带下方不时有人开着叉车运送货物;扫描仪旁有设备工程师监控传送带的正常运转;每条出货口处有2名装货员,其中一人保护货物在履带上的安全位置,一人将货物根据重量整齐装车。大家各司其职,保障包裹高效、安全地运转。
庄正雄介绍,目前顺丰四川分拨中心产业园长兴中转场共有员工1300多名,随着业务量增加,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在他看来,有黑科技助力,更需要团队每个人拼尽全力,让科技释放最大产能,“机器最终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
时间来到2时55分,丑时即将过去。记者从产业园过道走向门口,这条长廊里写有“拼搏”“超越”“奋斗”的立牌和横幅随处可见,穿着反光马甲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员工食堂还在营业,不时溢出饭菜香。
产业园门口的停车场上,500多辆黑色大货车整装待发。庄正雄说:“刚过去的两小时里,已有200多辆这样的货车从园区装满发车,在黑夜中载着包裹向消费者飞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