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白水一老人47年坚持写日记
字里行间充满正能量
本报记者 刘聪梅
68岁的白保全是白水县工商银行退休职工,从1976年1月1日开始写日记,如今已坚持了47年,用了106个本子,写了15000多篇900多万字。
白保全视日记如珍宝,那是自己近半个世纪坚持思考、坚持写作的成果,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对时代的一种记录。
白保全曾是《渭南日报》的“上榜人物”。早在2002年,本报征集“渭南之最”时,他已坚持写作26年,用了50个本子,写了9000篇日记420多万字,因此荣登“渭南之最”,名字刊登在当年12月27日《华山周刊》上。
此事时隔不久,他的纪录就被富平陕西拖拉机厂一名退休职工殷老先生打破了,殷老先生坚持写日记42年,不曾中断一天。但让白保全感到纳闷的是,人家比他多写了16年,却比他少了二三百万字。他仔细思索,找到了二人日记的区别:人家是记“流水账”,而他是在写“作文”。人家的日记,简单记录当天发生了什么事;而他是记叙整件事的过程,以及对某件事的认识和感悟。
“纪录被打破了,我没有沮丧,反而很高兴。”白保全说,“我终于遇到知音了!自己抛出的这块‘砖’,终于引来了‘玉’。”他想,如果可能的话,还打算到富平去一趟,登门拜访殷老先生,当面请教一下写日记的体会。但因为种种原因,终未成行,他觉得有些遗憾。
二十多年过去了,白保全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着。如今已写了47年,用了106个本子,15000多篇900多万字。他把这些日记本装在几个纸箱子里,放在床底下。如今,日渐年迈的他,在考虑如何让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文字,发挥适当的作用。
近年来,对这些成果的处置显得有些忧心。在他看来,日记写这么多,已经成为一种负担。“怎样保管这些本子,让我忧虑重重。”他说,“发生火灾怎么办?被水淹了怎么办?虫咬了怎么办?”
有一天晚上睡觉,半夜时水管爆裂,房间进水,把装日记本的纸箱泡湿了。幸亏发现得早,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白保全担心,如果他不在了,孩子们是不是会把日记本当成废纸卖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这几十年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
白保全说,他的日记只有一小部分写的是自己的家事、私事,不便公之于众。而大部分都是文章型的,类似于中学生的作文。据悉,从开始到现在,他所写的包含政治、历史、地理、军事、体育等,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他表示,通过写日记,自己提高了思想觉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由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名共产党员。
“日记见证了我的成长过程,也对我本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作了诠释。几十年来,我一直秉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他表示,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如既往地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