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张进喜
水网密布的嘉兴,河湖相连,碧水长流,人们依水而居,以渔为生。蚬子,也成为江河湖荡馈赠给水乡人家的天然美味。蚬子在众多河鲜中并不起眼,然而把蚬子肉从小小的贝壳里尽数剥离之后,让人抵挡不住的鲜味就立即产生了。
禾城有句老话,叫“正月螺蛳二月蚬”,这是我们江南水乡的民间农谚,意思是正月的螺蛳和二月的蚬子是最鲜嫩、肥美的。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蚬子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休眠,肠胃中没有什么杂物,是最为干净的。进入二月,螺蛳已开始孕育子孙,而蚬子却正是肥壮的时候,于是吃蚬子便成了时尚,而“正月的螺蛳,二月的蚬子”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嘉兴人还有一句老话,叫“青壳螺蛳黄口蚬”,意思是螺蛳要挑青壳的买,蚬子则要选黄壳的,这是品质上乘的佳品,烧出来滋味也最鲜美。我比较相信流传下来的老话,去菜场买菜,总喜欢按时令去买,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正月里买螺蛳,二月里买蚬子,买蚬子还要挑黄壳的。
“湘家荡的螺蛳,梅家荡的蚬”也是嘉兴代代相传的一句老话。清项映薇《古禾杂识》记载:“梅家荡蚬,壳黄肉嫩。”可见,这两种水产品也有产地好坏之分。位于王江泾的梅家荡,水面辽阔且鱼虾成群,自古就盛产蚬子,且质量上乘,闻名遐迩,被记在嘉兴历史的物产篇里。这些年,经过水环境综合整治,河湖漾荡的水更清了,相信梅家荡的蚬子也更为好吃。
说起蚬子,不由想起唐佩金先生在《闻湖志稿·物产》篇里对蚬子所作的记载了。他说:“蚬子产自闻家湖(即梅家荡)书院墩附近的青口紫底,以没有听过雷声的蚬子最佳。”明代诗人朱国祚在他的《梅家荡棹歌》中赞叹道:“梅家荡口蚬子黄,瓜皮罾船七尺长。剪取东园白头韭,蛤蜊风味胜横塘。”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陶淇也赞美道:“蚬黄盈筐上市时,梅湖风味个侬知。且邀良友衔杯共,不向横塘数蛤蜊。”梅家荡的蚬子早就闻名了,你看看,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
蚬子虽有多种吃法,但蚬子煮汤,肉嫩汤鲜味美,也是一绝。记得我读初中时,父亲常在夏日买来烧汤。这个汤端上桌,父亲让我放些胡椒粉,微辣,味则更加鲜香。搛一只蚬肉入口,吃起来韧韧的,还有点糯糯的感觉。蚬子烧汤,汤比肉鲜香,但要趁热吃,冷了就没味了。这是我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我成家后不会做蚬子烧汤,而是做蚬子肉炒韭菜,这是春的味道。二月的蚬子肉肥鲜嫩,这个时节正逢韭菜上市。嘉兴人历来喜欢吃韭菜,特别是头刀韭菜。嘉兴人把开春以后从地里新长出来的韭菜,称为“头刀韭菜”。在冬季的时候,地上的韭菜叶稀疏发黄,但地下的根依然吸收着养分。经过整个冬天的养分积蓄,再加上这时气温比较低,韭菜生长也慢,长出来的叶片肥厚,吃起来爽口清润,异常鲜香,而且韭菜味十足。
韭菜被称为“春天第一鲜”,而且有“春食则香”的说法,是春季不可错过的一种美食。韭菜不仅南方人爱吃,北方人也非常喜欢。北方人往往用韭菜鲜肉包饺子,用韭菜鸡蛋做韭菜盒子。现在夜宵摊上,烤韭菜更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想必也是别有风味,很多人吃夜宵都会点它几串。
老嘉兴人吃韭菜不会去烤,一般都是清炒,但菜油要稍微多放些,否则干巴巴的不香。我读中学时,家里常买面吃,也就把韭菜煸炒,倒入热水,水开后放入湿面,滚透后盛起,然后划块猪油,这韭菜汤面无比鲜香。我进厂做工后,家里也常买韭菜,但不大下面了,而是韭菜炒蛋,青黄相间,明艳悦目又鲜香诱人。
我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常喜欢炒几个小菜,来几口小酒。惊蛰以后,菜市场的螺蛳、蚬子摊头生意明显好了,这个时节头刀韭菜也上市了,蚬子韭菜正当时,这是春天的味道,实在不容错过。
现在,菜市场有新鲜蚬子和蚬子肉两种,不过我还是喜欢新鲜蚬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记载了蚬子炒韭菜的做法:“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为汤亦可。起迟便枯。”
春风如约而至地吹到了江南,运河两岸的垂柳慢慢绿了,水乡菜地里的青菜在悄悄抽薹。当然,韭菜也长出了厚肥的叶子。现在,梅家荡成了青鱼养殖基地,已不捕捞蚬子了,但菜市场的蚬子依然肥美。这个时节,不吃蚬子炒韭菜,还等何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