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潘洋
今年以来,接连不断有热门短视频被曝造假摆拍,引发舆论关注。从网红为博眼球虚构癌症经历,到博主冒充军人身份收割变现,层出不穷的流量套路让短视频逐渐成为杜撰、造谣、泼污水的“集散地”。打铁还需自身硬,跑偏的“流量密码”还能用多久?短视频乱象如同响亮的警钟,敲击在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节点上,也敲在每一个网络空间参与者的心头。
流量的“野蛮生长”,其背后是利益的驱使,暴露出监管的短板。在互联网经济中,流量意味着关注度和广告收入。在对流量的无底线追逐中,一些自媒体从业者,想方设法迎合生活痛点和人性弱点,通过贩卖焦虑、编造挑拨社会矛盾、制造恐慌故事,增加用户黏性。部分平台推送“审丑”“窥探”“猎奇”等低俗泛娱乐化的内容来维护用户活跃度。不少MCN机构千方百计炮制拉仇恨、带节奏的争议话题,煽动网民对立,制造“网络热点”。目前,法律法规对摆拍行为尚未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责令整改,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受限于甄别过滤等网络治理技术手段发展不足,平台方基于商业利益“睁一眼闭一眼”,导致前置性监管难度大,问题短视频“野蛮生长”。
无底线博流量误导了公众的认知,侵蚀了网络空间的健康生态。“悲惨遭遇系”“陌生人系”“制造矛盾系”……流量套路看似话题性强、娱乐效果突出,为网民提供了情绪价值,实现“现象级”的传播,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不少自媒体欠缺讲好故事、引人入胜的能力。“风浪越大,收益越大”下的铤而走险,非但留不住一时的流量,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造假视频一方面挤占了优质视频的生存空间,使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难以得到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误导了公众的认知,消耗了公共资源,种下了“失信恶果”。事件反转、人设“翻车”透支的是人民群众对自媒体的信任,损害了网络平台的形象和声誉,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莫让流量套路“透支”公众信任,对无底线的“流量至上”坚决说“不”。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彰显了从严整治短视频乱象的坚定决心。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手段,全面斩断不法分子、黑灰产业的利益链,对严重违规、失信失德的账号“重拳出击”。在加强有效管理审核,做好短视频内容的风险控制的同时,为群众身边可能出现的新威胁、新挑战设防,推动短视频平台、自媒体以及MCN机构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守牢网络空间“第一道防线”。要树立自媒体行业标准,完善流量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版权保护,为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保驾护航”,以“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环境,迎接短视频行业的“百花齐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