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网络放大效应,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9-21 02: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年轻人“断亲”引发热议,老一辈的情感需求谁来支持?

网络放大效应,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网络放大效应,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制图/潘文健

最近,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对于无边界感的亲戚,就应该断绝往来,甚至断绝往来的对象从亲戚延伸到了父母和亲生兄弟姐妹。”

不过,年轻人“断亲”并不代表他们对亲缘关系的完全放弃。相反,他们更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亲缘关系模式,以更加平等、开放和理解的方式来维系亲属关系。

如今,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忙忙碌碌,远方的家乡对他们变得逐渐陌生。当他们在城市安家后,每年似乎只有过春节才是必须要回家的仪式感。伴随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从某种意义上,在客观上“断亲”。

当网络放大“断亲”效应,年轻人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

“90后”芳芳从大学毕业后便到上海来工作,每年只有春节和国庆长假回家两次,面对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所关心的婚恋、收入等问题,完全不是芳芳想回答的,“并不是断所有的亲,只是断本来就不亲的亲,不想要无效社交。”

事实上,没有边界的亲戚社交,困扰着年轻人。但在老年人看来,这不过是他们表达关切的一种方式。这点无论是城市里的老年人、还是乡村里的老年人,他们对小辈关心的问题似乎差不多。70多岁的上海陈老伯说,“对女儿最关心的就是婚恋问题,但关心多了就会引发矛盾,现在就是尊重女儿的选择……”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个体意识和人性的尊重。年轻人认为,成为“亲戚”“小辈”的前提是,我是一个值得被尊重、被单独看待的“人”,而不是被一群人打着“亲如一家”的旗号进行攀比和话语权争夺的目标。

在网上选择“断亲”的人,大多都是在原生家庭中遭遇“伤害”。在网上最近有有一个很热的帖子,网友分享了自己家庭的故事,爸爸和姑姑养活了整个家族,自己的妈妈也是标准的“扶弟魔”,过年过节都是大包小包的把家里面的东西拿去给舅舅。如今长大成人后的她,坚决不跟家里面的亲戚联系。

这样案例属于虽然属于少数,但也反映了年轻人渴望真正的自我实现和认同,但亲戚关系的束缚与限制,可能会成为阻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些年轻人通过“断亲”来追求自由和独立,但网络环境的“抱团效应”使得这一现象在公众领域被放大了。

不得不提,还有一部分年轻人是被动“断亲”,随着工作与生活远离家乡,甚至迁居其他国,在时间推移之下,很多亲戚逐渐减少或失去联系,有的也不再刻意维系并逐渐淡忘。

当亲情冷漠成为一种常态,其原因值得深思

总而言之,年轻人的“断亲”既有主动,也有被动。但其背后的成因和未来的影响,更值得探讨。

一位上海80多岁的朱老伯认为,长辈与小辈之前的疏离是必然的结果,“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事实上,如今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当老年人越来越不懂他们生活的时候,疏离的亲情关系就是必然的结果。”在朱老伯看来,互相理解才是破解之道,老一辈绝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年轻人。

因为,横在两代人之间的是两种文化观念的急剧冲突,更是社会发展、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断亲”背后,也有更为漫长和沉痛的心理成因。

“70后”的张先生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在大城市全靠自己奋斗,工作、生活、社交压力已经让他感到很累了,“我希望跟亲人相处中,能够得到个性的尊重,本来一年到头跟亲戚打照面就少,见面又因为‘无边界感’带来的社交压力,真的是太累了。”

近年来,张先生自己也发现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以前一年四次,结婚后一年春节、国庆两次,生了小孩后一年一次……”张先生说,“感觉回家越来越没意思,跟亲戚朋友没什么好聊的,就是打个照面而已。”

“70后”、“80后”这一代人的小时候交通不发达,大多数亲戚都被困在同一个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维持更好的亲戚关系。而对于如今的“90后”、“00后”年轻人来说,亲戚关系不再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财富,对于“断亲”更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张先生坦言,不仅自己与亲戚关系越来越淡,就连自己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感情也很淡。“我们现在都是拖家带口在城市生活,孩子早已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但老人则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都让孩子感觉差异巨大。本来一年到头就见一次面,导致亲情越来越淡,老人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张先生坦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其实在中国这个社会,个体化生存的环境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成熟。年轻人在社会和原生家庭之间承受了很多压力,“断亲”其实是一种“只顾眼前”的回避行为,这样的极端处理会导致年轻人无法建立相对稳固的支持网络,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减弱,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行为。

大部分年轻人对亲情的淡漠会导致自己的父母夹在中间,自己可以跟亲戚断绝往来,但自己的父母不一定可以做到,这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疏远,失去互相支持、关心的纽带。

“断亲”也可以是“认亲”的冷静期,未来的亲情关系更加多元

如今的“断亲”究竟是真正的“断”?还是只是给僵硬压抑的家庭关系按下暂停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断亲”后,正在重新踏上“认亲”的和解之途。

“我们希望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与家人、亲戚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认识,而不是无止尽地抱怨或归咎于对方,把矛盾放一旁,进行纯粹的理性对话。”“90后”的小李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长辈”们不再居高临下,他们也会尊重并乐意与“长辈”保持沟通。

其实,这届年轻人对于美好的亲戚情,依然是向往的、敬重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血浓于水”都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认同。

人类学家项飚曾指出,当代家庭不应该过度侵犯个人的边界。项飙认为,在中国,家有一个屋顶的概念,而现代的家的概念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屋顶的,虽然共同生活,也不应该过分影响个人生活。家应该无所不在,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家庭不能太具有侵略性,不能影响个人的发展。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年轻人“断亲”是社会进化的一个结果,亲情永远不会消失,只是以新的方式铺展、打开,不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冯猛表示:“能够理解年轻人的这种行为,很多长辈们缺乏对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无法保持代际之间的边界感,找不到可以沟通的平衡点,这才让很多年轻人选择断亲。”

不过,冯猛指出,父母这一代同样也经历了忽视情感或者是情绪压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共情能力的不足,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这就使得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之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

冯猛建议,父母这一代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年轻人也应该理解老一辈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交流,以便建立更加稳固和谐的家庭关系。

未来,亲戚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家庭模式会更加多样化,亲戚关系也会更加包容和宽广。

晨报记者 荀澄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轻人为啥越来越不爱走亲戚?
...亲”青年,总会有“认亲”的一天5月9日,“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1.6亿,讨论量1万余条,引起广大网友热议。“互联网中所谓的‘断亲’,并非
2023-05-10 14:37:00
亲情更需彼此共情
...中国人的情感日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今天一些年轻人的感受中却是每逢佳节倍“烦”亲。近年来,在网络上,年轻人流行一个说法叫“断亲”,即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亲戚交往,尤其是
2024-02-09 05:42:00
现在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走亲戚,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怎么看待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现在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走亲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交际网络的转变以及人们
2023-05-21 10:56:00
不去亲戚家拜年,也不想亲戚来自己家拜年的人,原因有这些
...区的老人,他们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外出,也更加理解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因此,他们主动使用网络,通过视频通话,发送祝福,迎来新春佳节。少了亲戚家的敲门声,少了一些热闹,但亲情,或
2023-10-17 06:46:00
【现场·我在我思】年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近年来,每逢春节,网上总不乏“年味儿越来越淡”“年轻人不再热衷过年、越来越不爱走亲戚”等讨论。诸如“给不起的压岁钱”“答不完的灵魂拷问”“比不起的别人家的孩子”等,也确实让
2024-02-21 03:42:00
亲戚关系淡化的原因有哪些?
...意享受自由时光……回家满载期盼和温馨,不过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回家也有难过的“关”。24岁的山西姑娘赵瑾坦言,对于回家过年,自己是“喜忧参半”。三年没回家,自然很珍惜这次与家
2023-02-14 14:15:00
势不可当的“断亲族”队伍越来越大?深究原因,无非3个
...虽然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重视亲情,但外界的压力使年轻人分身乏术,无暇顾及更多的事情。特别是现代时代已经改变,节奏快、压力大,不像父母那个年代闲散自由。学生白天忙着学习,晚上
2024-01-15 13:10:00
过半18岁以下受访者不联系亲戚,专家称青年断亲现象已成常态
...的情感联系之一,其重要性和价值仍然不可忽视。无论是年轻人的个体追求还是中年人的家庭责任,亲情关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许,在当下快节奏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当珍惜并
2024-05-15 20:18:00
亲情和个人生活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兼顾和平衡
...情感纽带之一。然而,在当代社会,我们越来越经常听到年轻人不主动联系亲戚、拒绝亲戚来自己家的现象。这种所谓的亲情感,“稀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围绕三个观点:认为没必
2023-08-20 20:5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一晚找回4个娃!杭州钱塘江边,巡警无奈又心疼
夏日夜晚,钱塘江江堤绿道上人气很旺。暮色四合,来这里纳凉、夜跑、夜骑的游人也很多。前阵子,杭州滨江区西兴派出所一晚上接连接到三起儿童走失的报警
2025-08-07 09:35:00
乾安法院:“夜间法庭”化解跨省离婚纠纷
“法官,我在广东厂里打工,不能请假,能不能在网上开庭?”“法官,我人在东北照顾生病的父亲,实在走不开,能不能网上开庭?”8月5日19时
2025-08-07 14:05:00
二十年前江苏女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活安徽男孩 男孩又患舌癌 她再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 2005年,江苏南通高中老师闾蓟敏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救下了身患白血病的十二岁安徽六安男孩刘腾博。两人在2006年以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50周年活动为契机相见
2025-08-07 14:52:00
时光的偏心:写给中年女性的魅力注脚
院里的李姐总在清晨的阳光下侍弄她的面粉,给一家人准备各种面点。晨光漫过她眼角的细纹,落在沾着面粉的指尖上。有次我问她,为什么五十岁了还能把日子过得这么有滋味
2025-08-07 15:05:00
阜阳百岁老人:四代同堂上百人,子女轮流陪玩乐融融
大皖新闻讯 “一共打了四把,我赢了三把。”见来了客人,谭沛云忙热情招呼着,并让女儿谭素影把麻将收起来。记者坐下后,问他当天手气如何时
2025-08-07 17:44:00
柔肩挑重担,结婚前她给患癌婆婆的承诺都兑现了
大皖新闻讯 “这个怎么拼?”“这个是h,o,u,hou(厚)。”在饭桌旁,今年63岁的沈露清正在教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孙子认字和组词
2025-08-07 20:03:00
湖广填川图》:用烟火人间 淬炼他墨色山河
在湖南常德戎装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馆内,一幅恢弘画卷静默铺陈——《湖广填川图》。它是一部无声的史诗,5767个身影,承载着三百年前湖广移民入川的沉重步履
2025-08-06 14:36:00
1.3万养老钱保住了!农行威海分行员工智阻电信诈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通讯员 周文平 鞠玲玲“手机被控制了!对方还在视频看着我!”7月23日中午,农行威海玄镇支行营业大厅突然冲进一位神色慌张的女士
2025-08-06 15:20:00
房县红塔司法所:人民调解力促矛盾“软着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曹义侠 通讯员 李国 彭新军)近日,在十堰市房县红塔司法所、综治办的主持下,一起因意外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2025-08-06 18:26:00
父亲胃癌术后3月 女儿也查出胃癌
28岁女子口臭5年,在其父亲胃癌手术3个月后也查出胃癌前病变!
2025-08-06 20:49:00
为什么30岁了,我觉得自己还没长大?
作者:Kira我的朋友 S 最近在美国环球影城旅游,发现那些抱着巨型毛绒玩偶、抢着买角色周边的人,几乎都是「大人」。「感觉我也只是个外壳是大人的小孩而已
2025-08-06 09:01:00
3名卖蒜“合伙人”何以感动一座城?
电影《小小的我》中,那句“我很小,但我能握住阳光”的独白,曾让无数人湿了眼眶。在江西上饶的晨雾与暮色里,三个“00后”脑瘫青年掌心温热
2025-08-06 06:55:00
长春一男子经中间人介绍出境后失联,家属:最后留言称“挺好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刘志坤 见习记者 王浩近日,吉林长春市德惠市市民李女士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寻求帮助。其丈夫于某经“中间人”介绍外出务工
2025-08-05 19:53:00
居民点击链接“抽大奖” 网格员及时阻止揭骗局
正是常看到社区发送的反诈信息,退休居民张大爷夫妇即将在诈骗链接填入验证码之际,网格员的一个电话火速拦截,当下拆穿骗局,守住了老人的养老钱
2025-08-04 23:31:00
小叶医探 | 女子看许嵩演唱会“哭晕”,急救医生:激动时不要张嘴呼吸!
大皖新闻讯 8月2日,许嵩“呼吸之野”演唱会在合肥圆满收官,喜悦与感动交织之余,一则“演唱会现场哭晕被120接走”的帖子引发关注
2025-08-04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