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网络放大效应,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9-21 02: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年轻人“断亲”引发热议,老一辈的情感需求谁来支持?

网络放大效应,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网络放大效应,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制图/潘文健

最近,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对于无边界感的亲戚,就应该断绝往来,甚至断绝往来的对象从亲戚延伸到了父母和亲生兄弟姐妹。”

不过,年轻人“断亲”并不代表他们对亲缘关系的完全放弃。相反,他们更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亲缘关系模式,以更加平等、开放和理解的方式来维系亲属关系。

如今,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忙忙碌碌,远方的家乡对他们变得逐渐陌生。当他们在城市安家后,每年似乎只有过春节才是必须要回家的仪式感。伴随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从某种意义上,在客观上“断亲”。

当网络放大“断亲”效应,年轻人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

“90后”芳芳从大学毕业后便到上海来工作,每年只有春节和国庆长假回家两次,面对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所关心的婚恋、收入等问题,完全不是芳芳想回答的,“并不是断所有的亲,只是断本来就不亲的亲,不想要无效社交。”

事实上,没有边界的亲戚社交,困扰着年轻人。但在老年人看来,这不过是他们表达关切的一种方式。这点无论是城市里的老年人、还是乡村里的老年人,他们对小辈关心的问题似乎差不多。70多岁的上海陈老伯说,“对女儿最关心的就是婚恋问题,但关心多了就会引发矛盾,现在就是尊重女儿的选择……”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个体意识和人性的尊重。年轻人认为,成为“亲戚”“小辈”的前提是,我是一个值得被尊重、被单独看待的“人”,而不是被一群人打着“亲如一家”的旗号进行攀比和话语权争夺的目标。

在网上选择“断亲”的人,大多都是在原生家庭中遭遇“伤害”。在网上最近有有一个很热的帖子,网友分享了自己家庭的故事,爸爸和姑姑养活了整个家族,自己的妈妈也是标准的“扶弟魔”,过年过节都是大包小包的把家里面的东西拿去给舅舅。如今长大成人后的她,坚决不跟家里面的亲戚联系。

这样案例属于虽然属于少数,但也反映了年轻人渴望真正的自我实现和认同,但亲戚关系的束缚与限制,可能会成为阻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些年轻人通过“断亲”来追求自由和独立,但网络环境的“抱团效应”使得这一现象在公众领域被放大了。

不得不提,还有一部分年轻人是被动“断亲”,随着工作与生活远离家乡,甚至迁居其他国,在时间推移之下,很多亲戚逐渐减少或失去联系,有的也不再刻意维系并逐渐淡忘。

当亲情冷漠成为一种常态,其原因值得深思

总而言之,年轻人的“断亲”既有主动,也有被动。但其背后的成因和未来的影响,更值得探讨。

一位上海80多岁的朱老伯认为,长辈与小辈之前的疏离是必然的结果,“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事实上,如今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当老年人越来越不懂他们生活的时候,疏离的亲情关系就是必然的结果。”在朱老伯看来,互相理解才是破解之道,老一辈绝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年轻人。

因为,横在两代人之间的是两种文化观念的急剧冲突,更是社会发展、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断亲”背后,也有更为漫长和沉痛的心理成因。

“70后”的张先生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在大城市全靠自己奋斗,工作、生活、社交压力已经让他感到很累了,“我希望跟亲人相处中,能够得到个性的尊重,本来一年到头跟亲戚打照面就少,见面又因为‘无边界感’带来的社交压力,真的是太累了。”

近年来,张先生自己也发现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以前一年四次,结婚后一年春节、国庆两次,生了小孩后一年一次……”张先生说,“感觉回家越来越没意思,跟亲戚朋友没什么好聊的,就是打个照面而已。”

“70后”、“80后”这一代人的小时候交通不发达,大多数亲戚都被困在同一个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维持更好的亲戚关系。而对于如今的“90后”、“00后”年轻人来说,亲戚关系不再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财富,对于“断亲”更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张先生坦言,不仅自己与亲戚关系越来越淡,就连自己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感情也很淡。“我们现在都是拖家带口在城市生活,孩子早已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但老人则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都让孩子感觉差异巨大。本来一年到头就见一次面,导致亲情越来越淡,老人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张先生坦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其实在中国这个社会,个体化生存的环境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成熟。年轻人在社会和原生家庭之间承受了很多压力,“断亲”其实是一种“只顾眼前”的回避行为,这样的极端处理会导致年轻人无法建立相对稳固的支持网络,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减弱,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行为。

大部分年轻人对亲情的淡漠会导致自己的父母夹在中间,自己可以跟亲戚断绝往来,但自己的父母不一定可以做到,这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疏远,失去互相支持、关心的纽带。

“断亲”也可以是“认亲”的冷静期,未来的亲情关系更加多元

如今的“断亲”究竟是真正的“断”?还是只是给僵硬压抑的家庭关系按下暂停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断亲”后,正在重新踏上“认亲”的和解之途。

“我们希望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与家人、亲戚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认识,而不是无止尽地抱怨或归咎于对方,把矛盾放一旁,进行纯粹的理性对话。”“90后”的小李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长辈”们不再居高临下,他们也会尊重并乐意与“长辈”保持沟通。

其实,这届年轻人对于美好的亲戚情,依然是向往的、敬重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血浓于水”都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认同。

人类学家项飚曾指出,当代家庭不应该过度侵犯个人的边界。项飙认为,在中国,家有一个屋顶的概念,而现代的家的概念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屋顶的,虽然共同生活,也不应该过分影响个人生活。家应该无所不在,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家庭不能太具有侵略性,不能影响个人的发展。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年轻人“断亲”是社会进化的一个结果,亲情永远不会消失,只是以新的方式铺展、打开,不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冯猛表示:“能够理解年轻人的这种行为,很多长辈们缺乏对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无法保持代际之间的边界感,找不到可以沟通的平衡点,这才让很多年轻人选择断亲。”

不过,冯猛指出,父母这一代同样也经历了忽视情感或者是情绪压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共情能力的不足,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这就使得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之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

冯猛建议,父母这一代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年轻人也应该理解老一辈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交流,以便建立更加稳固和谐的家庭关系。

未来,亲戚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家庭模式会更加多样化,亲戚关系也会更加包容和宽广。

晨报记者 荀澄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轻人为啥越来越不爱走亲戚?
...亲”青年,总会有“认亲”的一天5月9日,“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1.6亿,讨论量1万余条,引起广大网友热议。“互联网中所谓的‘断亲’,并非
2023-05-10 14:37:00
亲情更需彼此共情
...中国人的情感日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今天一些年轻人的感受中却是每逢佳节倍“烦”亲。近年来,在网络上,年轻人流行一个说法叫“断亲”,即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亲戚交往,尤其是
2024-02-09 05:42:00
现在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走亲戚,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怎么看待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现在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走亲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交际网络的转变以及人们
2023-05-21 10:56:00
不去亲戚家拜年,也不想亲戚来自己家拜年的人,原因有这些
...区的老人,他们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外出,也更加理解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因此,他们主动使用网络,通过视频通话,发送祝福,迎来新春佳节。少了亲戚家的敲门声,少了一些热闹,但亲情,或
2023-10-17 06:46:00
【现场·我在我思】年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近年来,每逢春节,网上总不乏“年味儿越来越淡”“年轻人不再热衷过年、越来越不爱走亲戚”等讨论。诸如“给不起的压岁钱”“答不完的灵魂拷问”“比不起的别人家的孩子”等,也确实让
2024-02-21 03:42:00
亲戚关系淡化的原因有哪些?
...意享受自由时光……回家满载期盼和温馨,不过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回家也有难过的“关”。24岁的山西姑娘赵瑾坦言,对于回家过年,自己是“喜忧参半”。三年没回家,自然很珍惜这次与家
2023-02-14 14:15:00
势不可当的“断亲族”队伍越来越大?深究原因,无非3个
...虽然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重视亲情,但外界的压力使年轻人分身乏术,无暇顾及更多的事情。特别是现代时代已经改变,节奏快、压力大,不像父母那个年代闲散自由。学生白天忙着学习,晚上
2024-01-15 13:10:00
过半18岁以下受访者不联系亲戚,专家称青年断亲现象已成常态
...的情感联系之一,其重要性和价值仍然不可忽视。无论是年轻人的个体追求还是中年人的家庭责任,亲情关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许,在当下快节奏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当珍惜并
2024-05-15 20:18:00
亲情和个人生活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兼顾和平衡
...情感纽带之一。然而,在当代社会,我们越来越经常听到年轻人不主动联系亲戚、拒绝亲戚来自己家的现象。这种所谓的亲情感,“稀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围绕三个观点:认为没必
2023-08-20 20:5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鸡排哥”回应被赵露思模仿:既惊喜又暖心,我将亲手为你炸最脆的鸡排
大皖新闻讯 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为顾客提供独特情绪价值迅速全网走红。10月7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与演员赵露思“隔空互动”引发关注
2025-10-07 17:02:00
记录儿子美好生活的账号“郭力嘉爸爸” 为何获得370万点赞
“大儿子,喝口水,今天球打得咋样?”10月7日上午,在长春澎湃运动公园的羽毛球馆里,郭永胜笑着迎向挥汗如雨的儿子,一边爽朗地大笑
2025-10-07 20:22:00
微视频|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AI遇上容东,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2025-10-06 10:03:00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