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之一。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农业强国迈进。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就“三农”问题提出过多条建议。今年,他仍会在两会期间聚焦农业领域建言献策。为此,今年春节期间,他利用假期经常去麦地里看看,进行深入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
要保护传统育种技术和品种权
保障农产品供给,优质种子是关键。马传喜长期关注种业,深知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为了推动种业科技创新,马传喜强调保护传统育种技术和品种权,“我国生物技术基础创新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应用时要处理好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关系,若不保护传统育种技术,生物技术培育品种可能会挤压传统品种空间,影响产业发展。”
马传喜表示,更要重视品种权和专利技术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竞争,“要自主可控,种业翻身仗才能打赢。”
“常去麦地里看看,那是我的爱好”
农业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马传喜坦言,为了让农业更好地发展,需要投入更多,保障农产品供给,让人民过得更踏实。
因此,他也非常注重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积累一手资料,提出切实可行的提案,确保政策建议能精准对接农业发展需求。”马传喜说,作为农业农村领域的委员和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常去农村调研。“春节期间我也没闲着,会经常去麦地里看一看,那是我的爱好,也是我对自己学科的兴趣。”
记者手记:
在实验室与麦田之间,马传喜用脚步丈量着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距离。农业现代化不是把锄头换成键盘,而是要让科技扎根泥土。马传喜的“麦田履职”,是在实验室数据与田野实践之间,在政策设计与民生温度之间,架起委员躬身调研的桥梁。当两会上的建议沾着露珠、带着地温,乡村振兴的蓝图便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而我们知道,离泥土近些,提案才能沾上更多“地气”。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见习记者 尚雅婷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2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