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探析赵国为何会“一都独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20:4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都独大”是西安文理学院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潘明娟提出的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前后相继的迁徙现象”。

从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探析赵国为何会“一都独大“

一、历史背景

春秋和战国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界,由此开始,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不断成长壮大。赵国的都城也随各方面局势变化而迁徙,依次为晋阳、中牟和邯郸。赵国于公元前479年定都晋阳,历经赵襄子和赵献侯;公元前423年迁都中牟,历经赵献侯,烈侯,武公;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直到赵灭。

由此可见,这三座城市并没有在赵国同一时间段作为其都城,而秦、燕、楚等国都在同一时期有多座都城。在多都并存制度的滥觞时期,赵国这种“一都独大”现象尤为明显,令人深思,那么产生于赵国的一都独大是如何产生的呢?

刘庆柱曾说:“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政治权利中心,是集中体现物化载体的国家政权形式,因此,一般而言,都城的兴废与国家政权的建立、灭亡同步古代王朝建立的第一行动和标志,往往是‘定都’,而都城被攻陷、覆灭则意味着王朝的终结。”由此可见,都城于一个国家而言,极其重要。都城乃一国政治中心,由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及其辅佐大臣为适应其政治和经济之需而建。每个都城的建立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密切相关。

对都城的研究,选址问题是其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笔者首先谈论赵国“一都独大”的地理因素。当然在古代,军事武器和交通工具没有现代发达的情况下,地理位置便尤为重要了。所以这里也连带着说了赵国“一都独大”的军事因素。地理和军事有所交叉。

从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探析赵国为何会“一都独大“

二、都城选址的地理因素

作为一国首都,历朝历代,其都处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因此,它的选址和布局格外严格。都城作为国家政治中心,要绝对安全,因此地形面积要大,面水背山,以满足生活需求和发挥抵御保护作用。赵国第一个都城晋阳位于汾河谷地,第二个都城中牟位于黄淮平原,第三个都城邯郸位于漳水以北,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是华北平原。赵国的都城选址越来越物产丰富且非常安全。

并且都城选址还要考虑天下居中,以便控制全国。都城必须处于一国中心,还必须要是一个交通枢纽。晋阳位于太原盆地的最北部,汾水以西,这就意味着,定都晋阳,可以在太原盆地占领居高临下之地。而且晋阳以北有大量空余之地,赵简子定都晋阳也有将其作为基地向北扩张的目的。这也在之后灭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灭代之后,赵国疆域扩大,晋阳又位于太原盆地一隅,继续将其作为都城并不合适。

当时,天下“中心”一般被认为在河南一带,然而当时韩魏两国瓜分河南,赵国被排斥在外,因此赵国迁都中牟,意在逐鹿中原,占领河南。其次,迁都中牟,也能将军事力量集中在中牟,筑起一座围墙,防止魏国北上占据河北。并且,当时赵国北部有中山国一大隐患,中牟位于太行山区易守难攻,可以防止中山国南下。中牟这样一个既防魏北上又防中山南下的好地方,着实适合作为首都。再后来,赵敬候迁都邯郸。

邯郸,从交通位置看,位于太行山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上,还有漳水、沁水的水上要道,真真一个交通枢纽好地方,假若以此地为基础形成全国的交通网络,就可以更好的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除去邯郸进可威逼齐、魏,退可凭险而居积蓄力量的军事意义和战略地位这一因素。此时魏赵中隔着漳水,呈对峙局面。

赵国本土基本在漳水以北,而中牟在漳水以南,这是如果继续以中牟为都城,便不利于对全国发号施令,并且中牟三面被魏国领土包围,实在是不安全:而邯郸位于漳水以北,且此时中山国被魏国灭,而且是这两国之间还隔着赵国,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山国迟早会落于赵国手中,原先由于忌惮中山国而没有把邯郸这一战略重地作为都城,这时便再不用担心中山国的军事威胁。

从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探析赵国为何会“一都独大“

三、其他因素

除去地理因素,都城的选择还与政治王权关系重大。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分裂时代,诸侯争霸,混战不断。贵族封建制度走向衰亡,而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此时,分封制土崩瓦解,诸侯野心不断膨胀,企图吞并他国扩张土地实现大统天下的愿望。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在中央上,诸侯主张融合,实行新型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制,从而实现区域性乃至是全国性的统一;在地方上,开始出现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从而使得地方处于中央的管辖之下,这就降低了陪都的地位而独“宠”首都,甚至是让陪都消失。

赵国也不例外,赵国三分晋朝而成,吸取晋朝政治制度的教训,着力加强君主专制。如荀子所说:“君者,国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长久者。”(《荀子.致士》)赵国开始以此为理论改革自己的政治制度。在中央上,赵国承袭王位宗法制,实行新的官僚制度,形成以相为首的文官体系和以武为首的武官体系相互制约的局面,官分文武,在适应政治军事需要的同时加强君主专制,一举两得。在地方上,赵国在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变县统郡为郡统县,实行本段开头所说的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君主直接任命。由此,中央和地方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机制,使赵国在中央便能有效控制全国,陪都作为一个国家的辅助性政治中心,也就发挥不了其作用了。

第三,就是经济因素了。都城除了是国家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在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位于“三业”之首,并且当时赵国非常注重农业发展。这其实也与上面所说的地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农业发展得好,就要有一片肥沃且大的土地:再说手工业等其他副业的发展,也要依靠交通,实现商品交换,也与地理位置有关,那上面都已说过,此处就不再详细解说了。

第四,文化因素。都城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赵国的都城不断向中原靠拢,也是因为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并且当时宗法观念淡薄,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位于开国宗主发源之地,然而赵国却多次迁都,可见宗法意识的淡薄为其迁都提供了可能性。

从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探析赵国为何会“一都独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赵国“一都独大”的现象总共包含了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当时形势的集中反映。可见,对于都城的研究,牵扯甚大,需从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先秦纵横家都喜欢跑到赵国去活动
...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史记·张仪列传》)赵国作为“四战之国”,不仅是纵横家的诞生地,而且是其活动的主要地区。纵横家与赵文化实用功利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赵国风俗和
2023-05-10 20:59:00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战国英雄与国家命运的悖论
在战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赵国以其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牧的名字,更是与赵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后世常言“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样的说法,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历
2024-04-08 13:57:00
从地理、政治到变法,秦国统一六国的多维优势
...地理位置最关键,被称为天下咽喉,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赵国国力也远比秦国强大;为什么最后统一天下的偏偏是秦国呢?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土壤贫瘠,国力羸弱,受戎、狄影响,文化水平落后,
2024-01-14 05:44:00
揭秘邯郸:三千载古名不改的背后原因
...邯郸3000年不改名字呢?邯郸最高光的时刻应该就是作为赵国的首都。赵国覆灭后,历经朝代变迁的邯郸也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令人瞩目的权力中心。漫长的岁月里,邯郸逐步
2024-03-05 13:56:00
尊王攘夷: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略智慧与领土扩张
...弱,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一直保持强国地位。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国力达到最鼎盛时期,楚国吴起变法后,国力曾强盛一时,但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大而不强,在合纵连横战争中,败多胜少
2024-01-31 05:22:00
聊聊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与发展
...袭打败了韩国的军队,胁迫韩国割让衡水地区。秦国也与赵国、魏国等进行过多次战争,逐渐削弱了这些诸侯国的实力。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也与其他诸侯国保持着一定的外交关系,如与齐国和燕国
2023-05-04 10:13:00
战国七雄:英雄辈出的时代与国家的沉浮
...国子之,结果齐宣王趁机灭了燕国。要不是赵武灵王把在赵国的公子职送回去,燕国就灭亡了。这哥们回去之后开始发愤图强,对了公子职就是燕昭王,他彻底的让燕国在战国时期火了一把。任用乐
2023-10-27 09:04:00
探究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周朝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兴起
...。在楚庄王的统治下,楚国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韩国、赵国等周围的小国。3.魏国魏国是战国七雄中一个比较小但实力不弱的国家,它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在战国时期
2023-05-16 04:53:00
聊聊三家世卿的兴起和势力扩张
...军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三家世卿分别是韩国的韩氏、赵国的赵氏和魏国的魏氏。三家世卿都是晋国的附庸,他们在晋国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世卿都通过与晋国的
2023-05-10 2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