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从大佬们的年度总结里,我们盘出了 5 个关于科技行业的关键词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06 23:00:00 来源:砍柴网
从大佬们的年度总结里,我们盘出了 5 个关于科技行业的关键词

在商业世界里,「年度总结」既是对一年成果的披露,也是对未来趋势的展望。2023 这一年,即便对向来习惯变化的科技行业而言,都堪称「巨变的一年」。

时间拨回 2023 年年初,大模型的火热成为了引发这场巨变的「导火索」。一时间,从千模大战到百模大战,从杀手级应用到 AI 原生应用,从大卷参数的千卡千亿大模型再到深入行业强调实用的小模型 ......

仅仅是大模型一个领域,就让无数英雄竞折腰——大公司、创业者、投资人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与变化。

这种感受其实在多年以前,计算机专家吴军就曾在他的《浪潮之巅》里这样形容:

" 那些有幸亲历了全部或部分信息革命历史的人,他们都在自己年富力强时幸运地赶上了信息革命的大潮,那是人类历史上科技进步最快,财富增长最多的人。但尚未投入到技术大潮的年轻人也不必担心错过了一个历史机遇,因为新的一场更深刻的智能革命已经拉开了序幕,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有一个伟大时刻 "。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科技行业的又一个「伟大时刻」。大模型残酷的丛林竞争、云计算的破碎与重组、智能手机的行业回暖与新内卷、AI 芯片所掀起的军备竞赛、XR 行业的 iphone 时刻以及行业顶流「人形机器人」的火热 ......

2023 年究竟发生了什么?2024 年又将往何处去?「硅基研究室」通过盘点国内外科技界大佬们的年末总结(注:年末总结指的是年度信、最新采访实录等一线资料),试图从这些原汁原味的观察中厘清过去,展望未来。

这五个关键词分别是:「洗牌」、「常识」、「聚焦」、「一把手工程」、「挑战」。

关键词一:洗牌

" 除了大厂,中美加起来应该可以支撑五六家左右。"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零一万物 CEO 李开复

过去一年中,中国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们被反复问及的一个问题可能是:" 你预测未来行业最终的赢家有哪些?你会是其中的一员吗?"

这种对行业座次的焦虑背后,其实是对技术壁垒的追问。去年 5 月,一份流传甚广来自谷歌研究员的吐槽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我们没有护城河,OpenAI 也没有」。而后,对于「何为技术壁垒」的讨论在科技圈热议,钱很重要,人也很重要,时间、算力、数据、算法、场景、成本、可靠性,各类竞争要素被一字排开。

没有人愿意错过,但所有人都恐惧落后。

前谷歌总部科学家,也是中国早期人工智能企业出行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从硅谷考察回来后,发现中国大模型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 中国的竞争是美国的 10 倍。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创业者规模是美国的 2 倍,客单价又是美国的 1/5,所以做除法,竞争的激烈程度就是 10 倍。" 李志飞说。

竞争不是一道数学题。比起年初入场时的不确定性,许多大佬在年末总结给出的预测是务实的。经历了「套壳风波」后的零一万物,其创始人李开复在最新接受《The Information》的采访中提到:" 中国,我们最终只有几个大赢家,还有部分企业可能会体面地退出,但大多数企业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转向更实际的目标,比如为特定行业构建应用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大模型的研发。"

这背后指向一个趋势:当底部模型能力逐步走向同质化,经历了 2023 年的野蛮生长后,从新事物走向常态的大模型会已经历了一个祛魅的完整周期,2024 年行业或将迎来格局的初步落定。

大厂与创业者间的关系一直十分「暧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合纵连横在今天的大模型时代复现。曾经作为「超级买家」的 BAT,不单积极布局自己的大模型生态,同时也在押注独角兽。

据机构 IT 桔子的统计,2023 年诞生的 AIGC 及大模型相关的独角兽有 5 家,分别为智谱 AI、百川智能、Minimax 名之梦、零一万物、光年之外(年内新晋,但之后被并入美团)。其中,除零一万物之外,4 家已是腾讯的囊中之物。智谱 AI 背后,则站着腾讯和阿里。

这群被时代选中的幸运儿们,能否如 OpenAI 一样成为巨头间的幸运儿?巨头们又该如何平衡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在 2024 年,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解答。

关键词二:常识

" 不要试图挑战商业世界的基本法则。" —— 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 我多么希望有人能早点告诉我这些。" 前几天,Sam Altman 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创业的 17 条箴言,引发了诸多创业者的共鸣。在这些鸡汤背后,「不要试图挑战商业世界的基本法则」这一条或许是许多科技从业者感受最深的。

商业世界的基本法则,就是商业常识,思考 PMF、思考商业模式、思考规模化、思考「如何才能赚钱」的一切。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寻求商业化,很多时候既是创业者创业第一天就信奉的准则,也是许多行业走向拐点的关键。妙鸭相机前产品负责人张月光在接受采访时就说:"AI 的本质是工厂,是脑力革命的创造。工厂生产的货品如果第一天卖不出钱,以后也卖不出去。"

做大规模,扩充生态,才能均摊成本,但科技企业享受规模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作为顶尖学者下场创业的代表,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在自己的年度总结里分享了一个关于「真实规模化」的概念。

在他看来,任何虚伪甚至反规模化的行为都不值得去做。这篇简短的总结里戳中了大模型行业的一些乱象,比如通过构造榜单领域内数据打榜是虚假的规模化,命题作文式的、以训练千亿万亿参数量模型为目标的工作是虚假的规模化。

尊重商业常识,聚焦业务与用户需求本身,这可能是 2023 年的创业者们踩过诸多大坑而换来的血泪教训。

同样回归常识的还有消费硬件行业。VR 行业的遇冷,头部厂商战略收缩,行业正在重新思考需求与产品的匹配。PICO 的管理层在 11 月的内部信中提到,将「关注业务的技术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而不是以短期销量为导向」。

而对捱过寒冬,越过山丘后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当行业内卷已成为常态,又恰逢苹果新品稍显乏力的契机,在手机高端市场上,对华为、荣耀等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如何进一步做长长板,攻破诸多的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遥遥领先」,才是关键。

就像去年荣耀独立三周年时,CEO 赵明对诸多「不可能」的回应:" 不可能走出与生俱来的定义,不可能超越行业预设的边界,更不可能打破世界已有的认知。世界很小,荣耀无力打破,但这并非世界原本的样子。世界很大。"

关键词三:聚焦

" 解决问题其实不难,关键是如何在一大堆问题中找出最核心问题,不要被不重要的问题(噪音)干扰思路与牵绊步伐。"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

收缩、转型、精准 ——这是第三个关键词「聚焦」背后的拆解。

过去一年,新的科技浪潮里,涌现出无数的玩家,但在热闹的竞争下,转型与收缩也在同步进行。

云厂商巨头们可能是这股浪潮里最先体验到「冷热交替」的人。过去一年,阿里云已更换了 3 位 CEO,持续动荡间,组织架构经历多次调整,与集团的关系也经历了先分后合的变化。

组织变动只是理解云计算厂商们「转型」的一个缩影。此前我们曾在《互联网云厂商的「新烦恼」:如何在痛苦磨底中讲 AI 故事?》中其进行过系统分析,市场对当前互联网云厂商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从 2021 年开始进入调整期的互联网云厂商们短期增速是否已经触底,何时实现复苏?二是随着 AI 与云的深入,AI 在业绩端的贡献如何量化以及如何看待云厂商们后续的成长性?

经历了 2023 年的转型,云厂商们在 2024 年给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就是「聚焦」。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曾提到:" 解决问题其实不难,关键是如何在一大堆问题中找出最核心问题,不要被不重要的问题(噪音)干扰思路与牵绊步伐。" 阿里巴巴集团 CEO 和阿里云智能集团 CEO 吴泳铭也频繁提及阿里云的战略定位是是:「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在大模型行业里,模型的垂直化与专业化将成为趋势。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一次采访中总结了 2024 年的行业走向,大模型一方面追求「大」,但另一方面也会追求「小」。在垂直化上,大模型将走向:行业垂直化、企业垂直化、专业垂直化、小型垂直化、分布式垂直化、专有垂直化。

关键词四:一把手工程

" 拥抱 AI 时代,需要一把手来驱动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中国科技界很长时间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了,一把手亲自现场瞄准同一个目标——没有人想要错过大模型的浪潮。用流行的段子来说:"2023 年,流行一把手做大模型。"

一些流传的故事可以印证这一点。比如已经「隐身」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大模型浪潮初期开始看人工智能论文了,分享自己的论文学习心得和对 ChatGPT 的思考。大厂各项目的一号位们为了大模型,也亲自下场盯项目。

前不久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在演讲中公开表示:" 拥抱 AI 时代,需要一把手来驱动 "。

一般来说,一把手亲自下场专注某项业务,这至少代表了两个趋势:一是该业务的前景足够广阔,如果不冒险加入,自己就会被颠覆。二是大环境遇冷,必须依靠转型收获增长。

从这一点来说,大模型之于科技巨头们,正有上述两重意义。一方面,大模型的出现为大厂们带来了重构新商业模式的可能;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市场整体遇冷的当下,大模型为它们提供讲述新故事的机会。

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是所有一把手们亲自下场都可以一举成功。如果判断失误、公司内部整体惯性太大,改革都会遭遇挫败。毕竟,一把手出场总会力图调动更多的资源,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关键词五:挑战

" 与其做低质量的监管,不如不要监管。" ——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

一边是乐观技术派的技术狂奔,另一边则是悲观派强调技术监管。

过去这一年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偏见、假新闻、用户安全等一系列监管与伦理争议也越发凸显。一面是 AI 末世论,代表人物如马斯克,呼吁更多监管。另一方面,则是技术乐观派。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在最近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末日论非常荒谬,AI 监管将会阻碍 AI 技术本身的发展。

在他看来,与其做低质量的监管,不如不要监管。斯坦福大学 HAI 联合主任李飞飞也在预测中提到,2024 年,人工智能政策将值得关注," 我们需要安全、可靠和可信赖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 "。

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面临收缩的监管环境。以 OpenAI 为例。此前就因安全性引发内部的「宫斗政变」,有媒体还总结了 chatGPT 吃过的官司——从作家到律师,再到被收集个人信息的普通人,大量诉讼下,争议重重

各国也陆续对 AI 技术的监管做出回应。去年 6 月,在漫长的拉锯战中,欧洲议会终于通过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7 月,中国首个生成式 AI 监管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来了。

可以肯定的是,在 AI2.0 时代的早期,未来如何更好地在技术商业化落地与技术向善间寻找平衡,将会是 2024 年,也是科技发展的永恒课题。

诚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特别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而言,适者生存是更朴素的道理。经历了 2023 年的去伪存真,2024 年究竟是泡沫褪去,还是依旧喧嚣,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至少从上述五个关键词来看,更多的共识正在形成。

来源:硅基研究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技界大佬关注 这些产业关键词
竞争加剧、尊重商业常识、聚焦核心、一把手工程……在众多科技界大佬眼中,这些关键词揭示了2024年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2024-01-10 07:15:00
2023车圈造词大跃进
...商学习。纵观即将过去的2023年,卷,毫无疑问成为年度关键词。而这些大佬和新秀的营销关键词,就是卷的缩影。每个品牌都在出位,每个老总都要大嘴,不是说哪个大嘴,每个人必须大嘴。
2024-01-09 09:54:00
海信发布ESG报告:科技有AI成关键词
...信集团连续第三年发布ESG报告,AI成为推动ESG落地的重要关键词。海信集团董事长、ESG委员会主任贾少谦在ESG报告致辞中表示,面对时代新命题,海信秉承“技术立企”的发展战
2025-08-05 07:53:00
...目有哪些特点?我们怎样从中“读懂”山东科技创新?●关键词一:含金量上一次,也就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共有31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位居全国前列。今年
2024-06-26 09:01:00
结合两会关键词看北汽 以“更智慧”科技为用户造好车
...创新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关键词也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近年来,北汽集团把科技创新放到战略高度,推动核心技术自研自控,打造“更智慧、更绿色、更安全”的科
2024-03-13 13:58:00
聊聊ChatGPT:百度阿里京东齐齐下场 谁能赢得三国杀
【CNMO】科技行业发展到2023年,“智能”成为关键词。家居方面,科技企业为传统家居插上了“智能互联”的翅膀;汽车方面,雷军等大佬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就连聊
2023-02-11 07:00:00
年终盘点:东方雨虹2024年十大关键词
...,职业教育迎来大爆发,闪耀国际舞台……本文将用十大关键词盘点东方雨虹充满挑战又不同寻常的2024。东方雨虹总部研发基地01全面出海打开新局面2024年东方雨虹最大的亮点是海外
2024-12-24 17:54:00
...态势与新挑战,创新与改革、调整与适应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陈晋武强调,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个性化、智能化乐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全行业需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产
2024-12-25 12:21:00
车圈大佬达成共识,“AI汽车”才是真正未来?
...的想法。端到端大模型、驾舱融合成为了会场中最热门的关键词。 大模型的出现为汽车智能化带来巨大的机遇,AI的出现让汽车拥有了更强的认知属性和向上训练的空间,对车企、供应商在智
2024-03-19 10:1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有电储能户外电源:国庆出游不断电,畅享自然每一程
国庆长假,是探索远方、寄情山水的绝佳时机。然而,无论是长途自驾中的电子设备续航,还是露营时的照明、烹饪需求,传统的充电宝或小型发电机往往捉襟见肘
2025-09-30 13:45:00
莱西市夏格庄镇:政企同频创新培育新动能
鲁网9月30日讯(记者 葛万彩 通讯员 张磊)引进14个亿元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其中8个已开工建设;新投产的青岛新茂林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2025-09-30 10:41:00
谨防“二选一”换上新马甲
范仁超据多家媒体报道,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平台开店的某化妆品品牌负责人日前向媒体反映,之前和某带货达人达成合作意向
2025-09-30 10:48:00
胶东在线9月28日讯(记者 卢伟霞)近日,以“山海有约 烟台有乐”为主题的2025烟台沙滩音乐季在幸福湾活力海岸圆满收官
2025-09-30 06:37:00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进行时(三):一个康复机器人的协同样本
从北京研发中心到冀州生产线一个康复机器人的协同样本9月25日,在位于衡水市冀州区的极智医疗器械(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25-09-29 08:26:00
东风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汽车+互联网”智能新生态
9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5-09-29 08:33:00
大厂:发放第二期惠民电子消费券 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河北新闻网讯(张嘉良)消费热潮涌动,市场活力持续攀升。日前,大厂回族自治县发放第二期“乐享大厂·焕新潮”惠民电子消费券
2025-09-29 09:49:00
唐山启动2025“迎国庆、庆中秋”系列促消费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张强、王育民)9月27日,2025唐山市“迎国庆、庆中秋”系列促消费活动在路南区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启动。本次活动由唐山市商务局
2025-09-29 10:28:00
中新经纬9月29日电 29日,中新经纬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发现,该网站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28日
2025-09-29 10:58:00
京东服务商开放季交流会释放11.11商家增长信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2025年9月28日,在年度电商盛宴京东11.11启幕前夕,以“开放共赢 高效合作”为主题的2025京东服务商开放季交流会在京东集团总部成功举行
2025-09-29 11:00:00
官宣!普拉斯与腾讯云深化“云+AI”合作,加速制造业智能转型
近日,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普拉斯”)宣布与腾讯云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普拉斯在智慧包装行业的丰富经验和腾讯在AI领域的领先技术
2025-09-29 11:05:00
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其所持4.9亿股权仍被冻结
记者9月29日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另据企查查9月29日信息,显示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
2025-09-29 11:37:00
象屿集团与钉钉合作,打造统一、智能、全球化的AI办公平台
9月28日,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屿集团”)与钉钉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并宣布象屿集团新一代数字化办公平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2025-09-29 11:37:00
春雪食品集团总裁郑钧谈品质建设与战略转型
近日,春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雪食品集团”)宣布,继去年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27.65万元
2025-09-29 11:37:00
聊城智汇 链接全球丨从布艺收纳到宠物用品,泊西集团海外订单供不应求
鲁网9月29日讯在山东聊城茌平区洪官屯镇,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乡村院落上。走进山东泊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产品展厅
2025-09-29 1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