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许多人都有过给父母购买糕点的经历,特别是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为了满足他们的口味,会亲自去附近的超市搜罗一些美味的零食。在过去,我经常给父母带一些甜点,因为他们喜欢,而且如今生活条件改善,花费几十块钱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并不算太多,孝顺父母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然而,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有时我不确定父母想吃什么,宁愿空手去看望他们,也很少再给他们购买零食。这个变化与一位养老院的厨师有关。
有一天,我带着一袋蛋糕去父母家,在小区门口碰到了李叔。
李叔与我并无亲缘关系,我们只是住在同一栋楼里。李叔是一个很好的人,性格耿直,热情好客,喜欢说笑。
他向我打招呼,声音宏亮地问:“侄子,又是去看望你的父母吧?”
我停下脚步回答:“是的,李叔。几天没去父母家了,今天是礼拜天,我准备去看看他们。你也休息了吗?”
李叔点点头说:“单位轮休放假,我也正好休息一下。这蛋糕是给你父母买的吧?”
他指着我手里的蛋糕询问。
我笑着说:“是的,我爸最喜欢吃蛋糕,所以给他买了一些。”
李叔提醒道:“你爸喜欢吃不代表要让他多吃,以后要注意给他少买点。”
我父亲总是喜欢在闲暇时,边吃蛋糕边喝水,一边看着电视。每次我去拜访父母,都会顺手给父亲带些蛋糕。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了很多年了。
然而,李叔却劝我不要再给父母买蛋糕。我不明白为什么,难道给父母买蛋糕也有错吗?我决定问问李叔,为什么不能给父母买蛋糕?
李叔表情严肃地说:“以前我也认为,子女给父母买一些喜欢吃的零食没有什么不好,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表现,我以前也常常这样做。我母亲喜欢吃糖炒栗子,我过去也会常买给她。但是,自从我去了养老院工作后,我逐渐意识到这个习惯可能不太好,于是改变了自己的做法。现在,我很少再给母亲买糖炒栗子,除非她真的非常想吃,我才会购买一点,而绝不会多买。”
我问李叔,他母亲会不会因此而感到不高兴。养儿防老,老人想吃一些零食,儿女却不满足,这难道不是不孝吗?我还问,这样做的道理何在?李叔解释道,这源自他在养老院工作后的一些发现。
李叔曾经是一位厨师,以前在一家饭店工作。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无法承受长时间站立的辛劳,尤其是长时间炒菜,导致手腕时常不适。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希望在家安享晚年。
大约一个月后,有一天,李叔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我后来才得知,这位客人非常富有,拥有一家大型企业。他年轻时家境贫寒,是在亲戚朋友以及邻里的帮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成为富翁后,他怀着回报社会的心情,投资兴建了一家养老院,主要用于照顾那些无亲无故、孤苦无依的老人。
养老院的设施一应俱全,环境宜人,管理得当,赢得了外界的广泛好评。随着养老院声誉的扩大,一些有儿有女的老人也纷纷表达了来养老院安度晚年的愿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人都渴望与子女共度晚年,将子女视为生活的依靠。然而,如今的中年人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境地,工作和事业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照顾好了老人,却可能忽略了幼小的孩子;反之亦然。
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一些老人主动提出将自己送进养老院。这种决定并非所有老人都欢迎,有些老人确实不愿离开家庭,但出于子女的无奈,他们选择将老人送入养老院,以确保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一旦得到老人的同意,子女们便将老人送到了养老院。
由此,养老院里不仅有孤寡老人,还有许多有儿有女的老人。然而,由于养老院空间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为了控制入住人数,养老院采取了一定的费用政策,无儿无女的老人可以免费入住,而有儿有女的老人则需每月支付一定费用。尽管如此,养老院的床位仍然供不应求。
随着老人数量的增加,养老院需要增加服务人员。正好,养老院需要一名厨师,听说李叔不仅手艺高超而且为人和善,养老院的老板亲自上门请求李叔加入,为老人们提供服务,共同建设一个温馨的家。
尽管李叔原本期望安享晚年,对于其他单位的招聘,即便给予再多的报酬,他也不会答应。但一旦听说是为了为老人服务,李叔不忍心拒绝。对于李叔来说,老人是值得每个人尊重和关爱的存在,他愿意为老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李叔决定投身养老院工作,与各类老人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并逐渐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李叔发觉,那些带着子女来养老院的老人,刚来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但住进养老院一段时间后,明显消瘦,心情低落,脸上难觅笑容。
相比之下,无儿无女的老人并未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每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活泼健谈,性格开朗。在养老院广场的锻炼活动中,也是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居多。
李叔感到困惑,毕竟这些老人生活在同一个养老院,居住条件相同,生活环境也一致,甚至吃的饭菜都没有差别,为何他们之间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明显的差距呢?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王大妈。六个月前,她携带着子女来到养老院,家境优越,儿女也事业有成。然而,由于正值人到中年,为了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子女们不敢有丝毫停歇,每天都过得匆忙紧张,事情做不完,电话打不断,常常被领导的电话在深夜惊醒,需要赶到单位加班。
王大妈心疼儿女,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主动提出让儿女将她送到养老院。经过子女考察确认养老院的各项条件良好,王大妈便被送到了这里。
然而,一到养老院没多久,王大妈的身体就明显瘦弱了许多。
有一天,李叔和王大妈聊天时,他好奇地问她是否对养老院的饭菜不满意,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他会尽量改正。
然而,王大妈却表示并非如此。她告诉李叔,虽然来养老院是她自己的决定,但一到养老院,她开始怀念儿女。在过去,她每天都能见到儿女,但现在却不再如此,儿女一个礼拜才来看她一次,有时候甚至两个礼拜都见不到他们的身影。
由于不能经常见到儿女,她的心情变得很差,胃口也受到影响,无论吃什么都觉得没滋没味,睡眠也变得不安稳,于是体重自然下降。
李叔曾几次见到王大妈的儿女,每次他们造访养老院,都带来了丰富的美食,各种水果、各类糕点,甚至还有新鲜的鸡鱼。
然而,每次儿女离开后,王大妈都会陷入长时间的失落感。有一次,王大妈的儿女走后,她偷偷落泪,一边吃着儿女带来的食物,一边默默流泪。
那一天中午,王大妈没有去餐厅用餐,不仅中午如此,晚上也没有出现在餐厅。接下来的一整天,她都没有进食。到了第三天早晨,王大妈才勉强去了餐厅,但只吃了半碗小米粥就匆匆离去。
同住一屋檐下的孙大妈说,那几天,王大妈不仅心情低落,进食也变得不规律,饿了就吃几口儿女带来的糕点和水果,不饿则什么也不动口。
在养老院,类似王大妈情况的老人并不少见。他们拥有儿女,儿女也孝顺,时常过来探望,然而他们的身体却瘦弱下来,常常显得无精打采。
有时候,王大妈会选择去养老院的餐厅用餐,但她摄入的食物却很有限,食量也很小。这与她的情绪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她并不觉得不吃饭就会感到饥饿,因为她总能依赖儿女送来的各种零食来填充肚子。长期以来,这种饮食不规律才是她消瘦的主因。
养老院中仍以无儿无女的老人为多数,这些老人的饮食习惯相当正常,一日三餐按时进食,吃得饱足,心情也相对较好。总体而言,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身体状况通常比有儿女的老人更为健康。
马大爷一生中未婚无儿无女,生活单调寂寞,直到来到养老院才算是找到了一份安逸。尽管他比王大妈年纪大,但他的面色要好得多,身体素质也超过了王大妈。
马大爷说:“我没有牵挂,没人值得我想念,也没有人前来探访我。我不喜欢购买零食,一日三餐是我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用过餐后,我就会去锻炼身体,空闲时和老孙老周下下棋,我过得很知足、很愉快。”
没有牵挂、没有担忧,没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让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减轻了心理负担和失望带来的沮丧感,因此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在养老院里,像王大妈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她们都是有儿有女的老人。按理说,他们应该比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更加快乐、更有活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无儿无女的老人反而更为健康,精神状态也更加积极向上。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李叔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有儿有女的老人因为无法避免思念儿女和亲人,他们渴望着儿女和亲人的到来,期待能有人陪伴他们聊天。由于他们心事重重,牵挂颇多,烦恼也因此积累,导致他们经常心情不愉快。
李叔常常看到像王大妈等有儿有女的老人站在养老院门口,期待着儿女和亲人的出现。他们翘首以待,充满了对家人的渴望。
虽然儿女都希望尽孝,但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往往是无奈之举。他们并不愿意这样做,更希望能够亲自照顾父母,但现实却迫使他们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儿女们往往对此感到愧疚。
当他们来养老院探望父母时,出于孝心和心理的弥补,他们会携带大量美味食物。然而,老人们因为有了这些美味食物,便不再愿意好好吃餐厅的饭菜,认为零食足以填饱肚子,因此经常不去餐厅用餐,甚至将零食当作主食。即使在用餐时,他们的进食量也非常有限。
这类老人的特点在于,他们的饮食受心情支配。情绪好时,食欲旺盛;心情不好时,食欲全无。长期以往,导致他们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给人的印象就是他们的饭量减小了。他们的进食缺乏规律,由于无法正常进食,与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相比,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较为不利的状态。
尽管并非所有有儿有女的老人都符合李叔所述的情况,但这类老人在养老院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李叔已经提出建议,希望养老院增加心理辅导人员,着重解决有儿有女老人的心理问题。养老院对此非常重视,并已着手实施。
李叔还分享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想要让父母得到充分的孝心滋养,实现无忧无虑、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晚年生活,最好做到一多一少。
我询问李叔是指哪一多哪一少?
李叔回答说,一多是指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关心,为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踏实感。那些得到儿女陪伴的老人,即使物质条件不是十分丰富,也会更加健康。
而一少则是要减少给父母购买零食的次数。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人早已不再缺衣少食,正常的三餐饮食已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一个人,当面前摆放着过多零食时,不经意间可能就会拿起吃,习惯性地摄入较多。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正餐时食量减少,进而影响到老人的整体饮食习惯。尽管偶尔一两次或许无碍,但长时间如此可能对老人产生负面影响。
李叔最后对我说:“有儿女孝顺的老人饭量小,而无儿无女的老人身体更好,这是我在养老院工作后才发现的。今天告诉你这一点,希望你能铭记在心,孝顺父母有多种方式,我们为何不选择对父母更有益的方式呢?孝顺父母,有时候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过于溺爱未必是可取的。”
李叔的言辞让我陷入深思。他的善意提醒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孝顺父母并不是盲目满足所有父母的需求,而是在对父母有利的事情上多下功夫,减少那些对父母无益的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