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3000专家线上研讨医药教材创新
张伯礼院士自荐担任《中医疫病学》教材主编
本报讯 (记者闫松)汇集了钟南山、张伯礼、王辰等众多“抗疫明星院士”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暨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2022年年会,12月17在京召开并吸引出版界、医卫界和教育界专家的广泛关注。
当前,各地在疫情科学精准防控上持续用力,推动“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见效,健康科普和健康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这场“业界的高级别会议”吸引了全国3000多位专家教授同时在线参加,近两万人聆听。“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自荐担任《中医疫病学》教材主编。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优势,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地实施了早期干预,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张伯礼是人卫社中医药教材建设的主任委员和教材主编,结合3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他主张在“十四五”规划教材体系中增加《中医疫病学》,并自荐担任主编,就是要通过对中医药抗疫历史发展脉络源流的梳理,使学生认识到中医抗疫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对疫病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则预防方法的论述,论述其辨证论治特点,从中西医角度论述疫病的病原,对于疫病防护的实操训练、基本技术规范和培训教程等系列实操的理论和知识,培养他们热爱中医,从而形成与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和能力。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强调,培养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更加强大的创新能力。因此,这也对医学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主要落实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编著医学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前沿科学相融合的跨学科教材,这些教材既要包含有关领域相对成熟的最新进展,又要适合医学生学习;二是编制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教材,这样能让医学生在不延长学习年限的条件下,既加强基础科学学习,又保证临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这几年人卫社策划出版‘抗疫’主题、‘大医’主题等主题图书,涌现出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等一批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优秀作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了高质量立体化医药教材体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王雪凝介绍说,人卫社在医药教材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围绕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3个阶段,加快构建各层次、各专业医学教材经典传承与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2:27: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